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规格花刺参和卵形鲳鲹工厂化车间的混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82733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8: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海水养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大规格花刺参和卵形鲳鲹工厂化车间的混养方法。采用养殖前处理、苗种投放与投喂、养殖环境调控的技术措施,通过合理安排放苗规格和时间,结合花刺参苗种培育和卵形鲳鲹养殖技术,成功实现了两者的生态互利互补混养。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花刺参营底栖生活,可摄食卵形鲳鲹的粪便、残饵分解后的有机碎屑、微生物的特点,设计合适混养的条件改善卵形鲳鲹工厂化车间养殖水环境,促进卵形鲳鲹的生长,从而降低换水率,节约能源;同时花刺参无需额外投饵获得增长,增加产品收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规格花刺参和卵形鲳鲹工厂化车间的混养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海水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大规格花刺参和卵形鲳鲹工厂化车间的混养方法。
技术介绍
混合养殖是根据生态位互补、种间共生以及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生态学原理,将互惠互利的多样养殖生物按照一定的数量、密度、规格和比例关系合理搭配养殖在同一系统中的生产形式。常见的混养方式为池塘混养,养殖品种一般有鱼虾、鱼蟹、鱼贝、鱼藻、以及鱼虾蟹贝藻等5种混养模式。近年来,随着工厂化车间养殖的兴起,水产养殖逐渐向集约化、品种单一化转变,虽然养殖的效率有所提高,但同样存在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及生态系统脆弱等诸多问题。花刺参(stichopusvariegatus)隶属于棘皮动物门,海参纲,楯手目,刺参科,刺参属,俗称“方参”或“黄肉”。花刺参作为北部湾特色热带海参品种,其营养价值为南海食用海水参中最高。目前北部湾沿岸的野生花刺参种群已经基本绝迹,国内相关花刺参养殖技术研究还处于实验阶段。花刺参主要以沉积物中的有机物为营养,是典型的沉积食性动物,是海洋环境的清洁者,这对底栖生境多样性的稳定和营养物质的循环等有着积极的意义。卵形鲳鲹(Trachinotusovatus)俗称黄腊鲳、金鲳鱼等,隶属于鲈形目鲹科,鲳鲹属,为暖水性中上层鱼类,在中国东海、南海均有分布。卵形鲳鲹具有生长快、抗逆性强、成活率高和肉质鲜美等特点,目前已成为广东、广西、海南等地一种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在集约化养殖对卵形鲳鲹中,饵料中只有三分之一的氮和磷可以转化为卵形鲳鲹的生物量,大部分以残饵、粪便以及养殖生物的代谢废物等流失在水体和沉积物中,即造成了能量的大量浪费同时也造成了养殖水质的恶化,从而影响卵形鲳鲹正常生长发育和良好养殖环境的维持,严重时甚至导致疾病的迅速暴发,因此选择合适混养品种对卵形鲳鲹养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卵形鲳鲹养殖中搭配合理密度的花刺参,可以利用花刺参营底栖生活,可摄食卵形鲳鲹的粪便、残饵分解后的有机碎屑、微生物,进行生态互补混养,从而改善卵形鲳鲹养殖水环境和底质环境,提高了卵形鲳鲹和花刺参养殖成活率和品质,仅投喂卵形鲳鲹饲料就可以收获卵形鲳鲹和花刺参,养殖殖效益提高明显。目前还未见有关花刺参和卵形鲳鲹工厂化车间混养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规格花刺参和卵形鲳鲹工厂化车间的混养方法,以解决卵形鲳鲹工厂化车间养殖过程中大量投喂造成的水质恶化和能量浪费等问题,利用生态性互利互补,以提高养殖效益。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大规格花刺参和卵形鲳鲹工厂化车间的混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养殖前处理:选取方形水泥池,面积10~30m2,深1.2~1.5m,水泥池用消毒液进行消毒,消毒后彻底冲洗干净,然后晾晒3~5天,接着在水泥池内布设进气管和进、排水管,根据水泥池大小摆放附着基板入池内;接着将养殖用水注入养殖池,蓄水100~120cm等待放苗;2)苗种投放与投喂:选择30-50g/头的健康大规格花刺参苗种,以5~20头/平方米的放苗密度均匀播撒至池中,花刺参苗种入池5-10天后开始混养卵形鲳鲹苗种,规格为20-50g/尾,密度为5-10条/立方米水体,每天早晚按卵形鲳鲹苗种体重的1-5%不等各投喂一次市售卵形鲳鲹苗种商品饲料,花刺参不用投喂;3)养殖环境调控:采用微流水培育,控制每日换水率30%;养殖水温15~32℃,海水pH值7.5~8.5,海水盐度22~33,保持连续充气,控制溶解氧5mg/L以上,养殖全程不使用消毒剂和药物。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附着基板包括相对平行设置的底板和顶板及位于底板和顶板之间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端和顶端分别与底板和顶板固定连接,整体呈“工”字型,所述底板和顶板的尺寸均为30cm×60cm,板材厚度为1cm,所述底板与顶板之间的距离为20cm;附着基板在水泥池中摆放方法为:将多个附着基板首尾连接成一列,池内摆放2-5列,每列相隔距离为30-50cm。进一步地,所述投喂为遇台风、大雨等极端天气停饵,20℃以下隔天停饵,15℃以下暂停投喂。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消毒液由高锰酸钾兑水得到,消毒液浓度为5ppm,消毒方式是用消毒液冲刷水泥池的池壁及池底。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养殖用水为海域无污染的海水经过沙滤、沉淀后得到,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和《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标准。进一步地,步骤3)还包括:每天进行水温、盐度、pH和溶解氧测定,每周进行水体NO2-N、NO3-N、NH4-N、底质总磷、总氮和硫化物的含量测定,采样及样品分析均按《海洋监测规范》(GB17378-2007)中规定的方法进行。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注意把握卵形鲳鲹工厂化车间养殖过程中大量投喂造成的能量浪费和环境污染的关键因子,利用花刺参营底栖生活,可摄食卵形鲳鲹的粪便、残饵分解后的有机碎屑、微生物,设计合适混养的密度改善卵形鲳鲹工厂化车间养殖水环境,促进卵形鲳鲹的生长,从而降低换水率,节约能源;同时花刺参无需额外投饵获得增长,增加产品收入。另外,本专利技术设计了工字型的附着基板,并采用多列间隔摆放的方式,使得池内形成较大的附着面积,可方便花刺参在附着基板的内外侧表面进行活动。通过生态混养实践证明,与传统卵形鲳鲹工厂化车间养殖相比,可显著降低发病几率,成本降低10~20%。【附图说明】图1:实施例中附着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实施例中附着基板的布置图。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1、底板;2、顶板;3、支撑板。【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1)养殖前处理:选取4个方形水泥池,混养池2个,对照池2个,面积15m2,深1.2m,养殖水泥池用市售高锰酸钾兑水的消毒液进行消毒,用量为5ppm,消毒方式是用消毒液冲刷水泥池的池壁及池底,消毒后用高压水枪彻底冲洗干净,然后晾晒5天。池内布设气管和进、排水管口,摆放“工”字型花刺参附着基板,其中附着基板包括相对平行设置的底板1和顶板2及位于底板1和顶板2之间的支撑板3,所述支撑板3的底端和顶端分别与底板1和顶板2固定连接,整体呈“工”字型,所述底板1和顶板2的尺寸均为30cm×60cm,板材厚度为1cm,所述底板1与顶板2之间的距离为20cm;附着基板在水泥池中摆放方法为:将多个附着基板首尾连接成一列,池内摆放5列,每列相隔距离为30cm。(参见图1和图2);养殖用水为海域无污染的海水,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和《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标准,经过沙滤、沉淀后,注入养殖池,蓄水100cm等待放苗;2)苗种投放与投喂:混养池放养30-50g/头的健康大规格花刺参苗种,以10头/平方米的放苗密度均匀播撒至所述池中,对照池仅蓄水不做其它操作,花刺参苗种入池7天后开始混养池和对照池分别放养卵形鲳鲹大规格苗种,规格为30-40g/尾,密度为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规格花刺参和卵形鲳鲹工厂化车间的混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养殖前处理:选取方形水泥池,面积10~30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规格花刺参和卵形鲳鲹工厂化车间的混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养殖前处理:选取方形水泥池,面积10~30m2,深1.2~1.5m,水泥池用消毒液进行消毒,消毒后彻底冲洗干净,然后晾晒3~5天,接着在水泥池内布设进气管和进、排水管,根据水泥池大小摆放附着基板入池内;接着将养殖用水注入养殖池,蓄水100~120cm等待放苗;
2)苗种投放与投喂:选择30-50g/头的健康大规格花刺参苗种,以5~20头/平方米的放苗密度均匀播撒至池中,花刺参苗种入池5-10天后开始混养卵形鲳鲹苗种,规格为20-50g/尾,密度为5-10条/立方米水体,每天早晚按卵形鲳鲹苗种体重的1-5%不等各投喂一次市售卵形鲳鲹苗种商品饲料,花刺参不用投喂;
3)养殖环境调控:采用微流水培育,控制每日换水率30%;养殖水温15~32℃,海水pH值7.5~8.5,海水盐度22~33,保持连续充气,控制溶解氧5mg/L以上,养殖全程不使用消毒剂和药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规格花刺参和卵形鲳鲹工厂化车间的混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附着基板包括相对平行设置的底板和顶板及位于底板和顶板之间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端和顶端分别与底板和顶板固定连接,整体呈“工”字型,所述底板和顶板的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亮华潘传燕钟声平刘永宏黄国强高程海米顺利梁方方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中医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