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菏泽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钛合金增材智能制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4266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8: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钛合金增材智能制造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表面的两侧均纵向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横向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顶部表面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转轴的底部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旋转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加工台、定位架、正反转电机、螺套、升降支撑板、双头螺杆、移动槽口、承载板、导向槽、收纳槽、导向杆、轴承座、固定框和固定轴的配合使用,可根据生产需求进行高度调整,这样增材智能制造装置可生产出多种型号的钛合金工件,解决了增材智能制造装置在使用时,因无法根据实际的生产需求进行调整从而导致增材智能制造装置只能生产同种型号钛合金工件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钛合金增材智能制造装置
本技术涉及智能增材
,具体为一种钛合金增材智能制造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代工业中钛合金工件在航空和航天领域中得到了大规模使用,而钛合金工件生产过程中需使用到增材智能制造装置,现有的增材智能制造装置在加工过程中,只能生产同种型号的钛合金工件,需要生产不同型号的钛合金工件就需要不同的增长智能制造;另外,多个增材智能制造也占据较大的空间,也需要多个操作人员去操作,大大增加了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钛合金增材智能制造装置,具备生产多种型号的钛合金工件的优点,解决了增材智能制造装置只能生产同种型号钛合金工件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钛合金增材智能制造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表面的两侧均纵向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横向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顶部表面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转轴的底部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承载圈板,所述承载圈板外圈表面的中心处开设有承载圈槽,所述支撑板内侧表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承载杆,所述承载杆的内侧延伸至承载圈槽的内腔并与承载圈槽的内腔为滑动接触,所述承载圈板顶部表面中心处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贯穿设置有储料箱和清理机箱,所述储料箱和清理机箱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堆积管和清理杆,所述堆积管和清理杆两侧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测距传感器,所述顶板底部表面中心处的两侧均设置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底部分别与储料箱和清理机箱固定连接,所述底座顶部的表面且位于两个支撑板之间放置有加工台,所述加工台顶部表面的中心处开设有放置凹槽,所述底座左侧表面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定位架,所述定位架的右侧贯穿设置有正反转电机;所述底座顶部表面中心处的两侧均开设有移动槽口,所述移动槽口内腔的底部连通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内腔底部的两侧均开设有导向槽,所述收纳槽内腔两侧的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轴承座,所述收纳槽内腔的中心处竖向固定连接有承载板,所述正反转电机转轴的左侧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双头螺杆,所述双头螺杆的左侧从右至左依次贯穿加工台和承载板并延伸至轴承座的内腔与轴承座的内腔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所述双头螺杆表面的两侧均套设有螺套,所述螺套底部表面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底部延伸至导向槽的内腔并与导向槽的内腔为滑动接触,所述螺套顶部表面的中心处和加工台底部表面中心处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内腔纵向贯穿设置有固定轴,两个固定轴相对应的一侧横向设置有升降支撑板,左侧支撑板左侧的表面镶嵌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的输出端分别与正反转电机、旋转电机、电动伸缩杆、储料箱、清理机箱和测距传感器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螺套的内圈与双头螺杆的表面为滑动接触,所述承载板上贯穿开设有承载孔,所述双头螺杆的表面与承载孔的内腔为滑动接触,所述双头螺杆表面两侧的螺牙旋向相反,所述双头螺杆表面的螺牙开设于轴承座的内侧与承载板的外侧之间。优选的,所述支撑板内侧的表面开设有升降凹槽,所述升降凹槽内腔外侧的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滑槽,所述加工台两侧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升降限位板,所述升降限位板的外侧延伸至升降凹槽的内腔并与升降凹槽的内腔为滑动接触,所述升降限位板外侧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滑杆,限位滑杆的外侧延伸至限位滑槽的内腔并与限位滑槽的内腔为滑动接触。优选的,所述固定框内腔的前侧和后侧均贯穿开设有转动孔,所述固定轴的表面与转动孔的内腔为滑动接触,所述固定轴的正表面和背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挡板。优选的,所述顶板顶部表面的中心处贯穿开设有与旋转电机配合使用的旋转孔,旋转孔的内径大于旋转电机转轴和联轴器的外径。优选的,所述顶板底部的表面且位于旋转孔的外圈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腔两侧的中心处均开设有限位圈槽,所述电动伸缩杆的顶部延伸至放置槽的内腔并与放置槽的内腔为滑动接触,所述电动伸缩杆两侧表面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挂杆,挂杆的外侧延伸至限位圈槽的内腔并与限位圈槽的内腔为滑动接触。优选的,所述承载圈板顶部表面中心处的两侧均贯穿开设有与储料箱和清理机箱配合使用的升降通孔,升降通孔的内圈与储料箱、清理机箱的表面均为滑动接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设置加工台、定位架、正反转电机、螺套、升降支撑板、双头螺杆、移动槽口、承载板、导向槽、收纳槽、导向杆、轴承座、固定框和固定轴的配合使用,可根据生产需求进行高度调整,这样增材智能制造装置可生产出多种型号的钛合金工件,解决了增材智能制造装置在使用时,因无法根据实际的生产需求进行调整,从而导致增材智能制造装置只能生产同种型号钛合金工件的问题,值得推广。2、本技术通过承载板和轴承座的配合,可对双头螺杆进行有效支撑,通过升降凹槽、限位滑槽、升降限位板和限位滑杆的配合,可对加工台进行限位,提高了加工台上下移动的稳定性,通过转动孔,方便了固定轴的旋转,通过限位挡板,可对固定轴进行限位,避免固定轴脱离固定框,通过旋转孔,方便了旋转电机转轴的旋转,通过放置槽、限位圈槽和挂杆的配合,可对电动伸缩杆进行限位,同时方便了电动伸缩杆的旋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底座结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加工台结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固定框结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支撑板结构局部侧视图;图6为本技术顶板结构仰视剖视图。图中:1底座、2加工台、3升降限位板、4定位架、5正反转电机、6支撑板、7清理杆、8承载杆、9顶板、10承载圈槽、11清理机箱、12旋转轴、13旋转电机、14电动伸缩杆、15储料箱、16承载圈板、17堆积管、18测距传感器、19控制面板、20螺套、21升降支撑板、22双头螺杆、23移动槽口、24承载板、25导向槽、26收纳槽、27导向杆、28轴承座、29固定框、30放置凹槽、31限位滑槽、32升降凹槽、33限位圈槽、34放置槽、35固定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一种钛合金增材智能制造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顶部表面的两侧均纵向固定连接有支撑板6,支撑板6的顶部横向固定连接有顶板9,顶板9顶部表面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旋转电机13,旋转电机13转轴的底部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旋转轴12,顶板9顶部表面的中心处贯穿开设有与旋转电机13配合使用的旋转孔,旋转孔的内径大于旋转电机13转轴和联轴器的外径,通过旋转孔,方便了旋转电机13转轴的旋转,旋转轴1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承载圈板16,承载圈板16外圈表面的中心处开设有承载圈槽10,支撑板6内侧表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承载杆8,承载杆8的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钛合金增材智能制造装置,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顶部表面的两侧均纵向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横向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顶部表面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转轴的底部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承载圈板,所述承载圈板外圈表面的中心处开设有承载圈槽,所述支撑板内侧表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承载杆,所述承载杆的内侧延伸至承载圈槽的内腔并与承载圈槽的内腔为滑动接触,所述承载圈板顶部表面中心处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贯穿设置有储料箱和清理机箱,所述储料箱和清理机箱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堆积管和清理杆,所述堆积管和清理杆两侧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测距传感器,所述顶板底部表面中心处的两侧均设置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底部分别与储料箱和清理机箱固定连接,所述底座顶部的表面且位于两个支撑板之间放置有加工台,所述加工台顶部表面的中心处开设有放置凹槽,所述底座左侧表面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定位架,所述定位架的右侧贯穿设置有正反转电机;/n所述底座顶部表面中心处的两侧均开设有移动槽口,所述移动槽口内腔的底部连通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内腔底部的两侧均开设有导向槽,所述收纳槽内腔两侧的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轴承座,所述收纳槽内腔的中心处竖向固定连接有承载板,所述正反转电机转轴的左侧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双头螺杆,所述双头螺杆的左侧从右至左依次贯穿加工台和承载板并延伸至轴承座的内腔与轴承座的内腔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所述双头螺杆表面的两侧均套设有螺套,所述螺套底部表面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底部延伸至导向槽的内腔并与导向槽的内腔为滑动接触,所述螺套顶部表面的中心处和加工台底部表面中心处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内腔纵向贯穿设置有固定轴,两个固定轴相对应的一侧横向设置有升降支撑板,左侧支撑板左侧的表面镶嵌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的输出端分别与正反转电机、旋转电机、电动伸缩杆、储料箱、清理机箱和测距传感器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钛合金增材智能制造装置,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顶部表面的两侧均纵向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横向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顶部表面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转轴的底部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承载圈板,所述承载圈板外圈表面的中心处开设有承载圈槽,所述支撑板内侧表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承载杆,所述承载杆的内侧延伸至承载圈槽的内腔并与承载圈槽的内腔为滑动接触,所述承载圈板顶部表面中心处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贯穿设置有储料箱和清理机箱,所述储料箱和清理机箱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堆积管和清理杆,所述堆积管和清理杆两侧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测距传感器,所述顶板底部表面中心处的两侧均设置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底部分别与储料箱和清理机箱固定连接,所述底座顶部的表面且位于两个支撑板之间放置有加工台,所述加工台顶部表面的中心处开设有放置凹槽,所述底座左侧表面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定位架,所述定位架的右侧贯穿设置有正反转电机;
所述底座顶部表面中心处的两侧均开设有移动槽口,所述移动槽口内腔的底部连通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内腔底部的两侧均开设有导向槽,所述收纳槽内腔两侧的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轴承座,所述收纳槽内腔的中心处竖向固定连接有承载板,所述正反转电机转轴的左侧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双头螺杆,所述双头螺杆的左侧从右至左依次贯穿加工台和承载板并延伸至轴承座的内腔与轴承座的内腔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所述双头螺杆表面的两侧均套设有螺套,所述螺套底部表面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底部延伸至导向槽的内腔并与导向槽的内腔为滑动接触,所述螺套顶部表面的中心处和加工台底部表面中心处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内腔纵向贯穿设置有固定轴,两个固定轴相对应的一侧横向设置有升降支撑板,左侧支撑板左侧的表面镶嵌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的输出端分别与正反转电机、旋转电机、电动伸缩杆、储料箱、清理机箱和测距传感器电性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玉山刘纯宝刘红艳
申请(专利权)人:菏泽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