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带平齐对接装置及钢带平齐对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34344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8: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带平齐对接装置及钢带平齐对接方法,所涉及的钢带平齐对接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升降台、第二升降台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台与所述第二升降台上方的固定台,所述第一升降台与所述第二升降台各具有一升降设置以分别承载不同钢带的顶板,两所述顶板各具有一直边侧,两所述顶板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投影相邻且以两所述直边侧的边缘投影为一对相邻边,所述固定台具有与两所述顶板上表面间隔设置以在所述顶板向上顶起所述钢带时压紧所述钢带的压紧配合板,基于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钢带平齐对接装置的具体结构,在具体实现两钢带头部、尾部的对齐对接应用场景中,可以确保两钢带之间具有较好的对齐状态,从而确保后续两钢带之间的连接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带平齐对接装置及钢带平齐对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加工设备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带平齐对接装置及钢带平齐对接方法。
技术介绍
通常钢带进入机床或冲压机械加工时都是成卷状,钢带平铺一段长度后加工,当一卷钢带加工完后,需要再将另一卷钢带放置在同样的位置加工,为了保证钢带的连续加工,在第一卷钢带即将加工完时需和第二卷即将加工的钢带焊接在一起,即将第一卷钢带的尾部与第二卷钢带的头部通过焊接连接成一体。而两钢带焊接前通常需要将第一卷钢带的尾部与第二卷钢带的头部对齐,现有技术中都是通过人工进行手动对齐,然如此操作方式在实际产线中容易出现两钢带端部对齐不准的问题。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钢带平齐对接装置,其具体设计方式如下。一种钢带平齐对接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升降台、第二升降台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台与所述第二升降台上方的固定台,所述第一升降台与所述第二升降台各具有一升降设置以分别承载不同钢带的顶板,两所述顶板各具有一直边侧,两所述顶板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投影相邻且以两所述直边侧的边缘投影为一对相邻边,所述固定台具有与两所述顶板上表面间隔设置以在所述顶板向上顶起所述钢带时压紧所述钢带的压紧配合板;所述钢带平齐对接装置运行时包括以下步骤:S1、升起所述第一升降台的顶板以使其高于所述第二升降台的顶板,将第一钢带的需要对接的一端由所述第二升降台一侧靠近所述第一升降台直至紧贴所述第一升降台的顶板直边侧;S2、升起所述第二升降台的顶板以与所述压紧配合板共同夹紧第一钢带;S3、下降所述第一升降台的顶板,将第二钢带的需要对接的一端由所述第一升降台一侧靠近所述第二升降台直至紧贴所述第二升降台的顶板直边侧;S4、升起所述第一升降台的顶板以与所述压紧配合板共同夹紧第二钢带。进一步,所述第一升降台与所述第二升降台还均具有与相应所述顶板连接以驱动所述顶板升降的驱动缸。进一步,所述第一升降台与所述第二升降台还均包括与相应所述顶板连接以限定所述顶板沿竖直方向升降的导向机构。进一步,所述钢带平齐对接装置还包括焊接机构,所述焊接机构具有设置于所述压紧配合板上方的焊枪,所述压紧配合板与所述直边侧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供所述焊枪焊接所述钢带的窗口。进一步,所述固定台还具有自所述压紧配合板周边向上延伸设置的保护板。进一步,所述顶板包括设置于所述直边侧一侧的铜衬垫。进一步,所述铜衬垫内部设置有冷却水通道。进一步,所述焊接机构还具有固定所述焊枪的焊枪承载架,所述焊枪承载架具有供所述焊枪沿竖直方向移动的第一移动轴以及供所述焊枪沿所述直边侧边缘长度方向移动的第二移动轴。进一步,所述钢带平齐对接装置还具有限定所述钢带于所述直边侧边缘长度方向上位置的定位机构。进一步,所述钢带平齐对接装置还包括在所述钢带被压紧前将所述钢带一端裁切成直边的的裁切机构。进一步,所述钢带平齐对接装置还包括延伸方向与所述直边侧边缘长度方向一致的导轨以及滑动设置于所述导轨上的滑动底座,所述第一升降台、所述第二升降台以及所述固定台均固定于所述滑动底座上。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钢带平齐对接方法,其采用以上所述的钢带平齐对接装置,包括以下步骤:S1、升起所述第一升降台的顶板以使其高于所述第二升降台的顶板,将第一钢带的需要对接的一端由所述第二升降台一侧靠近所述第一升降台直至紧贴所述第一升降台的顶板直边侧;S2、升起所述第二升降台的顶板以与所述压紧配合板共同夹紧第一钢带;S3、下降所述第一升降台的顶板,将第二钢带的需要对接的一端由所述第一升降台一侧靠近所述第二升降台直至紧贴所述第二升降台的顶板直边侧;S4、升起所述第一升降台的顶板以与所述压紧配合板共同夹紧第二钢带。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基于本专利技术所提供钢带平齐对接装置的具体结构,在具体实现两钢带头部、尾部的对齐对接应用场景中,可以确保两钢带之间具有较好的对齐状态,从而确保后续两钢带之间的连接质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钢带平齐对接装置一种实施例的第一角度示意图;图2所示为图1所示钢带平齐对接装置另一种角度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钢带平齐对接装置另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所示为图3所示结构部分爆炸示意图;图5所示为图4所示结构的另一角度示意图;图6所示为图5所示结构中第一升降台与所述第二升降台配合示意图;图7所示为图3所示A-A′位置处的截面示意图;图8所示为本专利技术钢带平齐对接装置主体部部分结构的初始状态示意图;图9所示为第一钢带尾部与第二顶板直边侧对齐的状态示意图;图10所示为第一钢带被第二顶板顶起夹紧的状态示意图;图11所示为第二钢带头部与第一顶板直边侧对齐的状态示意图;图12所示为第二钢带被第一顶板顶起夹紧的状态示意图;图13所示为裁切机构的下裁切刀处于初始状态的示意图;图14所示为裁切机构的下裁切刀处于上顶状态的示意图;图15所示为下裁切刀的安装座与导向槽的配合示意图;图16所示为图2中α部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考图3、图4、图5、图6、图7所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钢带平齐对接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升降台201、第二升降台202以及设置于第一升降台201与第二升降台202上方的固定台203。第一升降台201与第二升降台202各具有一升降设置以分别承载不同钢带的顶板21,即第一升降台201具有升降设置的第一顶板211,第二升降台202具有升降设置的第二顶板212,第一顶板211与第二顶板212各具有一直边侧,第一顶板211与第二顶板212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投影相邻且以两直边侧的边缘投影为一对相邻边。换而言之,当第一顶板211与第二顶板212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时,第一顶板211与第二顶板212相邻,且以两个直边侧的两个边缘为相邻边。本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固定台203具有与两顶板21上表面间隔设置以在顶板21向上顶起钢带时压紧钢带的压紧配合板22。顶板21与压紧配合板22之间的空间构成供钢带插入以进行焊接操作的焊接收容腔20。为更好的理解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钢带平齐对接方法,该平齐对接方法采用以上所述的钢带平齐对接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带平齐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升降台、第二升降台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台与所述第二升降台上方的固定台,所述第一升降台与所述第二升降台各具有一升降设置以分别承载不同钢带的顶板,两所述顶板各具有一直边侧,两所述顶板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投影相邻且以两所述直边侧的边缘投影为一对相邻边,所述固定台具有与两所述顶板上表面间隔设置以在所述顶板向上顶起所述钢带时压紧所述钢带的压紧配合板;所述钢带平齐对接装置运行时包括以下步骤:S1、升起所述第一升降台的顶板以使其高于所述第二升降台的顶板,将第一钢带的需要对接的一端由所述第二升降台一侧靠近所述第一升降台直至紧贴所述第一升降台的顶板直边侧;S2、升起所述第二升降台的顶板以与所述压紧配合板共同夹紧第一钢带;S3、下降所述第一升降台的顶板,将第二钢带的需要对接的一端由所述第一升降台一侧靠近所述第二升降台直至紧贴所述第二升降台的顶板直边侧;S4、升起所述第一升降台的顶板以与所述压紧配合板共同夹紧第二钢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带平齐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升降台、第二升降台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台与所述第二升降台上方的固定台,所述第一升降台与所述第二升降台各具有一升降设置以分别承载不同钢带的顶板,两所述顶板各具有一直边侧,两所述顶板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投影相邻且以两所述直边侧的边缘投影为一对相邻边,所述固定台具有与两所述顶板上表面间隔设置以在所述顶板向上顶起所述钢带时压紧所述钢带的压紧配合板;所述钢带平齐对接装置运行时包括以下步骤:S1、升起所述第一升降台的顶板以使其高于所述第二升降台的顶板,将第一钢带的需要对接的一端由所述第二升降台一侧靠近所述第一升降台直至紧贴所述第一升降台的顶板直边侧;S2、升起所述第二升降台的顶板以与所述压紧配合板共同夹紧第一钢带;S3、下降所述第一升降台的顶板,将第二钢带的需要对接的一端由所述第一升降台一侧靠近所述第二升降台直至紧贴所述第二升降台的顶板直边侧;S4、升起所述第一升降台的顶板以与所述压紧配合板共同夹紧第二钢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带平齐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台与所述第二升降台还均具有与相应所述顶板连接以驱动所述顶板升降的驱动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带平齐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台与所述第二升降台还均包括与相应所述顶板连接以限定所述顶板沿竖直方向升降的导向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钢带平齐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带平齐对接装置还包括焊接机构,所述焊接机构具有设置于所述压紧配合板上方的焊枪,所述压紧配合板与所述直边侧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供所述焊枪焊接所述钢带的窗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带平齐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台还具有自所述压紧配合板周边向上延伸设置的保护板。


6.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卜千根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华恒焊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