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片自动上下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3444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8: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薄片自动上下料装置,包括自动上料机构(1)、位于所述自动上料机构(1)上方的薄片分离机构(2)和薄片抓取机构(3);所述自动上料机构(1)包括设有出料口的密封箱体(11)和设置于所述密封箱体(11)中的上料组件(12),所述分离机构(2)包括通气管路(22)。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薄片自动上下料装置可以解决薄片输送至下料位过程中的积尘、褶皱和粘连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薄片自动上下料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光学镜头自动组装
,尤其涉及一种薄片自动上下料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光学镜头组装技术的发展,对于光学镜头中薄片(例如挡光片)的上下料也逐渐由人工操作转变为机器设备自动上下料,以提升生产效率。例如中国CN106276340号专利公开了一种薄片自动上料装置,再例如中国CN208648133U号专利公开的圆形薄片上料机构,两者均实现了由机器设备自动上料来代替人工操作,能够提升生产效率。然而,随着光学镜头对于薄片的防尘度要求和组装平整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薄片的厚度越来越薄,薄片轻软容易发生静电粘连情况,现有的机器设备在自动上料薄片时很难保证薄片不发生变形或多片出现粘连情况,造成组装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薄片自动上下料装置,解决薄片轻软易出现的褶皱、粘连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薄片自动上下料装置,包括:自动上料机构、位于所述自动上料机构上方的薄片分离机构和薄片抓取机构;所述自动上料机构包括设有出料口的密封箱体和设置于所述密封箱体中上料组件,所述分离机构包括通气管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分离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出料口处的防护套,所述通气管路设置在所述防护套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出料口处还设有对射传感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上料组件包括电机螺杆和与所述电机螺杆相配合的螺杆滑块,所述电机螺杆转动时,所述螺杆滑块沿所述电机螺杆长度方向移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薄片抓取机构包括移动滑台和与移动滑台相连接的双通吸头,所述双通吸头包括固定在所述移动滑台上的气体通路和安装与所述气体通路前端与所述气体通路相连通的吸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气体通路上连通有负压气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气体通路上连通有分离气源。本专利技术的薄片自动上下料装置,由于将薄片由电机螺杆和螺杆滑块配合输送,并全部位于密封箱体中,也就是说,除了出料口处,密封箱体是完全密封的,如此可以保证薄片在上料过程不会飘散,也不会出现积尘现象。本专利技术的薄片自动上下料装置,由于设置了通气管路,从而可以保证每次上料一个薄片。同时,由于采用的通气分离薄片的方式,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采用挡板等方式分离薄片而言,本方案为非接触式分离薄片,分离薄片的同时,也可以避免对于薄片造成变形褶皱影响。本专利技术的薄片自动上下料装置,气体通路上连通有负压气源,同时气体通路上还连通有分离气源。其中负压气源用于提供负压吸附力,使吸嘴能够将薄片吸起。当吸嘴吸起薄片位移至下料安装位置时,需要关闭负压气源使薄片落至安装位置,然而在实际生产中,薄片往往会与吸嘴黏连导致下料失败。分离气源的作用是,当薄片与吸嘴发生粘连时,通过气体通路向吸嘴方向通气,从而将薄片与吸嘴进行分离,完整薄片下料。附图说明图1示意性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薄片自动上下料装置的结构组成图。附图中编号所代表的含义如下:1、自动上料机构。2、薄片分离机构。3、薄片抓取机构。11、密封箱体。12、上料组件。21、防护套。22、通气管路。121、电机螺杆。122、螺杆滑块。3、薄片抓取机构。31、移动滑台。32、双通吸头。321、气体通路。322、吸嘴。33、负压气源。34、分离气源。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地描述,实施方式不能在此一一赘述,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因此限定于以下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薄片自动上下料装置包括自动上料机构1、薄片分离机构2和薄片抓取机构3。在本实施方式中,自动上料机构1包括密封箱体11,密封箱体11上开设有出料口,密封箱体11内部设有上料组件12,用于薄片上料。具体来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是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上料组件12包括位于所述出料口下方的电机螺杆121和与电机螺杆121相配合连接的螺杆滑块122。在实际生产中,将层叠的多个薄片放置在螺杆滑块122上,电机螺杆121在工作转动时,可以使得螺杆滑块122沿着竖直方向移动,进而能够使薄片朝向密封箱体11的出料口移动。在本专利技术中,由于将薄片由电机螺杆121和螺杆滑块122配合输送,并全部位于密封箱体11中,也就是说,除了出料口处,密封箱体11是完全密封的,如此可以保证薄片在上料过程不会飘散,也不会出现积尘现象。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薄片分离机构2包括设置于密封箱体11出料口处的防护套21,防护套21上连通有通气管路22。在本实施方式中,防护套21为环形结构,防护套21设置在密封箱体11出料口的外围,起到保护和防尘作用。在实际生产中,电机螺杆121工作的薄片从出料处升出,进入到保护套21的环形腔体中,然后薄片抓取机构3进入保护套21中吸取薄片。由于薄片厚度较薄,容易发生静电粘连,一次可能会吸附了多个薄片。此时,由于保护套21上连通中通气管路22,可以由通气管路22向保护套21中进行吹气,将粘连的薄片进行分离,使得每次吸附一个薄片进行后续操作。本专利技术的薄片自动上下料装置,由于设置了通气管路22,从而可以保证每次上料一个薄片。同时,由于采用的通气分离薄片的方式,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采用挡板等方式分离薄片而言,本方案为非接触式分离薄片,分离薄片的同时,也可以避免对于薄片造成变形褶皱影响。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薄片自动上下料装置,在密封箱体11的出料口处还设有对射传感器13。当薄片吸取走后,对射传感器13能感应到薄片层叠厚度降低,驱使螺杆滑块122往上移一个薄片的厚度,直至感应到无料时驱使螺杆滑块122向下复位并提示重新上料。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薄片抓取机构3包括移动滑台31和移动滑台31相连接的双通吸头32,双通吸头32包括固定在移动滑台31上的气体通路321和安装与气体通路前端与气体通路321相连通的吸嘴322。气体通路321上连通有负压气源33,同时气体通路321上还连通有分离气源34。其中负压气源33用于提供负压吸附力,使吸嘴322能够将薄片吸起。当吸嘴322吸起薄片位移至下料安装位置时,需要关闭负压气源33使薄片落至安装位置,然而在实际生产中,薄片往往会与吸嘴322黏连导致下料失败。分离气源34的作用是,当薄片与吸嘴322发生粘连时,通过气体通路321向吸嘴322方向通气,从而将薄片与吸嘴322进行分离,完整薄片下料。本专利技术的薄片自动上下料装置的工作力流程如下:电机螺杆121工作,使得螺杆滑块122带动薄片上移至出料口,吸嘴322下移至保护套21中吸附薄片,之后通过设置在保护套21上的通气管路22将保护套21内吹气,将粘连的薄片吹下,使吸嘴322每次吸附一个薄片,之后,吸嘴3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薄片自动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自动上料机构(1)、位于所述自动上料机构(1)上方的薄片分离机构(2)和薄片抓取机构(3);所述自动上料机构(1)包括设有出料口的密封箱体(11)和设置于所述密封箱体(11)中的上料组件(12),所述分离机构(2)包括通气管路(2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片自动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自动上料机构(1)、位于所述自动上料机构(1)上方的薄片分离机构(2)和薄片抓取机构(3);所述自动上料机构(1)包括设有出料口的密封箱体(11)和设置于所述密封箱体(11)中的上料组件(12),所述分离机构(2)包括通气管路(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自动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机构(2)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出料口处的防护套(21),所述通气管路(22)设置在所述防护套(2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薄片自动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口处还设有对射传感器(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自动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组件(12)包括电机螺杆(1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世伟叶忠海范子乐李彦岐何培英
申请(专利权)人:舜宇光学中山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