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淹稻高产有机种植再增效的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82711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8: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淹稻高产有机种植再增效的生产方法。在有机水稻种植方法中采用了专利CN2013104642900有机水稻种植方法和CN2016100893509有机水稻种植过程中的草害防控方法,其特征是通过:水淹稻种植单元大田埂外围设置防逃网;去除通常水稻种植单元中的小田埂,以预制好的水泥小沟渠替代通常种植用的小田埂、并再增设小沟渠的数量;并水淹稻种植套养水田生长的小动物。该方法使得稻田的有效面积不减少、稻谷亩产不减产、有机水稻的稻谷品质不下降、无环境污染,另外通过水淹稻种植套养,增加了水田生长的小动物的产出,从而真正实现了经济与社会、种养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完美统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淹稻高产有机种植再增效的生产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原生态种植业,确切的说是一种生态有机水稻种植以及在有机水稻种植田里的养植技术,使在原有的水淹稻高产有机种植中自然产生的食物链,从中得到高效利用。
技术介绍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人口不断增长,人们在得到粮食数量和质量安全食用的同时,农民还得致富,作为水淹稻高产有机种植生产(有机水稻种植方法)的专利技术者,该专利技术总觉得还不够完美。在有机水稻种植中自然产生的食物链,还需开发再增效是该专利技术更完美的生产经营途径。本专利技术人针对有机水稻种植先后专利技术了专利CN2013104642900有机水稻种植方法和CN2016100893509有机水稻种植过程中的草害防控方法实现了有机水稻种植中的病与草害防控。虽然在有机稻谷的产量上己经达到现有药化水稻种植的产量,但还只能单靠稻米去盈利,不能做到全面和有效的综合发展,农民致富还不理想。为此需要在上述两专利技术专利的基础上,发挥好两专利的优势,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扩大专利技术成果,提高水田的亩产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稻米的质量和口感,提供一种水淹稻高产有机种植再增效的生产方法。为了达到上述要求,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水淹稻高产有机种植再增效的生产方法是在有机水稻种植方法中采用了专利CN2013104642900有机水稻种植方法和CN2016100893509有机水稻种植过程中的草害防控方法,其特征是:A水淹稻种植单元大田埂外围设置防逃网:(1)水淹稻种植单元大田埂外面挖隔离沟,在隔离沟内设置防逃网,隔离沟深45~80厘米、隔离沟宽10~20厘米,把防逃网底边埋入隔离沟底部后,隔离沟底部用1:5的生石灰混合泥土(粉碎的生石灰1份与泥土5份的泥土混合)填入护实防逃网,混合泥土需填入的厚度为10~20厘米,拍实混合泥土后再用原来的土填满隔离沟,防逃网还需高出地面50~150厘米,防逃网的目孔大小根据养殖水田生长的小动物种类确定,以水田生长的小动物不能通过为度;B去除通常水稻种植单元中的小田埂,以预制好的水泥小沟渠替代通常种植用的小田埂、并再增设小沟渠的数量;其中:(1)水泥预制小沟渠的形状为梯形:小沟渠深45~80厘米、小沟渠宽25~60厘米,每一段预制小沟渠长100~500厘米,小沟渠的底部宽度比上部小2厘米左右,小沟渠身上部留有水田生长的小动物出入口,沟底部制有与地下水连通的小孔;(2)小沟渠的布置和安装:①根据所需小沟渠的规格挖沟,每一小沟渠的间隔为2~10米:小沟渠水平后沟底部铺入15~20厘米厚度的生石灰混合土(粉碎的生石灰1泥土5的混合土),整平、拍实;②每条预制好的小沟渠连接部位须用水泥连接护好;③每条小沟渠同一侧上小动物出入口的间隔距离为100~300厘米,出入口的大小和间距根据养殖水田生长的小动物种类的需求设定;④小沟渠需根据水淹稻种植单元的总平整度来水平埋设,还需高出地面15~25厘米,每一条小沟渠必须连接贯通水淹稻种植单元的总渠;C水淹稻种植套养的方法(1)水田生长的小动物的套养的种类:在套养的第一年,根据套养小动物的种类和稻田面积,以常规方法选择套养的小动物种类和种苗数量,套养的种类为:青蛙、鱼、鳝鱼、泥鳅、螃蟹、水蛭、虾;(2)小动物饲料的选择:选择生态产出的食物和有机食物的下脚料:有机米、麦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饲料、清洁河道中的螺丝、小鱼、小虾,以防污染稻米质量;(3)水淹稻种养的进、排水口对小动物的防逃设计:进水口和排水口设置有阻止小动物通过目孔的网片,网片的规格和大小以防止小动物在灌排水时的逃离,同时也必须保证进水、排水的正常进行;(4)捕捉小动物的方式方法:当到了小动物合适的捕捞期,用人工捕捉或在沟渠中放入网兜捕捞或诱捕的方式进行捕捉。根据上述方案实施的水淹稻高产有机种植再增效的生产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创新点:1、水淹稻种植外围采用挖深沟设防逃网,并在沟的底部填入生石灰混合土的办法,防控养殖田中的小动物跑掉。它利用了许多小动物如鳝鱼类的小动物遇上生石灰(生石灰混合土)就停止打洞逃离的习性,结合田块四周的防逃网有效地防控了种养过程中的小动物逃离;2、利用小沟渠开启食物链再利用种养业的模式,尤其是当田面少水或无水时,小动物可转移到有水的小沟渠中继续生活,从而达到水淹稻的有效种植和水淹稻田块中的小动物的养殖,实现了种养业有机产品的双丰收;3、去土埂增设小沟渠,水淹稻种植单元或常规水稻种植,通常都设田埂,田埂一般都是宽80~120厘米、间隔13~15米,去除田埂后以小沟渠替代田埂,虽然小沟渠的数量比现有种植方式的田埂多,还提高小沟渠的布置密度,但小沟渠窄,坡度小不会减少种植水稻的有效面积,更不会减少稻田亩产。如稻田间隔3米建一条小沟渠,沟宽度35厘米,稻田种植面积几乎没有减少。通常沟渠边水稻采光、通风生长环境好,其长势要明显好于大田中央的长势和产量,小沟渠3米间隔内的水稻长势要好于原有的水淹稻种植亩产,所以本专利技术去除田埂增设小沟渠就不会减产了;4、生石灰混合土:本专利技术创新还在于,应用了该土透气、透水、结实的原理,致使在小沟渠中泥土不污、不臭、生活在小沟渠中的小动物不打洞逃离,生长、生活健康;5、该有机水稻的种植田块不用田埂,由于采用了CN2013104642900有机水稻种植方法和CN2016100893509有机水稻种植过程中的草害防控方法的专利技术,在水稻生产过程中,不需要农民下到田里进行除草、施肥、杀虫,另外,小沟渠将单元大田块分割成多个小单元田块,有效地解决了水田落差问题,保证了水稻的正常生长。综合本创新:稻田的有效面积不减少、稻谷亩产不减产、有机水稻的稻谷品质不下降、无环境污染,另外通过水淹稻种植套养水田生长的小动物,增加了水田生长的小动物的产出,从而真正实现了经济与社会、种养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完美统一。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种植有机水稻田块的主视图;图2是图1中A-A剖面的放大图;图3是图2中H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通常水稻种植田块的主视图;图5是图4中K-K剖面的放大图。图中:1.大田埂;2.隔离沟;3.防逃网;4.混合泥土;5.地面;6.小田埂;7.小沟渠;8.小动物出入口;9.小孔;10.总渠;11.进水口;12.排水口;13.泵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水淹稻高产有机种植再增效的生产方法是在有机水稻种植方法中采用了专利CN2013104642900有机水稻种植方法和CN2016100893509有机水稻种植过程中的草害防控方法,种植水淹稻田块的结构如图1、图2、图3所示的进行改造:A水淹稻种植单元大田埂外围设置防逃网:(1)水淹稻种植单元大田埂1外面挖隔离沟2,在隔离沟2内设置防逃网3,隔离沟2深45~80厘米、隔离沟2宽10~20厘米,把防逃网3底边埋入隔离沟2底部后,隔离沟底部用1:5的生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淹稻高产有机种植再增效的生产方法,是在有机水稻种植方法中采用了专利CN2013104642900有机水稻种植方法和CN2016100893509有机水稻种植过程中的草害防控方法,其特征是:/nA水淹稻种植单元大田埂外围设置防逃网:/n(1) 水淹稻种植单元大田埂外面挖隔离沟,在隔离沟内设置防逃网,隔离沟深45~80厘米、隔离沟宽10~20厘米,把防逃网底边埋入隔离沟底部后,隔离沟底部用1:5的生石灰混合泥土(粉碎的生石灰1份与泥土5份的泥土混合)填入护实防逃网,混合泥土需填入的厚度为10~20厘米,拍实混合泥土后再用原来的土填满隔离沟,防逃网还需高出地面50~150厘米,防逃网的目孔大小根据养殖水田生长的小动物种类确定,以水田生长的小动物不能通过为度;/nB去除通常水稻种植单元中的小田埂,以预制好的水泥小沟渠替代通常种植用的小田埂、并再增设小沟渠的数量;其中:/n(1)水泥预制小沟渠的形状为梯形:小沟渠深45~80厘米、小沟渠宽25~60厘米,每一段预制小沟渠长100~500厘米,小沟渠的底部宽度比上部小2厘米左右,小沟渠身上部留有水田生长的小动物出入口,沟底部制有与地下水连通的小孔;/n(2)小沟渠的布置和安装:/n①根据所需小沟渠的规格挖沟,每一小沟渠的间隔为2~10米:小沟渠水平后沟底部铺入15~20厘米厚度的生石灰混合土(粉碎的生石灰1泥土5的混合土),整平、拍实;/n②每条预制好的小沟渠连接部位须用水泥连接护好;/n③每条小沟渠同一侧上小动物出入口的间隔距离为100~300厘米,出入口的大小和间距根据养殖水田生长的小动物种类的需求设定;/n④小沟渠需根据水淹稻种植单元的总平整度来水平埋设,还需高出地面15~25厘米,每一条小沟渠必须连接贯通水淹稻种植单元的总渠;/nC水淹稻种植套养的方法:/n(1)水田生长的小动物的套养的种类:在套养的第一年,根据套养小动物的种类和稻田面积,以常规方法选择套养的小动物种类和种苗数量,套养的种类为:青蛙、鱼、鳝鱼、泥鳅、螃蟹、水蛭、虾;/n(2)小动物饲料的选择:选择生态产出的食物和有机食物的下脚料:有机米、麦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饲料、清洁河道中的螺丝、小鱼、小虾,以防污染稻米质量;/n(3)水淹稻种养的进、排水口对小动物的防逃设计:进水口和排水口设置有阻止小动物通过目孔的网片,网片的规格和大小以防止小动物在灌排水时的逃离,同时也必须保证进水、排水的正常进行;/n(4)捕捉小动物的方式方法:当到了小动物合适的捕捞期,用人工捕捉或在沟渠中放入网兜捕捞或诱捕的方式进行捕捉。/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淹稻高产有机种植再增效的生产方法,是在有机水稻种植方法中采用了专利CN2013104642900有机水稻种植方法和CN2016100893509有机水稻种植过程中的草害防控方法,其特征是:
A水淹稻种植单元大田埂外围设置防逃网:
(1)水淹稻种植单元大田埂外面挖隔离沟,在隔离沟内设置防逃网,隔离沟深45~80厘米、隔离沟宽10~20厘米,把防逃网底边埋入隔离沟底部后,隔离沟底部用1:5的生石灰混合泥土(粉碎的生石灰1份与泥土5份的泥土混合)填入护实防逃网,混合泥土需填入的厚度为10~20厘米,拍实混合泥土后再用原来的土填满隔离沟,防逃网还需高出地面50~150厘米,防逃网的目孔大小根据养殖水田生长的小动物种类确定,以水田生长的小动物不能通过为度;
B去除通常水稻种植单元中的小田埂,以预制好的水泥小沟渠替代通常种植用的小田埂、并再增设小沟渠的数量;其中:
(1)水泥预制小沟渠的形状为梯形:小沟渠深45~80厘米、小沟渠宽25~60厘米,每一段预制小沟渠长100~500厘米,小沟渠的底部宽度比上部小2厘米左右,小沟渠身上部留有水田生长的小动物出入口,沟底部制有与地下水连通的小孔;
(2)小沟渠的布置和安装:
①根据所需小沟渠的规格挖沟,每一小沟渠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元荣袁骄艳袁明燕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水淹禾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