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修复注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84264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8: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道路维修养护领域内的一种道路修复注浆方法。该种道路修复注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施工准备;S2放线定位;S3钻孔;S4埋管:将注浆管插入注浆孔,到达布孔深度后,将留置枪头插入注浆孔内并封闭注浆孔;S5制浆;S6注浆:将制备好的浆液通过留置枪头注入注浆管内,注浆初始时按注浆压力的2~3倍的高压注浆,2~3s后按设计的注浆压力注浆,当满足停浆条件时终止注浆;S7拔管。该种道路修复注浆方法通过上述方式提升注浆效率、提高道路修复效果、大幅减少浆液外溢、提高道路修复效果,同时减轻对道路修复后的清理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道路修复注浆方法本申请要求2019年06月19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910533074.4、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用于道路修复加固的注浆方法”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维修养护
,特别涉及一种道路修复注浆方法。
技术介绍
当前,我国高等级公路正处于迅速发展阶段,已建和在建的高等级公路绝大部分都是沥青路面,而基层基本上为水泥、石灰稳定的半刚性基层。对于路基的建设,由于受到资金、工期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只能进行通常简单的处理:如浅层换填、水泥石灰处治、强夯等。随着交通量的剧增和超载超限日益严重,以及气候环境和软弱土地质条件的影响,一些公路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害,严重影响了路面使用性能。国内多数道路出现病害的原因与地基问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公路路基出现病害后,很难进行修复。目前一般釆用翻挖的修复方式,即全部挖除面层和基层,对路基进行处治修复后再新建路面。这种修复方式不仅工程量大、维修费用高,而且修复时间长、对交通影响显著。而另一种方案是对路基和基层采用注浆处理,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在压力作用下将拌合好的浆液(地聚合物)压入路基或基层,以达到加固基层和路基的目的。采用路基和基层注浆加固技术对道路进行养护,不必进行开挖,具有节约资源、施工方便快速、对交通影响小等优点。地聚合物注浆材料于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地聚物注浆材料是经过多项工程实践均取得成功的优质注浆材料。地聚合物浆液具有流动性较好,早期强度高,微膨胀等特点,其在压力下具有较好的保水性能及体积稳定性;其能够较好的与土壤、渣石材料混合,够渗透注入到土壤和碎石的缝隙中,经过一段时间后,浆液通过化学胶结,离子交换、惰性充填和挤密压密作用把原来土壤及碎石胶结成一整体,形成一个结构新、强度大、防水性能高和化学稳定性良好的“结石体”,从而达到提高道路承载力、降低弯沉值、提高结构层强度的设计标准。地聚合物注浆可以整体加固路基,但是地聚合物注浆材料特性决定着其注浆工艺与现有的水泥注浆、水玻璃注浆等不尽相同,从实际来看,地聚合物注浆工艺决定着整体注浆效果。注浆工艺主要包括注浆材料、注浆速率、注浆压力、注浆量等因素,但是在现有的注浆工艺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影响道路修复加固效果最显著的还是单孔实际注浆量。单孔实际注浆量偏多,偏多的浆液会将路面顶起,破坏道路原有的整体结构。单孔注浆量偏少,达不到注浆预期效果。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专利技术,申请号为CN201410809534.9,名称用于道路修复加固的地聚合物注浆工艺。尽管现有技术中解决了注浆量难控制、路面拱起、破坏道路结构整体性等问题,但是实际钻孔过程中高速冲击钻头与道路基层和路基土冲击、切割、摩擦过程中会破坏、封闭原状基层和路基土中的原有毛细孔、间隙或脱空层从而形成界面封闭层,按设计压力注浆时难以突破因钻孔导致的界面封闭层导致浆液难以扩散至病害部位,影响道路修复效果,另外停止注浆后从注浆孔内拔出枪头时注浆孔内浆液会因压力喷出,不仅造成已注浆部位二次脱空,严重影响注浆效果,还会浪费注浆浆液,另外注浆浆液喷出注浆孔后污染道路路面需要大量人力和物力清洗。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道路修复加固的浆液浪费率低,注浆效果好的注浆方法。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一种道路修复注浆方法采用的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道路修复注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施工准备:查明道路病害路段基本信息和病害情况,并设计注浆孔的分布和深度、注浆量以及注浆压力,所述基本信息包括地质状况、设计路面结构、施工质量状况、大中修情况、地下管线状况、设计交通量、设计弯沉值,所述病害情况包括道路病害类型、范围、层位和病害严重程度;S2放线定位:按设计的注浆孔的分布定位,对局部特殊区域病害可根据施工经验灵活布置注浆孔的分布;S3钻孔:按设计的注浆孔的深度和分布垂直钻出注浆孔,注浆孔深度可根据施工经验调整,注浆孔深度一般超过路基底深度10cm;S4埋管:将注浆管插入注浆孔,到达布孔深度后,将留置枪头插入注浆孔内并封闭注浆孔,所述留置枪头一端连通注浆管,另一端通过阀门连通注浆枪头,当采用振动沉管法或液压沉管法时,注浆管应采用钢管,注浆管前端宜采用活络锥形头;S5制浆:根据设计要求并通过现场试验确定注浆浆液配合比,并现场制浆,将制作好的注浆浆液送入注浆设备,注浆浆液自制备完成至用完的时间不得超过其凝结时间,且不得大于30min,从而保证注浆效果;S6注浆:将注浆设备的注浆枪头与留置枪头连接,打开留置枪头的阀门,将制备好的浆液通过留置枪头注入注浆管内,注浆初始时按设计注浆压力的2~3倍的高压注浆,以方便注浆浆液突破界面封闭层,2~3s后按设计注浆压力注浆,当满足停浆条件时终止注浆;S7拔管:注浆结束后,关闭留置枪头阀门,当浆液达到初凝状态方可拔出留置枪头,因浆液凝结时间长,留置枪头成本高,在留置枪头准备不足时可在注浆孔内压力较小时提前取出,并及时用封孔塞替代封堵注浆孔;S8封孔:在拔出留置枪头或封孔塞后应及时采用改性地聚合物混合料封堵抹平,确保注浆孔内填充密实,填补至路面齐平;S9养生:施工结束后应对道路加固施工区域进行封闭养护。进一步地:针对病害严重区域采用二次补注浆措施,在原注浆孔中间重新布孔、钻孔、再次注浆,确保道路的修复加固效果。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5与所述步骤S4同步进行。因制浆时间较长,在埋管过程中可同时开始制浆,节约道路修复工作整体时间,但注浆浆液自制备完成至用完的时间不得超过其凝结时间,从而保证注浆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增强初始注浆压力,方便将注浆浆液突破界面封闭层从而注入到道路结构病害部位或道路中原含有水和空气部位,提升注浆效率,提高道路修复效果;2、注浆枪头通过留置枪头往注浆管内注浆,留置枪头可随时关闭阀门稳压,尽可能长时间保持注浆孔内压力,提高道路修复效果,同时大幅减少浆液外溢,节约注浆浆液,减少对道路修复后的清理工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阅读了本专利技术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道路修复注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施工准备:查明道路病害路段基本信息和病害情况,并通过试验段施工从而设计注浆孔的分布和深度、注浆量以及注浆压力,准备与工艺相适应的钻孔、注浆管安装、注浆、搅拌、发电、运输等主要机械设备及其他设备,所述基本信息包括地质状况、设计路面结构、施工质量状况、大中修情况、地下管线状况、设计交通量、设计弯沉值,所述病害情况包括道路病害类型、范围、层位和病害严重程度;S2放线定位:按设计的注浆孔的分布放线定位,注浆孔一般似梅花桩布置,对局部特殊区域病害可根据施工经验灵活布置注浆孔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道路修复注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施工准备:查明道路病害路段基本信息和病害情况,并设计注浆孔的分布和深度、注浆量以及注浆压力;/nS2放线定位:按设计的注浆孔的分布定位;/nS3钻孔:按设计的注浆孔的深度和分布垂直钻出注浆孔;/nS4埋管:将注浆管插入注浆孔,到达布孔深度后,将留置枪头插入注浆孔内并封闭注浆孔;/nS5制浆: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注浆浆液配合比,并制造浆液;/nS6注浆:将制备好的浆液通过留置枪头注入注浆管内,注浆初始时按设计注浆压力的2~3倍注浆,2~3s后按设计注浆压力注浆,当满足停浆条件时终止注浆;/nS7拔管:注浆结束后,拔出留置枪头;/nS8封孔:在拔出留置枪头后应及时封堵抹平。/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619 CN 20191053307441.一种道路修复注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施工准备:查明道路病害路段基本信息和病害情况,并设计注浆孔的分布和深度、注浆量以及注浆压力;
S2放线定位:按设计的注浆孔的分布定位;
S3钻孔:按设计的注浆孔的深度和分布垂直钻出注浆孔;
S4埋管:将注浆管插入注浆孔,到达布孔深度后,将留置枪头插入注浆孔内并封闭注浆孔;
S5制浆: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注浆浆液配合比,并制造浆液;
S6注浆:将制备好的浆液通过留置枪头注入注浆管内,注浆初始时按设计注浆压力的2~3倍注浆,2~3s后按设计注浆压力注浆,当满足停浆条件时终止注浆;
S7拔管:注浆结束后,拔出留置枪头;
S8封孔:在拔出留置枪头后应及时封堵抹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修复注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拜永征陈牧陆兆祥姜亚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智仝建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