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棘三列海胆苗种的培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569178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0 23: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水产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白棘三列海胆苗种的培育方法,过人工设置孵化设备、控制孵化条件,并且以活体浓缩角毛藻作为投喂的饲料,同时通过投放地衣芽孢杆菌和EM菌保持孵化水体水质,可以显著提高白棘三列海胆苗种孵化的成功率,孵化率可以达到0.4%以上。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白棘三列海胆苗种的培育方法,为我国发展热带海胆养殖提供新的优良品种,能够有效促进我国热带海胆养殖业的发展。为在我省沿海海域和三沙海域海洋牧场提供了丰富的养殖苗种,为渔民转产转业提供新的就业岗位与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A breeding method of three row sea urchin seedlin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白棘三列海胆苗种的培育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产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白棘三列海胆苗种的培育方法。
技术介绍
白棘三列海胆(Tripneustesgratilla),属海胆纲(Echinoidea)、拱齿目(Camarodonta),毒棘海胆科(Toxopneustidae)。我国仅见于南海,属频危物种。白棘三列海胆是食用海胆个体最大,生长最快的一种,壳径可达15cm,体重达1kg,一年龄壳径可达7-8cm,达到市售海胆商品规格。其生殖腺(俗称海胆黄)富含蛋白质和对人体有益的生理活性物质,是味道鲜美的高档保健营养品。海胆除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外,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是一种具有很高经济和药用开发价值的海洋生物。但是在自然环境下,白棘三列海胆苗种孵化率极低,一般为几百万分之一,不仅难以满足人工养殖的需要,而且造成了野生资源日益减少,极大的危害了海洋生态。因此,开展白棘三列海胆苗种繁育技术研发,不仅可填补我国白棘三列海胆人工繁育技术的空白,还是恢复热带海胆资源的必由之路。也可为我国发展热带海胆养殖提供新的优良品种,促进我国热带海胆养殖业的发展。为在我省沿海海域和三沙海域海洋牧场提供增养殖苗种,为渔民转产转业提供新的就业岗位与途径,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白棘三列海胆苗种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以水泥池作为育苗池,并在池子的中间设置进排水系统,消毒后注入海水至0.8m深;(2)选择优质的白棘三列海胆受精卵投放入育苗池中,投放的密度为150万粒/m3;并设置气头不间断地微充气,育苗池海水控制pH值7-9、盐度30-35、温度28-30℃和溶解氧保持5mg/L以上,白天保持光照强度为3000-5000lx;(3)第2天白棘三列海胆受精卵孵化出浮游幼体,第3天开始投喂活体浓缩角毛藻,并且随着浮游幼体的变态长大,角毛藻的投喂量逐渐增加,并且每隔2天使用一次地衣芽孢杆菌菌液;(4)在第22天时育苗池内投放入培养好并消毒过后的附着板,附着板预先培育至附着板两面都长满难以脱落的底栖藻类;附着板的投放的密度为80片/m2;(5)第30天,白棘三列海胆幼苗全部附着后,把附着板取出投放于另一个育苗池中,水深降到0.5m,白天光照强度加到8000-12000lx,其它的指标不变;(6)第35天开始,育苗池进行小流水换水,流水量为3t/d,往后每3天增1吨的流水量;开始投喂海带粉,并每隔2天投放一次地衣芽孢菌液和EM菌液;(7)第60天即可进行采苗。进一步,所示的所述步骤(1)中,所述的育苗池长宽高为2.5m×3.0m×1.0m,育苗池设置在室内;注入育苗池的海水过4次沙滤并经紫外线消毒。进一步,所述步骤(2)中,1平方米投放气头2个,充气量为20L/min;育苗池海水控制pH值8.3、盐度32、温度30℃。进一步,所述的步骤(3)中,活体浓缩角毛藻每天早晚各投喂一次,每6m3水体中投喂量为20L,浓缩角毛藻的密度5×107cell/ml;随着浮游幼体的长大,每隔3天角毛藻的投喂量增加5L/6m3水体;所述的地衣芽孢菌菌液,每6m3水体中一次的投放量为200ml。进一步,所述步骤(4)中,附着板的制作方法为:在白棘三列海胆的浮游幼体孵化后生长到第15天时,开始制作附着板;附着板为聚乙烯波纹板;附着板先在别的水泥池里经过7-10天的培养,直至附着板的双面都长满难以脱落的底栖藻类;所述的底栖藻类为底栖硅藻和/或底栖绿藻。进一步,所示步骤(4)中,附着板均匀地排放在育苗池中,与育苗池底成60度或者45度角;附着板的消毒方法为:利用100ppm的聚维酮碘浸泡5min。进一步,所示的步骤(6)中,所述的地衣芽孢菌菌液,每6m3水体中一次的投放量为200ml;所述的EM菌液,每6m3水体中一次的投放量为100ml;投放的地衣芽孢杆菌液和EM菌液的密度均为5×107cell/ml。进一步,所述步骤(6)中,海带粉全池均匀拔洒水中;每3.75m3水体中,海带粉每餐的投放量为2g,早晚各一次,每餐的投放量每隔3天增加1g。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白棘三列海胆苗种的培育方法,通过人工设置孵化设备、控制孵化条件,并且以活体浓缩角毛藻作为投喂的饲料,同时通过投放地衣芽孢杆菌和EM菌保持孵化水体水质,可以显著提高白棘三列海胆苗种孵化的成功率,孵化率可以达到0.4%以上。不仅可填补我国白棘三列海胆人工繁育技术的空白,还是恢复热带海胆资源的必由之路。为我国发展热带海胆养殖提供新的优良品种,能够有效促进我国热带海胆养殖业的发展。为在我省沿海海域和三沙海域海洋牧场提供了丰富的养殖苗种,为渔民转产转业提供新的就业岗位与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以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一种白棘三列海胆苗种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室内设置水泥池作为育苗池,育苗池长宽高为2.5m×3.0m×1.0m,并且设置进排水系统,消毒后注入海水至0.8m深;注入的海水已经过4次沙滤并经紫外线消毒。(2)选择优质的白棘三列海胆受精卵投放入育苗池中,投放的密度为每立方米水体投放受精卵150万粒,即每个育苗池投放150×2.5×3.0×0.8=900万粒;育苗池中间位置,每平方米投放气头2个,充气量为20L/min进行微充气,育苗池海水控制pH值7、盐度30、温度28℃和DO(即溶解氧)保持5mg/L以上,白天保持光照强度为3000-5000lx。(3)第2天白棘三列海胆受精卵孵化出浮游幼体,第3天开始按照每个育苗池(即每6m3水体)20L的量投喂活体浓缩角毛藻,浓缩角毛藻的密度5×107cell/ml;并且随着浮游幼体的变态长大,每隔3天角毛藻的投喂量增加5L,并且每隔2天向水体中投放一次地衣芽孢杆菌菌液,每个育苗池一次的投放量为200ml,地衣芽孢杆菌的密度5×107cell/ml。(4)在第22天时育苗池内投放入培养好的附着板,附着板预先在别的水泥池中培育,直至附着板两面都长满难以脱落的底栖藻类;附着板投放之前,利用100ppm的聚维酮碘浸泡5min进行消毒。附着板的投放的密度为80片/m2,均匀地排放在育苗池中,与育苗池底成60度或者45度角;白棘三列海胆浮游幼体长到23-26天后,开始变态附着。附着板的制作方法为:在白棘三列海胆的浮游幼体孵化后生长到第15天时,开始制作附着板;购买聚乙烯波纹板作为附着板;附着板先在别的水泥池里经过7-10天的培养,直至附着板的双面都长满难以脱落的底栖藻类,主要是底栖硅藻或是底栖绿藻类,并防止桡足类、枝角类和原生动物的生长。(5)第30天,白棘三列海胆幼苗全部附着后,把附着板取出投放于另一个水泥池中,水深降到0.5m,白天光照强度加到8000-12000lx,其它的指标不变。(6)第35天开始,育苗池进行小流水换水,流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白棘三列海胆苗种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以水泥池作为育苗池,并在池子的中间设置进排水系统,消毒后注入海水至0.8m深;/n(2)选择优质的白棘三列海胆受精卵投放入育苗池中,投放的密度为150万粒/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白棘三列海胆苗种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以水泥池作为育苗池,并在池子的中间设置进排水系统,消毒后注入海水至0.8m深;
(2)选择优质的白棘三列海胆受精卵投放入育苗池中,投放的密度为150万粒/m3;并设置气头不间断地微充气,育苗池海水控制pH值7-9、盐度30-35、温度28-30℃和溶解氧保持5mg/L以上,白天保持光照强度为3000-5000lx;
(3)第2天白棘三列海胆受精卵孵化出浮游幼体,第3天开始投喂活体浓缩角毛藻,并且随着浮游幼体的变态长大,角毛藻的投喂量逐渐增加,并且每隔2天使用一次地衣芽孢杆菌菌液;
(4)在第22天时育苗池内投放入培养好并消毒过后的附着板,附着板预先培育至附着板两面都长满难以脱落的底栖藻类;附着板的投放的密度为80片/m2;
(5)第30天,白棘三列海胆幼苗全部附着后,把附着板取出投放于另一个育苗池中,水深降到0.5m,白天光照强度加到8000-12000lx,其它的指标不变;
(6)第35天开始,育苗池进行小流水换水,流水量为3t/d,往后每3天增1吨的流水量;开始投喂海带粉,并每隔2天投放一次地衣芽孢菌液和EM菌液;
(7)第60天即可进行采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棘三列海胆苗种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示的所述步骤(1)中,所述的育苗池长宽高为2.5m×3.0m×1.0m,育苗池设置在室内;注入育苗池的海水过4次沙滤并经紫外线消毒。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棘三列海胆苗种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1平方米投放气头2个,充气量为20L/min;育苗池海水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文明翁如意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蓝泰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