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炉的炉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3693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钢坯(锭)加热炉的一种炉头结构,它由耐火材料砌体、炉门、炉底滑道等组成,在靠近出料端的炉顶上装有数个变焰烧嘴,并且变焰烧嘴的燃料、空气控制系统是独立的。在正常生产时把它调为平焰或球形焰,它所喷出的旋转热气流形成气幕,能阻止冷空气吸入炉内;在轧机故障解除之后,用直焰或球形焰,可迅速将待轧坯升温至出钢温度,因此可节约燃料,减少钢的氧化烧损,同时提高了轧机的作业率。(*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钢坯加热炉的一种炉头结构,属于轧钢加热炉
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号89103119.7题为“短滑坡端出料三段扼流式加热炉”公开了比传统式加热炉炉头有所改进的“无闲区”结构。但还存在如下问题①气幕管只布置在密封门的上部,即减少冷风吸入只在密封门上部有所改善,而门的下部仍照常吸冷风。②当轧机出故障,炉子处于待轧时,处于炉头处的几块钢(一般为1~3块)钢温下降,以至在轧机恢复时,这几块钢至少要半小时才能加热到要求温度,既浪费了燃料,又增加了钢的氧化烧损量,还影响了轧机的作业率。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减少冷风吸入量,在轧机出故障时,待轧坯温度可按要求控制,轧机恢复生产后,又能迅速将待轧坯加热到出钢温度的炉头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了一种新型炉头结构,它包括耐火材料砌体、炉门、炉底滑道等,在出料端的炉顶上装有一排(或数排)变焰烧嘴,变焰烧嘴在炉宽方向的间距为0.8~2.5m;在炉长方向,变焰烧嘴中心线与炉头端墙的距离为0.4~1.5m。对带有出钢斜坡的加热炉来说,变焰烧嘴中心与炉底滑道端点的距离在1m以内。对用出钢机出钢的加热炉来说,变焰烧嘴中心线与待出钢坯中心线的距离在1m以内;变焰烧嘴的燃料和空气供给系统与均热段燃料和空气供给系统是分开的,即变焰烧嘴的燃料、空气控制回路是单独的,可根据需要调节变焰烧嘴的供热负荷。在上述的变焰烧嘴上装有能改变火焰形状的调节机构。采用本技术可达到如下效果1.实际生产证明,在正常生产时,可以保持出钢口沿炉宽方向(5~10m)的微正压,出钢口也不冒火。2.对186t/h的炉子,能耗至少下降1%,每年可节约标煤700t以上。3.从能迅速恢复出钢,提高轧机作业年,增加钢产量,以每周有2次计算,则全年至少可多生产近100h,其效益也十分可观。以下结合附图对炉头结构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 带出钢斜坡的加热炉炉头结构图2 用出钢机出钢的加热炉炉头结构在图1中,炉子砌体2由金属骨架和耐火材料制成,在砌体2的顶部装有变焰烧嘴1。在炉底滑道6上放有钢坯5,在出钢端头装有炉门4,在炉底滑道6的端头装有出钢斜坡3。变焰烧嘴1上装有变焰调节机构7。在图2中炉头外装有出钢机8。变焰烧嘴1是一种带有调节火焰形状的燃烧器,根据加热需要,可调为平火焰,直火焰或球形焰。变焰烧嘴1的作用①在正常生产时,可调节为平火焰或球形焰,来自烧嘴的旋转气流沿侧墙或炉头端墙形成气幕,阻止了冷空气的吸入,可保持出钢口沿炉宽方向(5~10m)的微正压,出钢口不冒火;②在轧机出故障时,钢温下降(为防止钢坯过烧),轧机修复后,能利用球形焰或直焰迅速(约5分钟)将待轧钢坯升温至出钢温度,减少轧机等待时间,同时也减少了钢坯氧化烧损,节约了燃料消耗。变焰烧嘴供热负荷的调节及火焰形状的控制,可采用手动或自动控制。权利要求1.钢坯加热炉的一种炉头结构,它包括耐火材料砌体、炉门、炉底滑道等,其特征是在靠近出料端的炉顶上装有一排以上的变焰烧嘴1,变焰烧嘴1在炉宽方向间距为0.8~2.5m,在炉长方向变焰烧嘴的中心线距炉头端墙的距离为0.4~1.2m,对带有出钢斜坡的加热炉来说,变焰烧嘴中心线与炉底滑道6端点的距离在1m以内,对用出钢机出钢的加热炉来说,变焰烧嘴1中心线与待出炉钢坯5的中心线间距在1m以内;变焰烧嘴1的燃料和空气控制系统是一个独立的控制回路,变焰烧嘴1上装有可改变火焰形状的调节机构7。专利摘要本技术是钢坯(锭)加热炉的一种炉头结构,它由耐火材料砌体、炉门、炉底滑道等组成,在靠近出料端的炉顶上装有数个变焰烧嘴,并且变焰烧嘴的燃料、空气控制系统是独立的。在正常生产时把它调为平焰或球形焰,它所喷出的旋转热气流形成气幕,能阻止冷空气吸入炉内;在轧机故障解除之后,用直焰或球形焰,可迅速将待轧坯升温至出钢温度,因此可节约燃料,减少钢的氧化烧损,同时提高了轧机的作业率。文档编号F27D99/00GK2146692SQ9224188公开日1993年11月17日 申请日期1992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1992年11月26日专利技术者王忠璞, 鄂玉堂 申请人:冶金工业部重庆钢铁设计研究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钢坯加热炉的一种炉头结构,它包括耐火材料砌体、炉门、炉底滑道等,其特征是:在靠近出料端的炉顶上装有一排以上的变焰烧嘴1,变焰烧嘴1在炉宽方向间距为0.8~2.5m,在炉长方向变焰烧嘴的中心线距炉头端墙的距离为0.4~1.2m,对带有出钢斜坡的加热炉来说,变焰烧嘴中心线与炉底滑道6端点的距离在1m以内,对用出钢机出钢的加热炉来说,变焰烧嘴1中心线与待出炉钢坯5的中心线间距在1m以内;变焰烧嘴1的燃料和空气控制系统是一个独立的控制回路,变焰烧嘴1上装有可改变火焰形状的调节机构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忠璞鄂玉堂
申请(专利权)人:冶金工业部重庆钢铁设计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