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下龙虾秋繁温室大棚的建设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78322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19: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下龙虾秋繁温室大棚的建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水稻田包括多个水稻田单元,水稻田的四周为田埂,水稻田的四个角落处,其中1‑4个设置有集虾池,相邻的水稻田单元之间设置有田间沟,水稻田单元和田埂之间设置有循环沟,田间沟、循环沟和集虾池相连通;步骤2、在田间沟和循环沟上设置第一拱棚,11月中下旬建设,第二年3月移除;步骤3、在集虾池上设置立柱形第一温棚,第一温棚高度为2.5cm,第一温棚的侧面设置出入口,第一温棚11月中下旬建设,第二年3月移除。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本申请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在不破坏水稻田的整体结构前提下,能够用于稻虾综合种养的秋季虾苗繁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下龙虾秋繁温室大棚的建设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稻虾综合种养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下龙虾秋繁温室大棚的建设方法。
技术介绍
稻虾综合种养技术模式的优越性得到市场的认可,其经济效益显著,被广泛应用。稻虾综合种养需要保证水稻种植的各项技术要求,同时兼顾小龙虾养殖的技术要求,所以养殖龙虾的稻田需要必要的田间工程,国家对稻虾综合种养田块的田间工程有个技术要求,沟坑比不能超过10%。随着全国稻虾综合种养面积在迅速扩大,虾苗短缺现象严重,很多养殖户想利用水稻收割后的水稻田繁育龙虾。龙虾适宜生长繁育的温度是13℃以上,江淮地区秋冬季节的温度是5℃以下,这个温度下的龙虾都打洞休眠了。设施温棚能够有效的提高水温和龙虾洞穴的温度,通过设施温棚解决龙虾秋繁的一种方法。由于水稻田的面积很大,如果全部稻田构建温棚,冬天的雨雪和季风对整体温棚结构的建设要求很高,并且需要的投资巨大。按照稻虾综合种养要求稻虾田的面积一般为10亩以上,整体建筑温棚,投资巨大,并且要对虾稻田的土地建筑地基,不适合推广。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适宜江淮地区稻虾综合种养的温棚建设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下龙虾秋繁温室大棚的建设方法的新技术方案。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下龙虾秋繁温室大棚的建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水稻田包括多个水稻田单元,水稻田的四周为田埂,水稻田的四个角与田埂之间为角落处,其中1-4个角落处设置有集虾池,相邻的水稻田单元之间设置有一条或多条田间沟,水稻田单元和田埂之间设置有循环沟,田间沟、循环沟和集虾池相连通;步骤2、在田间沟和循环沟上设置第一拱棚,11月中下旬建设,第二年3月移除;步骤3、在集虾池上设置立柱形第一温棚,第一温棚高度为2.5cm,第一温棚的侧面设置出入口,第一温棚11月中下旬建设,第二年3月移除。可选地,在所述第一拱棚内架设第二拱棚,第二拱棚的覆盖薄膜底边不高于水面。可选地,第二拱棚的覆盖薄膜底边与水面平齐。可选地,第一拱棚的覆盖薄膜底边至少伸入水面2cm。可选地,在所述第一温棚内架设第二温棚,第二温棚的覆盖薄膜底边不高于水面。可选地,第二温棚的覆盖薄膜底边与水面平齐。可选地,第一温棚的覆盖薄膜底边至少伸入水面2cm。可选地,所述集虾池的深度大于所述田间沟和循环沟。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本申请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在不破坏水稻田的整体结构前提下,能够用于稻虾综合种养的秋季虾苗繁育。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稻虾综合种养田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田间沟与拱棚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循环沟与拱棚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集虾池与温棚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水稻田;2水稻田单元;3田埂;4集虾池;5田间沟;6循环沟;7第一拱棚;8第一温棚。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配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藉此对本专利技术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下龙虾秋繁温室大棚的建设方法,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参考图1至图6,水稻田1包括多个水稻田单元2,水稻田1的四周环绕田埂3。水稻田1的四个角与田埂3之间为角落处,其中1-4个角落处设置有集虾池4,即集虾池4可以设置其中一个角落处,也可以如图1中所示的,4个角落处均设置集虾池4。相邻的水稻田单元2之间设置有一条或多条田间沟5,水稻田单元2和田埂3之间设置有循环沟6,田间沟5、循环沟6和集虾池4相连通。稻虾综合种养田块的沟坑比小于10%。进一步的,所述集虾池4的深度大于所述田间沟5和循环沟6。步骤2、在田间沟5和循环沟6上设置第一拱棚7,11月中下旬建设,第二年3月移除。第一拱棚7的覆盖薄膜底边至少伸入水面2cm,保证小环境内的温度保持超过13℃,以适宜龙虾成长。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在冬天特别寒冷时,可以在所述第一拱棚7内架设第二拱棚,第二拱棚的覆盖薄膜底边不高于水面。进一步的,第二拱棚的覆盖薄膜底边与水面平齐,以保证小环境内的温度保持超过13℃。步骤3、在集虾池4上设置立柱形第一温棚8,第一温棚8高度为2.5cm,第一温棚8的侧面设置出入口,用于与田间沟5和循环沟6连通,使得小龙虾能够进入集虾池4内。第一温棚8在11月中下旬建设,第二年3月移除。第一温棚8的覆盖薄膜底边至少伸入水面2cm,保证小环境内的温度保持超过13℃,以适宜龙虾成长,并且不影响小龙虾的移动。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在冬天特别寒冷时,可以在所述第一温棚8内架设第二温棚,第二温棚的覆盖薄膜底边不高于水面。进一步的,第二温棚的覆盖薄膜底边与水面平齐,,保证小环境内的温度保持超过13℃,以适宜龙虾成长,并且不影响小龙虾的移动。本专利技术因地制宜的在虾稻田有水区域,建设适合龙虾秋天繁育,虾苗生长的温棚环境,通过温棚的避风避雨雪集温的作用,调控温棚小环境内的温度保持超过13℃,促进龙虾活动、繁殖和为虾苗的生长提供必要的温度条件。本专利技术因地制宜,在整个虾稻田内按照不同的养虾区域条件,因地制宜的建筑立柱形温棚和简易温棚,投资小,拆除简单(相比较于整片水稻田设置温棚)。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建设方法建设的温室大棚是解决稻虾综合种养虾苗秋繁的关键设备,在虾稻田内,不加固地桩,采用温棚整体可随时移出。本专利技术因地制宜,投资小,可重复使用。本专利技术严格遵守稻虾综合种养田块的沟坑比小于10%的规定,在田间沟和循环沟内,因地制宜的设计出一种适宜江淮地区稻虾综合种养的温棚建设结构,在不破坏水稻田的整体结构前提下,需要秋繁的时候,在适宜地块的温棚框架结构,然后覆盖上薄膜,创建出一个重复使用的温棚,为整块虾稻田提供一个适宜龙虾繁育和虾苗生长的温棚条件,实现虾苗秋繁。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专利技术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专利技术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专利技术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专利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下龙虾秋繁温室大棚的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1、水稻田(1)包括多个水稻田单元(2),水稻田(1)的四周为田埂(3),水稻田(1)的四个角与田埂(3)之间为角落处,其中1-4个角落处设置有集虾池(4),相邻的水稻田单元(2)之间设置有一条或多条田间沟(5),水稻田单元(2)和田埂(3)之间设置有循环沟(6),田间沟(5)、循环沟(6)和集虾池(4)相连通;/n步骤2、在田间沟(5)和循环沟(6)上设置第一拱棚(7),11月中下旬建设,第二年3月移除;/n步骤3、在集虾池(4)上设置立柱形第一温棚(8),第一温棚(8)高度为2.5cm,第一温棚(8)的侧面设置出入口,第一温棚(8)11月中下旬建设,第二年3月移除。/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下龙虾秋繁温室大棚的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水稻田(1)包括多个水稻田单元(2),水稻田(1)的四周为田埂(3),水稻田(1)的四个角与田埂(3)之间为角落处,其中1-4个角落处设置有集虾池(4),相邻的水稻田单元(2)之间设置有一条或多条田间沟(5),水稻田单元(2)和田埂(3)之间设置有循环沟(6),田间沟(5)、循环沟(6)和集虾池(4)相连通;
步骤2、在田间沟(5)和循环沟(6)上设置第一拱棚(7),11月中下旬建设,第二年3月移除;
步骤3、在集虾池(4)上设置立柱形第一温棚(8),第一温棚(8)高度为2.5cm,第一温棚(8)的侧面设置出入口,第一温棚(8)11月中下旬建设,第二年3月移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拱棚(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俊峰杨普刘小平朱士明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润枝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