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鲜荣忠专利>正文

无外能炉窑废气治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82235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外能炉窑废气治理系统,包括炉窑,烟囱,治理设施,其特征在于烟囱内或烟囱外设有热交换器,热交换器的进口与炉窑烟道连通,出口与治理设施烟气入口连通,治理设施的烟气出口再与烟囱连通。它仅用系统内烟气自身的热能,即可克服治理设施和整个系统的阻力,实现整个系统的长期、正常运转,无需再使用功率大,耗电的风机,从根本上解决了现有烟气治理过程中运转费用高昂的问题,是保护环境,降低企业能耗,降低成本的重大举措,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布局合理,不占地,节能降耗,安全可靠,投资小,运行费用低,治理效果好,适用于一切工业炉窑及民用炉窑,其适用范围较为广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炉窑废气治理系统,尤其是一种无需外加能量而是利用废气自身能量实现运转的治理系统。
技术介绍
为去除烟气中的气、固态污染物,无论是工业用炉窑还是大型生活炉窑,都相应配备了废气治理设施,使排入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达至国家标准。目前,烟气治理的设施及过程大致如下炉窑排出的高温烟气首先进入冷却设施急剧降温,再送入治理设施降低污染物浓度,然后经风机送入烟囱排空。这种处理模式存在的最大缺陷是一是使高温烟气自身的能量在冷却过程中消耗殆尽;二是整个系统的运转全靠风机输入能量。这当中风机运转所消耗的电能费用是昂贵的,相当于整个治理系统运转所需费用,这对企业来说其负担是沉重的,致使许多企业不得不采取应付手段,如领导检察时、环境监测时、外单位参观时才象征性地运转,平时则完全停止运转,或者白天运转,晚上停转,仍然造成对环境的污染,这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是极不负责的,因此,完全有必要对现有技术加以改进,使企业在治理系统运转中不花运转费,或者大幅度降低运转费用,以确保治理系统长期、正常运转,实现环境污染的真正治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再使用风机,不花费或大幅度降低运转费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无外能炉窑废气治理系统。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无外能炉窑废气治理系统,包括炉窑,烟囱,治理设施,其特征在于烟囱内或烟囱外设有热交换器,热交换器的进口与炉窑烟道连通,出口与治理设施烟气入口连通,治理设施的烟气出口再与烟囱连通。以便在烟囱抽力作用下,使高温烟气进入热交换器,通过间壁把热能传给进入烟囱内的冷烟气,使冷烟气加热后上升,热交换器内的烟气则降温,并进入治理设施去除污染物,经净化的烟气再返回烟囱内,由烟囱高度及热交换器传给烟气的热能产生负压而源源不断地排空。所述热交换器为一封闭体,封闭体的左右或者前后或者上下侧设有进、出口,并通过管道分别与炉窑烟道和治理设施烟气入口连通,封闭体内可设有直立或者水平隔板,隔板的前后或者左右或者上下两侧与封闭体内壁相连,余下的另两侧与封闭体保持间距,以便在隔板的对应两侧形成烟气通道。以便进入热交换器的高温烟气,通过其内的隔板和壁,迅速与封闭体外的冷烟气进行热交换,从而达到炉窑烟气降温,同时使治理后进入烟囱内的烟气升温的目的。所述热交换器设为圆柱体或者矩形体或者多边体或者多边多角体或者多边多棱体,设于烟囱的底部或者中部,以便让炉窑的高温烟气在此释放热能,再经治理后返回烟囱增加热能。所述热交换器设为封闭体,其上设有进、出口,并通过管道分别与炉窑烟道和治理设施烟气入口连通,封闭体壁上设有隔热保温层,封闭体内设有烟道,烟道的入口与治理设施烟气出口连通,烟道的出口与烟囱连通。以便进入热交换器的高温烟气,通过间壁迅速与烟道内的冷烟气进行热交换,从而使烟气降温后进入治理设施去除污染物,同时烟道内的冷烟气加热升温后进入烟囱内向上排空。所述烟囱中上部设有30KW以下的小功率辅助风机,该风机的出风口通过管道延伸至烟囱内,以便根据需要,适时向烟囱内补充风力,以增大烟囱的抽风能力。所述烟囱底部设有进气管,该进气管的一端置于烟囱内,另一端与治理设施出烟口连通,以便将治理后的冷烟气送入烟囱底部。所述治理设施为现有技术中的布袋除尘器,或者电除尘器,或者水幕除尘器,或者其它除尘器,或者是吸收气态污染物的填料床,或者是其它除污降尘设备。所述除尘器的烟气出口通过管道与烟囱中部或上部的入口相连,以便降温、除尘后的冷烟气进入烟囱后,在来自烟囱中下部的热烟气作用下自动上升并排空。所述炉窑为现有技术中的燃煤锅炉,或者是冶金电炉,焦炉,或者焚烧炉等大、中型炉子。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采用上述方案,仅用系统内烟气自身的热能,即可克服治理设施和整个系统的阻力,实现整个系统的长期、正常运转,无需再使用功率大,耗电的风机,从根本上解决了现有烟气治理过程中运转费用高昂的问题,是保护环境,降低企业能耗,降低成本的重大举措,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布局合理,不占地,节能降耗,安全可靠,投资小,运行费用低,节能效果好,适用于一切工业炉窑及民用炉窑,其适用范围较为广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之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散热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之另一系统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但本专利技术之内容并不局限于此。炉窑1通过管道2与热交换器左侧的入口31相连,热交换器3为一封闭圆柱体,安装在烟囱9内的底部,热交换器3圆柱体中部设有其前后侧与圆柱体内壁相连的隔板32,隔板32的上、下侧与圆柱体内壁保持间距,从而在隔板上、下侧形成烟气通道33,热交换器3右侧的出口34通过管道2与布袋除尘器4的烟气入口41相连,布袋除尘器4的烟气出口42与回气管6一端相连,回气管6的另一端与烟囱9中部的入口91相连,烟囱9中部设有进风管8,进风管8的外端与辅助风机7相连,用于将回气管6中的冷烟气抽入烟囱9内,以便根据需要补充烟囱抽力,烟囱9底部设有进气管10,进气管10的一端置于烟囱9内,另一端与除尘器4出烟口42连通,以便将治理后的冷烟气送入烟囱底部,如图1、图2、图3。其工作过程是炉窑1产生的高温烟气经管道2自入口31进入热交换器3中,在此经过间壁与烟囱9底部的冷烟气进行热交换而降温后,自出口34、管道2、入口41进入除尘器4中,经除尘器4内的布袋过滤、降尘后,自出口42、回气管6,分别自烟囱上部的入口91和下部的进气管10进入烟囱9内,再由烟囱9底部的经热交换器3换出的热空气增能后,自动排空,有效降低能耗、电耗。炉窑1通过管道2与热交换器5的入口51相连,热交换器5为一封闭圆柱体,安装在烟囱9外部,热交换器5的出口52与除尘器4的烟气入口41连通,热交换器5壁上设有隔热保温层53,热交换器5内设有烟道54,烟道54的入口55与除尘器4的烟气出口42连通,烟道54的出口56与烟囱9连通,烟囱9中部设有进风管8,进风管8的外端与辅助风机7相连,用于将治理后的冷烟气抽入烟囱9内,以便根据需要补充烟囱抽力,如图4。其工作过程是炉窑1产生的高温烟气经管道2自入口51进入热交换器5中,在此经过间壁与烟道54内的冷烟气进行热交换而降温后,自出口52、管道2、入口41进入除尘器4中,经除尘器4内的布袋过滤、降尘后,自出口42、管道2,经入口55进入烟道54内,与烟道54内的高温烟气换热升温后,经出口56进入烟囱9排空,有效降低能耗、电耗,治理后的烟气还可根据需要经管道2经风机7、进风管8,进入烟囱9内,用于增加烟囱抽力。权利要求1.一种无外能炉窑废气治理系统,包括炉窑,烟囱,治理设施,其特征在于烟囱内或烟囱外设有热交换器,热交换器的进口与炉窑烟道连通,出口与治理设施烟气入口连通,治理设施的烟气出口再与烟囱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外能炉窑废气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为一封闭体,封闭体的左右或者前后或者上下侧设有进、出口,并通过管道分别与炉窑烟道和治理设施烟气入口连通,封闭体内设有直立或者水平隔板,隔板的前后或者左右或者上下两侧与封闭体内壁相连,余下的另两侧与封闭体保持间距,从而在隔板的对应两侧形成烟气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外能炉窑废气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设为圆柱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外能炉窑废气治理系统,包括炉窑,烟囱,治理设施,其特征在于烟囱内或烟囱外设有热交换器,热交换器的进口与炉窑烟道连通,出口与治理设施烟气入口连通,治理设施的烟气出口再与烟囱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鲜荣忠
申请(专利权)人:鲜荣忠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3[中国|云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