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开启的隧道式均热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3333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开启的隧道式均热炉,它包括炉体、输送辊,输送辊水平间隔排列在炉体中,炉体上设有燃烧系统和出渣口,输送辊带有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由上、下炉体对合固定形成,上炉体设有提升装置,提升装置包括提升臂[8]、支撑柱[9]、提升油缸[10],提升臂一端与上炉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提升油缸的活塞杆铰接,提升臂的支点[6]与支撑柱铰接,提升油缸及支撑柱固定于炉体一侧。(*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板材连轧生产中均热炉,属隧道式炉窑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以如下方案实现的一种可开启的隧道式均热炉,它包括炉体、输送辊,输送辊水平间隔排列在炉体中,炉体上设有燃烧系统和出渣口,输送辊带有传动装置,其改进在于,所述炉体由上、下炉体对合固定形成,上炉体设有提升装置,提升装置包括提升臂8、支撑柱9、提升油缸10,提升臂一端与上炉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提升油缸的活塞杆铰接,提升臂的支点6与支撑柱铰接,提升油缸及支撑柱固定于炉体一侧。为减少板坯的卡堵机率,上述可开启的隧道式均热炉,所述输送辊处炉内壁间的宽度L为板坯宽度的1.5-1.8倍。上述可开启的隧道式均热炉,所述上、下炉体沿输送辊水平轴线所在平面对合固定。为避免炉体损坏,上述可开启的隧道式均热炉,所述上炉体由主体1-1和炉墙1-2构成,二者相连接处形成阶梯状外轮廓,阶梯状外轮廓通过薄铁皮11和螺钉12连接固定,炉墙与下炉体间密封。为增加提升臂的活动自由度,上述可开启的隧道式均热炉,所述提升臂的一端通过铰接杆14、13与提升油缸的活塞杆铰接,所述提升油缸底部增设支撑座14,提升油缸与支撑座铰接。上述可开启的隧道式均热炉,所述主体外表面包敷防护板16,防护板上设有加强筋16-1,所述提升臂的一端通过加强筋与上炉体固定连接,防护板厚度为5-7MM。上述可开启的隧道式均热炉,所述炉体上的出渣口5设于炉体底部。本技术具有如下特点1.炉体采用上下分体对合连接结构并在上炉体上配置提升装置后,可通过开启上炉体直接在卡堵部位清除卡堵的板坯,极大地方便卡堵事故的清除处理,从而有效降低停机处理事故之时间;2.较大幅度增加了输送辊处输送道的宽度L,减少了板坯撞击炉壁的机率卡堵事故率,有利于提高炉体使用寿命;3.上炉体采用主体与护墙分体连接结构,将护墙设计为承受撞击破坏的易损件,可通过更换护墙避免上炉体整体报废,降低使用成本;4.主体与护墙之间通过台阶错位连接形成阶梯状外轮廓,在阶梯状外轮廓上包敷薄铁皮等设计,使护墙受撞击时很易挣脱薄铁皮束缚随之外移,有利于减少撞击破坏力、保护炉体及延长炉体使用寿命;5.提升油缸的活塞杆与提升臂之间、提升油缸与支撑座之间采用活动的铰接连接结构,赋予了提升臂较大的自由度,提升臂升降运行灵活、工作可靠。本技术适宜在隧道式均热炉采、尤其是板材轧制系统中的隧道式均热炉上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图1中I部放大视图。仍参阅图1,板坯的卡堵主要是由于板坯偏移时撞击输送辊辊面两侧的炉内壁所至,故适当加宽该部位宽度可减少板坯的卡堵机率。现有整体结构炉体该部位的宽度一般为板坯宽度的1.1-1.3倍,本技术中,该部位的该部位的宽度L为板坯宽度的1.5-1.8倍,故可较有效地降低卡堵机率。仍参阅图1,本技术中,上、下炉体的对合面可选在输送辊水平轴线所在的平面上,选在此平面,水平输送辊的轴承座孔为半圆形对合孔,输送滚的安装维修很方便,也便于上下炉体的定位对合及固定连接。参阅图1、2,由于板坯撞击卡堵对炉体造成的破坏主要集中在输送辊辊面两侧的炉内壁上,故本技术将上炉体设计成由主体1-1和护墙1-2构成至结构,护墙为承受撞击破坏的易损件,可通过更换护墙避免上炉体的整体报废。图示实施例中,主体1-1坐于护墙1-2的台阶口中,二者相连接处形成阶梯状的外轮廓,在阶梯状外轮廓上包敷与之形状吻合的薄铁皮11,薄铁皮通过连接螺钉12与主体固定连接,将二者连接在一起,薄铁皮的厚度为3MM,当护墙受撞击时,护墙很容易挣脱薄铁皮的束缚随之外移,以减少撞击对护墙及与之相接的主体造成大的破坏。仍参阅图1,本技术中,提升臂8实际上为一杠杆,为增加其活动的自由度,在提升臂与提升油缸的活塞杆铰接处又增加2个较短的铰接杆13、14,短铰接杆14的上端与与提升臂10铰接、其下端与短铰接杆13的上端铰接,短铰接杆13的下端与提升油缸10的活塞杆铰接;同时,在提升油缸10的底部还增设了支撑座15,提升油缸底部通过销轴与支撑座15铰接。使用中提升油缸可随提升臂的弧形升降轨迹发生相应的倾斜,增加了提升臂的活动自由度。仍参阅图1,图示实施例中,主体1-1外表面包敷有防护板16,防护板上间隔设有加强筋16-1,提升臂8通过加强筋与上炉体固定连接,防护板厚度可为5-7MM,炉体的出渣口5设于炉体底部。权利要求1.一种可开启的隧道式均热炉,它包括炉体、输送辊,输送辊水平间隔排列在炉体中,炉体上设有燃烧系统和出渣口,输送辊带有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由上、下炉体对合固定形成,上炉体设有提升装置,提升装置包括提升臂、支撑柱、提升油缸,提升臂一端与上炉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提升油缸的活塞杆铰接,提升臂的支点与支撑柱铰接,提升油缸及支撑柱固定于炉体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开启的隧道式均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辊处炉内壁间的宽度L为板坯宽度的1.5-1.8倍。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开启的隧道式均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炉体沿输送辊水平轴线所在平面对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开启的隧道式均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炉体由主体和护墙构成,二者相连接处形成阶梯状外轮廓,阶梯状外轮廓通过薄铁皮和螺钉连接固定,护墙与下炉体间密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开启的隧道式均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臂的一端通过铰接杆、与提升油缸的活塞杆铰接,所述提升油缸底部增设支撑座,提升油缸与支撑座铰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开启的隧道式均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外表面包敷防护板,防护板上设有加强筋,所述提升臂的一端通过加强筋与上炉体固定连接,防护板厚度为5-7MM。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开启的隧道式均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上的出渣口设于炉体底部。专利摘要一种可开启的隧道式均热炉,属加热炉
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板坯卡堵时不易清理,长时间停机影响连轧生产的问题。其构成包括炉体、水平排列在炉体中的输送辊及炉体上的燃烧系统和出渣口,输送辊带有传动装置,其改进为炉体由上、下炉体对合形成,上炉体配有提升装置,提升装置包括提升臂、支撑柱、提升油缸,提升臂一端与上炉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提升油缸的活塞杆铰接,提升臂的支点与支撑柱铰接。本技术赋予上炉体开启功能后,极大地方便了清除作业,可有效降低连轧停机时间;此外通过增加输送道宽度L及护墙易损件等设计可减少板坯对炉体的撞击机率及炉体报废率。本技术适宜在隧道式均热炉、特别是板材轧制系统中的隧道式均热炉上使用。文档编号F27D1/02GK2510809SQ0127940公开日2002年9月11日 申请日期2001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01年12月25日专利技术者王义芳, 夏天济, 张占强, 丁尚鑫, 李文英, 韩精华, 张逢洪, 路存勇, 武建琦, 李达光 申请人: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义芳夏天济张占强丁尚鑫李文英韩精华张逢洪路存勇武建琦李达光
申请(专利权)人: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