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燃抗静电包芯纱及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84210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8: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阻燃抗静电包芯纱及加工方法,所述的阻燃抗静电包芯纱包括芯丝及包覆在芯丝外周的包覆层,所述的芯丝至少包括一根锦纶长丝,所述的包覆层包括芳纶纤维、阻燃粘胶纤维和导电纤维,在阻燃抗静电包芯纱中,锦纶长丝的重量份为35‑45份、芳纶纤维的重量份为31‑36份、阻燃粘胶纤维的重量份为23‑28份,导电纤维的重量份为1‑2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阻燃抗静电包芯纱具备永久的阻燃抗静电功能,制成的纺织面料透气性好,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阻燃抗静电包芯纱及加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面料
,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透气性好、抗静电且阻燃隔热的阻燃抗静电包芯纱及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普通纺织服装特别是化纤服装,极易产生和积聚静电,在易燃易爆环境中引起爆燃事故,因此,在这类环境中使用的工作服必须以兼具阻燃和防静电功能的服装取代易燃易产生静电的普通服装。以往,服装的阻燃、防静电功能一般采用对面料进行后整理的方式获得,但后整理会导致织物机械性能降低,手感及服用性能变差,而且,其阻燃抗静电性能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和洗涤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退甚至消失。只有采用本质阻燃纤维及导电纤维纺纱、织布,并最终制成服装,才能保证服装具有永久的阻燃抗静电功能。公开日为2018年12月28日、公开号为CN208293170U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透气弹力包芯纱,包括弹性芯和外覆层,弹性芯的弹力大于外覆层的弹力,弹性芯为氨纶丝或氨纶与涤纶的混合丝,外覆层为一组以上的涤纶色丝组,涤纶色丝组以螺旋缠绕的方式包裹弹性芯,涤纶色丝组上设有方便透气和舒缓张力的开口,开口位于涤纶色丝组中间部位。该包芯纱通过设置外覆层以螺旋缠绕的方式包裹弹性丝,增强了外覆层与弹性芯的连接紧密性,使纱线不容易出现散丝、脱丝的情况。因外覆层的弹性不如弹性芯,在外覆层上设置多个开口,既方便了透气,又能有效缓解外覆层因弹性芯伸缩承受的张力,使得纱线不容易变形和损坏,使用寿命更长,但这种包芯纱不具有阻燃剂抗静电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包芯纱(包覆纱)大多不具备阻燃抗静电功能,用其制作的纺织面料极易产生和积聚静电,在易燃易爆环境中容易引起爆燃事故而造成重大损失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抗静电且阻燃隔热的阻燃抗静电包芯纱(包覆纱)及加工方法。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阻燃抗静电包芯纱,所述的阻燃抗静电包芯纱包括芯丝及包覆在芯丝外周的包覆层,所述的芯丝至少包括一根锦纶长丝,所述的包覆层包括芳纶纤维、阻燃粘胶纤维和导电纤维,在阻燃抗静电包芯纱中,锦纶长丝的重量份为35-45份、芳纶纤维的重量份为31-36份、阻燃粘胶纤维的重量份为23-28份,导电纤维的重量份为1-2份。本专利技术采用锦纶长丝作为芯丝,采用芳纶纤维、导电纤维和阻燃粘胶纤维作为外包纤维。芳纶纤维是一种高强度、高模量、低密度及耐磨性很好的阻燃纤维,可在204℃-240℃高温下长期连续使用,短时间暴露于300℃高温中也不会收缩,极限氧指数为>29%,难以在火焰中燃烧,离焰即熄,不会产生融滴,而且尺寸稳定性极佳,广泛应用于耐高温、阻燃、耐磨、高强度的功能性纺织品中。阻燃粘胶是一种含硅酸盐的纤维素纤维,其极限氧指数>28,阻燃性好、低烟无毒,其物理机械性能与普通粘胶相似,吸湿透气、服用性能良好。导电纤维是碳黑、石墨、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等导电性物质与普通高聚物共混或复合纺丝制成的,其纤维的比电阻小于107Ω/cm,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性能。本专利技术采用芳纶纤维、阻燃粘胶以及导电纤维作为包芯纱的外包纤维,将锦纶长丝作为芯丝包覆其中,构成新型阻燃抗静电包芯纱。外层的短纤维为纱线和服装提供阻燃抗静电性能以及舒适的穿着性能,中间的锦纶长丝能增加纱线的强力以及条干均匀度,相比于涤纶长丝,锦纶具有吸水性好的优点,可提高服装的吸湿性,解决了现有技术的包芯纱大多不具备阻燃抗静电功能,用其制作的纺织面料极易产生和积聚静电,在易燃易爆环境中容易引起爆燃事故而造成重大损失的问题。采用本专利技术包芯纱纺织的面料产品可用于消防服、消防毯的生产,也可用于生产石油开采、煤矿、加油站以及炼油、化工、粉尘企业等易燃易爆场所的特种工作服,具有优异的阻燃和抗静电功能,也具有良好的穿着舒适性。作为优选,包覆层由两根纱线构成,包括一根由芳纶纤维和导电纤维混纺构成的纱线a及一根由阻燃粘胶纤维和导电纤维混纺构成的纱线b,所述纱线a和纱线b呈捻合状并缠绕包覆在锦纶长丝外。采用捻合状的两根纱线作为包覆层包覆到芯丝上,可以使得包覆层具有一定的空隙,能够增强纱线所制成服装的透气性。作为优选,包覆层由四根纱线构成,包括由芳纶纤维和导电纤维混纺构成的纱线a和纱线d及由阻燃粘胶纤维和导电纤维混纺构成的纱线b和纱线c,四根纱线成规则交错排列构成扁平状的包覆带,所述包覆带呈以螺旋状缠绕包覆在锦纶长丝的外周。采用四根纱线交错排列构成扁平状的包覆带,既便于将包覆带包覆到芯丝上,又使得包覆层具有一定的空隙,能够增强纱线所制成服装的透气性。作为优选,锦纶长丝为单丝或2-4根单丝构成的复丝,当锦纶长丝为复丝时,锦纶长丝为捻合结构。作为优选,在包覆带的某一具有纱线交叉点的横截面上,当左侧为纱线a,中间为纱线b压纱线c,右侧为纱线d,则位于该横截面下方的具有纱线交叉点的包覆带横截面上其a、b、c、d四根纱线排列顺序依次如下,并以该顺序重复:左侧交叉点纱线a压纱线b,右侧交叉点纱线c压纱线d;左侧为纱线b,中间交叉点纱线d压纱线a,右侧为纱线c;左侧交叉点纱线b压纱线d,右侧交叉点纱线a压纱线c;左侧为纱线d,中间交叉点纱线c压纱线b,右侧为纱线a;左侧交叉点纱线d压纱线c,右侧交叉点纱线b压纱线a;左侧为纱线c,中间交叉点纱线a压纱线d,右侧为纱线b;左侧交叉点纱线c压纱线a,右侧交叉点纱线d压纱线b;左侧为纱线a,中间交叉点纱线b压纱线c,右侧为纱线d。本专利技术采用四根纱线交错缠绕(编织)形成扁平结构的包覆带,这里的a线压b线,是指纱线a在纱线b上方,同理c线压d线指纱线c在纱线d上方,以此类推。作为优选,芳纶纤维为芳纶1313,芳纶纤维的细度为1.67dtex,长度为51mm;所述阻燃粘胶纤维的细度为2.2dtex,长度为51mm;所述的导电纤维为涤纶基导电纤维,导电纤维细度为3.33dtex,长度为38mm;所述锦纶长丝为锦纶6长丝,锦纶长丝的细度22.2dtex-55.6dtex。阻燃抗静电包芯纱的加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清花:将芳纶纤维与导电纤维混合制成棉卷,将导电纤维先与部分芳纶纤维以10比90的比例人工混合,再与剩余的芳纶纤维在抓棉机中按配棉排列图均匀排列,经抓棉机抓取混合投入生产,确保纱线中的导电纤维均匀分布;将阻燃粘胶纤维与导电纤维混合制成棉卷,先将导电纤维与部分阻燃粘胶纤维以10比90的比例人工混合,再与剩余的阻燃粘胶纤维在抓棉机中按配棉排列图均匀排列,经抓棉机抓取混合投入生产,确保纱线中的导电纤维均匀分布。梳棉:将两种清花卷子梳理成单纤维状,去除杂质,再集聚制成生条。生条定量24.5克/米。棉网张力1.388,锡林速度390转/分,刺辊速度832转/分,盖板速度0.099米/分,道夫速度13.6转/分,锡林-盖板隔距12×11×11×11×12,化纤针布。并条:将梳棉生条经多股并合并经罗拉机构牵伸,采用两道并合制成熟条。采用两道并合:头并:定量21.5克/5米,并合数6,欠伸倍数6.88,后欠伸1.82,罗拉隔距20×15×30,出条速度350米/分。末并: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阻燃抗静电包芯纱,其特征是:所述的阻燃抗静电包芯纱包括芯丝(1)及包覆在芯丝外周的包覆层(2),所述的芯丝至少包括一根锦纶长丝,所述的包覆层包括芳纶纤维、阻燃粘胶纤维和导电纤维,在阻燃抗静电包芯纱中,锦纶长丝的重量份为35-45份、芳纶纤维的重量份为31-36份、阻燃粘胶纤维的重量份为23-28份,导电纤维的重量份为1-2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阻燃抗静电包芯纱,其特征是:所述的阻燃抗静电包芯纱包括芯丝(1)及包覆在芯丝外周的包覆层(2),所述的芯丝至少包括一根锦纶长丝,所述的包覆层包括芳纶纤维、阻燃粘胶纤维和导电纤维,在阻燃抗静电包芯纱中,锦纶长丝的重量份为35-45份、芳纶纤维的重量份为31-36份、阻燃粘胶纤维的重量份为23-28份,导电纤维的重量份为1-2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抗静电包芯纱,其特征是:所述的包覆层由两根纱线构成,包括一根由芳纶纤维和导电纤维混纺构成的纱线a及一根由阻燃粘胶纤维和导电纤维混纺构成的纱线b,所述纱线a和纱线b呈捻合状并缠绕包覆在锦纶长丝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抗静电包芯纱,其特征是:所述的包覆层由四根纱线构成,包括由芳纶纤维和导电纤维混纺构成的纱线a和纱线d及由阻燃粘胶纤维和导电纤维混纺构成的纱线b和纱线c,四根纱线成规则交错排列构成扁平状的包覆带,所述包覆带呈以螺旋状缠绕包覆在锦纶长丝的外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抗静电包芯纱,其特征是:所述的锦纶长丝为单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抗静电包芯纱,其特征是:所述的锦纶长丝为2-4根单丝构成的复丝,所述的锦纶长丝为捻合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阻燃抗静电包芯纱,其特征是:在包覆带的某一具有纱线交叉点的横截面上,当左侧为纱线a,中间为纱线b压纱线c,右侧为纱线d,则位于该横截面下方的具有纱线交叉点的包覆带横截面上其a、b、c、d四根纱线排列顺序依次如下,并以该顺序重复:
左侧交叉点纱线a压纱线b,右侧交叉点纱线c压纱线d;
左侧为纱线b,中间交叉点纱线d压纱线a,右侧为纱线c;
左侧交叉点纱线b压纱线d,右侧交叉点纱线a压纱线c;
左侧为纱线d,中间交叉点纱线c压纱线b,右侧为纱线a;
左侧交叉点纱线d压纱线c,右侧交叉点纱线b压纱线a;
左侧为纱线c,中间交叉点纱线a压纱线d,右侧为纱线b;
左侧交叉点纱线c压纱线a,右侧交叉点纱线d压纱线b;
左侧为纱线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建清章水龙杨新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春江轻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