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再生纤维的纺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4211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8: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再生纤维的纺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预混;S2:成卷;S3:清花;S4:梳棉;S5:并条;S6:气纺。该基于再生纤维的纺织工艺中:采用二次圆盘混合,首先将再生纤维和精梳落棉按照一定比例放入混棉机中搅拌,再将顶部和底部的原料重新混合,进行二次混合,进而能够实现再生纤维和精梳落棉充分混合,提高了产量,同时还加入了加入抗静电剂,提高了抗静电性;针对再生纤维容易损伤的问题,对传统梳棉机中的内部结构参数进行了调整,提高了产量;气纺杯的内径为43mm,气纺杯的内壁镀镉,提高了再生纤维的可纺性,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合理,适合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再生纤维的纺织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再生纤维的纺织工艺。
技术介绍
再生纤维的生产是受了蚕吐丝的启发,用纤维素和蛋白质等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为原料,经化学加工制成高分子浓溶液,再经纺丝和后处理而制得的纺织纤维。众所周知,再生纤维相较于涤纶短纤,存在较多的硬块、并丝等,原料水平不如涤纶短纤一致性好,而且在气流纺工艺上,由于再生纤维长度以38mm的长度为主,并不适合于气纺中32mm的纺杯,特别是当再生纤维含量超过50%以上时,纺纱效率大大降低,并影响纺纱质量;不仅如此,气流纺工艺的常规做法是,经过一道圆盘混合,由于一次圆盘混合会因为精梳落棉、再生纤维的包重量以及松紧程度不一,导致上层、中层、下层比例不均匀的情况,这样就需要出条经并条机两次或以上的混合,进而降低了产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上述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再生纤维的纺织工艺。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基于再生纤维的纺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预混,将再生纤维、精梳落棉按照重量比例65%:35%、45%:55%、40%:60%或25%:75%进行混合;S2:成卷;S3:清花,清除棉花或化纤中的杂质,并开松成卷;S4:梳棉,将S3步骤中得到的棉花卷第二次清除杂质,将原料梳理成条;S5:并条,将S4步骤中得到的棉条牵伸合并,成条卷绕;S6:气纺,将S5步骤中的棉条通过气流纺纱机进行气流纺织,得到成品;其中,在S1步骤中,再生纤维含量超过40%的时候,加入抗静电剂;在S4步骤中,梳棉机中的锡林道夫隔距为5丝,锡林到盖板的隔距为7~9丝,刺辊到锡林的隔距为9丝,刺辊的转速为750~770转/分,锡林的转速为350~370转/分,道夫的转速为20~30转/分,梳棉机的厂家为青岛宏大纺机,梳棉机的型号为JWF1211;传统的梳棉机中,梳棉机中的锡林道夫隔距为3丝,锡林到盖板的隔距为6~8丝,刺辊到锡林的隔距为6丝,刺辊的转速为715~735转/分,锡林的转速为390~410转/分,道夫的转速为20~30转/分,由于再生纤维容易损伤,所以传统的梳棉机的内部结构参数需要调整。在S6步骤中,气纺杯的内径为43mm,气纺杯的内壁镀镉。作为优选,在S1步骤中,采用二次圆盘混合,且混棉机的转速3转/分,首先将再生纤维和精梳落棉按照一定比例放入混棉机中搅拌,再将顶部和底部的原料重新混合,进行二次混合。作为优选,在S4步骤中,每个梳棉机的盖板与锡林的夹角在0°45′~1°30′之间。作为优选,在S6步骤中,气纺杯中的阻捻头由钢制成。作为优选,在S6步骤中,气流纺织时,控制车间生产温度为25~30℃,控制车间生产湿度为50%~6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基于再生纤维的纺织工艺中:1、采用二次圆盘混合,首先将再生纤维和精梳落棉按照一定比例放入混棉机中搅拌,再将顶部和底部的原料重新混合,进行二次混合,进而能够实现再生纤维和精梳落棉充分混合,提高了产量,同时还加入了加入抗静电剂,提高了抗静电性;2、针对再生纤维容易损伤的问题,对传统梳棉机中的内部结构参数进行了调整,提高了产量;3、气纺杯的内径为43mm,气纺杯的内壁镀镉,提高了再生纤维的可纺性。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一种基于再生纤维的纺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预混,将再生纤维、精梳落棉按照重量比例65%:35%、45%:55%、40%:60%或25%:75%进行混合;S2:成卷;S3:清花,清除棉花或化纤中的杂质,并开松成卷;S4:梳棉,将S3步骤中得到的棉花卷第二次清除杂质,将原料梳理成条;S5:并条,将S4步骤中得到的棉条牵伸合并,成条卷绕;S6:气纺,将S5步骤中的棉条通过气流纺纱机进行气流纺织,得到成品;其中,在S1步骤中,再生纤维含量超过40%的时候,加入抗静电剂;在S4步骤中,梳棉机中的锡林道夫隔距为5丝,锡林到盖板的隔距为7~9丝,刺辊到锡林的隔距为9丝,刺辊的转速为750~770转/分,锡林的转速为350~370转/分,道夫的转速为20~30转/分;在S6步骤中,气纺杯的内径为43mm,气纺杯的内壁镀镉。该实施例中:在S1步骤中,采用二次圆盘混合,且混棉机的转速3转/分,首先将再生纤维和精梳落棉按照一定比例放入混棉机中搅拌,再将顶部和底部的原料重新混合,进行二次混合。该实施例中:在S4步骤中,每个梳棉机的盖板与锡林的夹角在0°45′~1°30′之间。该实施例中:在S6步骤中,气纺杯中的阻捻头由钢制成。该实施例中:在S6步骤中,气流纺织时,控制车间生产温度为25~30℃,控制车间生产湿度为50%~60%。上述依据本专利技术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专利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专利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再生纤维的纺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预混,将再生纤维、精梳落棉按照重量比例65%:35%、45%:55%、40%:60%或25%:75%进行混合;/nS2:成卷;/nS3:清花,清除棉花或化纤中的杂质,并开松成卷;/nS4:梳棉,将S3步骤中得到的棉花卷第二次清除杂质,将原料梳理成条;/nS5:并条,将S4步骤中得到的棉条牵伸合并,成条卷绕;/nS6:气纺,将S5步骤中的棉条通过气流纺纱机进行气流纺织,得到成品;/n其中,在S1步骤中,再生纤维含量超过40%的时候,加入抗静电剂;/n在S4步骤中,梳棉机中的锡林道夫隔距为5丝,锡林到盖板的隔距为7~9丝,刺辊到锡林的隔距为9丝,刺辊的转速为750~770转/分,锡林的转速为350~370转/分,道夫的转速为20~30转/分;/n在S6步骤中,气纺杯的内径为43mm,气纺杯的内壁镀镉。/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再生纤维的纺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预混,将再生纤维、精梳落棉按照重量比例65%:35%、45%:55%、40%:60%或25%:75%进行混合;
S2:成卷;
S3:清花,清除棉花或化纤中的杂质,并开松成卷;
S4:梳棉,将S3步骤中得到的棉花卷第二次清除杂质,将原料梳理成条;
S5:并条,将S4步骤中得到的棉条牵伸合并,成条卷绕;
S6:气纺,将S5步骤中的棉条通过气流纺纱机进行气流纺织,得到成品;
其中,在S1步骤中,再生纤维含量超过40%的时候,加入抗静电剂;
在S4步骤中,梳棉机中的锡林道夫隔距为5丝,锡林到盖板的隔距为7~9丝,刺辊到锡林的隔距为9丝,刺辊的转速为750~770转/分,锡林的转速为350~370转/分,道夫的转速为20~30转/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於培江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市强力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