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帆布运水囊及其使用方法和应用,属于运水囊技术领域,包括外层帆布囊和内层帆布囊,所述外层帆布囊与内层帆布囊之间设有支撑柱,于支撑柱相对的外层帆布囊和内层帆布囊之间设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底部支撑板、顶部支撑板、立柱、挡板、支撑杆、隔断板及齿轮组件,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连通管;所述齿轮组件包括堵漏盖、连接杆、螺纹套、螺纹杆、水平锥形齿轮、转轴、竖直锥形齿轮、承托板、转动柱及转柄,所述顶部支撑板贯穿设有充气口,所述多功能帆布运水囊还设有进水管、出水管。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多功能帆布运水囊结构简单且合理,既能作为可调节容量大小的运水囊用于运水,还可在紧急时刻作为救生艇用,功能多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帆布运水囊及其使用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运水囊,尤其是一种多功能帆布运水囊及使用方法和应用,属于运水囊
技术介绍
帆布运水囊是一种运水的工具,因为金属或塑料制成的工具体积太大,或者是重量太重,在进行空置阶段的搬运时十分的不便,所以帆布运水囊以其质量轻空置时收缩体积小而深受欢迎,而现有的帆布运水囊一般都仅仅只有一个运水的功能,而没有其他的功能,这就造成闲置资源的浪费,不能做到一物多用的效果,对于户外生产来说十分不利;并且现有的帆布运势囊不能根据需要进行运水量的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调节运水量且具有多种功能的帆布运水囊。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帆布运水囊,包括外层帆布囊和套设在外层帆布囊内部的内层帆布囊;所述外层帆布囊与内层帆布囊之间设有支撑柱,支撑柱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外层帆布囊的内表面、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内层帆布囊的外表面;于支撑柱相对的外层帆布囊和内层帆布囊之间设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底部支撑板、顶部支撑板、立柱、挡板、支撑杆、隔断板及齿轮组件,所述底部支撑板固定设于内层帆布囊上,所述顶部支撑板固定设于外层帆布囊上,所述立柱的两端、挡板的两端、支撑杆的两端及隔断板的两端均分别与底部支撑板和顶部支撑板固定连接,且所述立柱、挡板、支撑杆及隔断板在底部支撑板和顶部支撑板之间顺次排布;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靠近立柱设置且贯穿底部支撑板的连通管;所述齿轮组件包括堵漏盖、连接杆、螺纹套、螺纹杆、水平锥形齿轮、转轴、竖直锥形齿轮、承托板、转动柱及转柄,所述堵漏盖与连通管靠近顶部支撑板的一端活动连接且所述堵漏盖可盖合在连通管的端口处,所述堵漏盖远离连通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穿过挡板且可沿挡板在底部支撑板和顶部支撑板之间上下滑动;所述连接杆远离堵漏盖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内部活动插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一端与顶部支撑板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螺纹套与一水平锥形齿轮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内活动贯穿有一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一竖直锥形齿轮且其中一端的竖直锥形齿轮与螺纹杆固定连接处的水平锥形齿轮啮合、另一端的竖直锥形齿轮与固定设于转动柱上的一水平锥形齿轮啮合,所述转动柱贯穿顶部支撑板且位于外层帆布囊外部的一端与一转柄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固定于隔断板上的承托板活动连接;所述挡板上贯穿设有滑槽,连接杆沿滑槽滑动;所述顶部支撑板贯穿设有一充气口,所述多功能帆布运水囊还设有进水管且进水管贯穿顶部支撑板和底部支撑板设置,所述靠近支撑柱设有贯穿外层帆布囊的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位于外层帆布囊的外侧设有出水阀。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撑柱的个数为2个,所述支撑柱为空腔结构且空腔内充装有气体。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外层帆布囊和内层帆布囊均是由2~3层帆布复合而成,所述外层帆布囊和内层帆布囊的内表面均设有防漏胶水膜层,所述外层帆布囊的外表面设有一层复合纤维层。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底部支撑板与内层帆布囊的接口处、顶部支撑板与外层帆布囊的接口处均通过热熔胶粘连。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堵漏盖内部开设有背向连通管凹陷的凹槽,且在凹槽的表面安装有橡胶垫,同时在连通管靠近堵漏盖开口的外圈壁上也安装橡胶垫,堵漏盖的凹槽内径与连通管开口的外径相配合。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连接杆穿过挡板上贯穿开设的滑槽,且在挡板两侧的连接杆上均固定安装限位滑块,两个限位滑块均沿着挡板的侧面进行上下滑动,限位滑块的宽度大于滑槽的宽度。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立柱、支撑杆和进水管将底部支撑板和顶部支撑板支撑为两个平行的平面,所述转轴位于支撑杆两侧的外壁安装有限位板,所述转动柱穿过顶部支撑板处的竖直槽内壁安装有橡胶垫片。一种利用所述的多功能帆布运水囊进行蓄水的使用方法,步骤如下:先打开进水管向内层帆布囊3内部进行注水,当内层帆布囊3内的容量注满后,转动转柄使堵漏盖脱离连通管,从而通过连通管将内层帆布囊内的水导流至外层帆布囊与内层帆布囊之间,使外层帆布囊和内层帆布囊之间的闲置空间装入水。一种将所述的多功能帆布运水囊作为救生艇的使用方法,步骤如下:转动转柄使堵漏盖与连通管紧密贴合,使外层帆布囊和内层帆布囊之间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通过充气口向外层帆布囊1和内层帆布囊之间充气,然后关闭充气口,使外层帆布囊和内层帆布囊之间变成一个充满气体的容器,当在水上发生危险时直接该帆布运水囊扔入水中,通过外层帆布囊和内层帆布囊之间的气体浮力该运水囊即可漂浮于水上,作为救生艇使用。一种将所述的多功能帆布运水囊用于紧急逃生时作为救生艇的用途。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取得的技术进步是:本专利技术的多功能帆布运水囊,通过支撑柱将外层帆布囊和内层帆布囊两个分开成两个空间,在外层帆布囊和内层帆布囊的顶部通过底部支撑板和顶部支撑板将外层帆布囊和内层帆布囊连接在一起,通过进水管将外部的水注入内层帆布囊内,当需要大容量使用时,通过螺纹套与螺纹杆的螺纹转动带动连接杆上升进而带动堵漏盖与连通管分离使内层帆布囊内部的水通过连通管注入外层帆布囊与内层帆布囊之间,从而达到了增大帆布运水囊运水容量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多功能帆布运水囊,通过转动转柄带动水平锥形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竖直锥形齿轮转动,使螺纹杆进行转动,螺纹杆的转动带动螺纹套向下滑动,螺纹套向下滑动带动连接杆向下压堵漏盖,使堵漏盖与连通管紧密连接,从而使内层帆布囊外部与外层帆布囊内部变成一个密闭的空间,此时打开充气口,向外层帆布囊和内层帆布囊之间充气,使外层帆布囊和内层帆布囊之间充气膨胀变成一个大型气垫逃生艇,该运水囊在船上存水时,当船发生意外,可以直接将该运水囊扔入水中,外层帆布囊和内层帆布囊之间的气体的浮力会将外层帆布囊整体托出水面,从而达到该运水囊在紧急情况下作为救生船使用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多功能帆布运水囊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多功能帆布运水囊未装水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1或图2多功能帆布运水囊中调节组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1、图2或图3多功能帆布运水囊中滑槽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外层帆布囊、2-支撑柱、3-内层帆布囊、4-底部支撑板、5-立柱、6-顶部支撑板、7-连通管、8-堵漏盖、9-连接杆、10-挡板、11-螺纹套、12-螺纹杆、13-水平锥形齿轮、14-竖直锥形齿轮、15-支撑杆、16-转动柱、17-转柄、18-承托板、19-隔断板、20-转轴、21-滑槽、22-进水管、23-充气口、24-出水管、25-出水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4所示,一种多功能帆布运水囊,包括外层帆布囊1和套设在外层帆布囊1内部的内层帆布囊3;所述外层帆布囊1与内层帆布囊3之间设有支撑柱2,支撑柱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外层帆布囊1的内表面、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内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帆布运水囊,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层帆布囊(1)和套设在外层帆布囊(1)内部的内层帆布囊(3);所述外层帆布囊(1)与内层帆布囊(3)之间设有支撑柱(2),支撑柱(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外层帆布囊(1)的内表面、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内层帆布囊(3)的外表面;于支撑柱(2)相对的外层帆布囊(1)和内层帆布囊(3)之间设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底部支撑板(4)、顶部支撑板(6)、立柱(5)、挡板(10)、支撑杆(15)、隔断板(19)及齿轮组件,所述底部支撑板(4)固定设于内层帆布囊(3)上,所述顶部支撑板(6)固定设于外层帆布囊(1)上,所述立柱(5)的两端、挡板(10)的两端、支撑杆(15)的两端及隔断板(19)的两端均分别与底部支撑板(4)和顶部支撑板(6)固定连接,且所述立柱(5)、挡板(10)、支撑杆(15)及隔断板(19)在底部支撑板(4)和顶部支撑板(6)之间顺次排布;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靠近立柱(5)设置且贯穿底部支撑板(4)的连通管(7);所述齿轮组件包括堵漏盖(8)、连接杆(9)、螺纹套(11)、螺纹杆(12)、水平锥形齿轮(13)、转轴(20)、竖直锥形齿轮(14)、承托板(18)、转动柱(16)及转柄(17),所述堵漏盖(8)与连通管(7)靠近顶部支撑板(6)的一端活动连接且所述堵漏盖(8)可盖合在连通管(7)的端口处,所述堵漏盖(8)远离连通管(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9),所述连接杆(9)穿过挡板(10)且可沿挡板(10)在底部支撑板(4)和顶部支撑板(6)之间上下滑动;所述连接杆(9)远离堵漏盖(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纹套(11),所述螺纹套(11)内部活动插接有螺纹杆(12),所述螺纹杆(12)的一端与顶部支撑板(6)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螺纹套(11)与一水平锥形齿轮(13)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15)内活动贯穿有一转轴(20),所述转轴(20)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一竖直锥形齿轮(14)且其中一端的竖直锥形齿轮(14)与螺纹杆(12)固定连接处的水平锥形齿轮(13)啮合、另一端的竖直锥形齿轮(14)与固定设于转动柱(16)上的一水平锥形齿轮(13)啮合,所述转动柱(16)贯穿顶部支撑板(4)且位于外层帆布囊(3)外部的一端与一转柄(17)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固定于隔断板(19)上的承托板(18)活动连接;所述挡板(10)上贯穿设有滑槽(21),连接杆(9)沿滑槽(21)滑动;所述顶部支撑板(6)贯穿设有一充气口(23),所述多功能帆布运水囊还设有进水管(22)且进水管(22)贯穿顶部支撑板(6)和底部支撑板(4)设置,所述靠近支撑柱(2)设有贯穿外层帆布囊(1)的出水管(24),所述出水管(24)位于外层帆布囊(1)的外侧设有出水阀(2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帆布运水囊,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层帆布囊(1)和套设在外层帆布囊(1)内部的内层帆布囊(3);所述外层帆布囊(1)与内层帆布囊(3)之间设有支撑柱(2),支撑柱(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外层帆布囊(1)的内表面、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内层帆布囊(3)的外表面;于支撑柱(2)相对的外层帆布囊(1)和内层帆布囊(3)之间设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底部支撑板(4)、顶部支撑板(6)、立柱(5)、挡板(10)、支撑杆(15)、隔断板(19)及齿轮组件,所述底部支撑板(4)固定设于内层帆布囊(3)上,所述顶部支撑板(6)固定设于外层帆布囊(1)上,所述立柱(5)的两端、挡板(10)的两端、支撑杆(15)的两端及隔断板(19)的两端均分别与底部支撑板(4)和顶部支撑板(6)固定连接,且所述立柱(5)、挡板(10)、支撑杆(15)及隔断板(19)在底部支撑板(4)和顶部支撑板(6)之间顺次排布;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靠近立柱(5)设置且贯穿底部支撑板(4)的连通管(7);所述齿轮组件包括堵漏盖(8)、连接杆(9)、螺纹套(11)、螺纹杆(12)、水平锥形齿轮(13)、转轴(20)、竖直锥形齿轮(14)、承托板(18)、转动柱(16)及转柄(17),所述堵漏盖(8)与连通管(7)靠近顶部支撑板(6)的一端活动连接且所述堵漏盖(8)可盖合在连通管(7)的端口处,所述堵漏盖(8)远离连通管(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9),所述连接杆(9)穿过挡板(10)且可沿挡板(10)在底部支撑板(4)和顶部支撑板(6)之间上下滑动;所述连接杆(9)远离堵漏盖(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纹套(11),所述螺纹套(11)内部活动插接有螺纹杆(12),所述螺纹杆(12)的一端与顶部支撑板(6)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螺纹套(11)与一水平锥形齿轮(13)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15)内活动贯穿有一转轴(20),所述转轴(20)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一竖直锥形齿轮(14)且其中一端的竖直锥形齿轮(14)与螺纹杆(12)固定连接处的水平锥形齿轮(13)啮合、另一端的竖直锥形齿轮(14)与固定设于转动柱(16)上的一水平锥形齿轮(13)啮合,所述转动柱(16)贯穿顶部支撑板(4)且位于外层帆布囊(3)外部的一端与一转柄(17)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固定于隔断板(19)上的承托板(18)活动连接;所述挡板(10)上贯穿设有滑槽(21),连接杆(9)沿滑槽(21)滑动;所述顶部支撑板(6)贯穿设有一充气口(23),所述多功能帆布运水囊还设有进水管(22)且进水管(22)贯穿顶部支撑板(6)和底部支撑板(4)设置,所述靠近支撑柱(2)设有贯穿外层帆布囊(1)的出水管(24),所述出水管(24)位于外层帆布囊(1)的外侧设有出水阀(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帆布运水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剑锋,王结良,李若蕾,金浩新,张伟,
申请(专利权)人:秦皇岛市新铸联装具服装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