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公路隧道的消防用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81614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8 0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公路隧道的消防用水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蓄水池、中央排水沟高位部分、中央排水沟低位部分和环绕中央排水沟高位部分、蓄水池、中央排水沟低位部分的防护墙,蓄水池左侧设有隔离墙,蓄水池设于中央排水沟低位部分和中央排水沟高位部分之间,中央排水沟高位部分、蓄水池、中央排水沟低位部分逐渐降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用于公路隧道的消防用水系统耗能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公路隧道的消防用水系统
本技术涉及隧道排水工程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公路隧道的消防用水系统。
技术介绍
公路隧道消防用水系统对于运营期应急救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火灾情况下消防系统防护能力的有效发挥需要足够的消防用水。目前,现有技术中的公路隧道消防用水系统包括多个消防分区,每个消防分区均包括至少一个补水池,采用将位于公路隧道洞口两端以及洞身辅助坑道洞口两端的高位水池中的消防用水通过多级压力泵向位于公路隧道内的每个补水池中输送消防用水,以备应急救援工况下使用。例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9316698A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双洞隧道双路分区接力补水管道干式水消防系统,该系统包括两个隧道、至少一个车行横洞和四个消防蓄水池,每个隧道洞口外分别设置一个消防蓄水池,在每个隧道内分别设有两路消防区,每路消防区都包括多组消防分区,每组消防分区都包括至少一个接力补水池、多个消火栓箱、管道沟槽、补水管道、多个消防加压水管道系统、多个消防泵和多个快速排气阀,所述接力补水池分散设置在所属消防区的侧壁或路面下,在每个接力补水池内均设有消防泵,每个接力补水池对应一个消防加压水管道系统,多个消火栓箱设置在所属消防区的隧道洞的一个侧壁上;该专利技术具有节约维护费用、节约用电、节约用地、消防蓄水池设置灵活的有益效果。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现有技术中的公路隧道消防用水系统采用多级压力泵向多个消防分区中的每个补水池输送消防用水,导致消防用水在多级输送过程中产生损耗,以及多级压力泵在运行时的用电量大,造成了当前公路隧道消防用水系统的耗能高。针对现有技术中公路隧道消防用水系统高耗能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公路隧道的消防用水系统,以解决用于公路隧道的消防用水系统耗能高的问题。所述系统包括蓄水池、中央排水沟高位部分、中央排水沟低位部分和环绕中央排水沟高位部分、蓄水池、中央排水沟低位部分的防护墙,蓄水池左侧设有隔离墙,蓄水池设于中央排水沟低位部分和中央排水沟高位部分之间,中央排水沟高位部分、蓄水池、中央排水沟低位部分逐渐降低。进一步的,中央排水沟高位部分包括依次连通的L型进水道、第一沉砂池和第二沉砂池,第二沉砂池与蓄水池连通,第一沉砂池大于第二沉砂池。进一步的,中央排水沟低位部分包括依次连通的出水通道和第三沉砂池,出水通道与蓄水池连通。进一步的,蓄水池中设有抽水泵。进一步的,防护墙上开设有多个泄水孔,多个泄水孔中每个泄水孔均通过一个隧底横向排水管与中央排水沟高位部分连通。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系统具有以下显著的优越效果:1,通过中央排水沟高位部分高于中央排水沟低位部分的设置,使得渗水流入蓄水池中,从而使系统整体的耗能降低。2,通过沉砂池的设置,净化了渗水中的杂质,降低了渗水对消防设备以及自然环境的影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系统的平面布置图;图2是沿图1中A-A线的截面图;图3是沿图1中B-B线的截面图。图中所示:1-中央排水沟高位部分、11-L型进水道、12-第一沉砂池、13-第二沉砂池,2-蓄水池,3-隔离墙,4-中央排水沟低位部分、41-出水通道、42-第三沉砂池,5-防护墙,6-隧底横向排水管,7-泄水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公路隧道的消防用水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蓄水池2、中央排水沟高位部分1、中央排水沟低位部分4和环绕中央排水沟高位部分1、蓄水池2、中央排水沟低位部分4的防护墙5,蓄水池2左侧设有隔离墙3,蓄水池2设于中央排水沟低位部分4和中央排水沟高位部分1之间,中央排水沟高位部分1、蓄水池2、中央排水沟低位部分4逐渐降低,使得中央排水沟高位部分1收集的渗水由中央排水沟高位部分1流入蓄水池2中,降低了所述系统的耗能。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2所示,中央排水沟高位部分1包括依次连通的L型进水道11、第一沉砂池12和第二沉砂池13,第二沉砂池13与蓄水池2连通,第一沉砂池12大于第二沉砂池1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沉砂池12和第二沉砂池13的侧壁及底板厚度均为20cm,采用混凝土预制,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优选为C30型号,C30混凝土中水、水泥、砂和石子的配合比是:0.38:1:1.11:2.72,第一沉砂池12的尺寸为长2×宽1.5×深1m,第二沉砂池13的尺寸为长1.5×宽1.5×深1m,渗水经过第一沉砂池12和第二沉砂池13的沉降后流入蓄水池2备用。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中央排水沟低位部分4包括依次连通的出水通道41和第三沉砂池42,出水通道41与蓄水池2连通。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沉砂池42的尺寸为长1.5×宽1.5×深1m,用于沉降从中央排水沟低位部分4排出的渗水中的杂质,降低了渗水对自然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进一步的,蓄水池2中设有抽水泵(图中未示出),用于抽取应急救援工况时所需的消防用水。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防护墙5上开设有多个泄水孔7,多个泄水孔7中每个泄水孔7均通过一个隧底横向排水管6与中央排水沟高位部分1连通,从而使围岩裂隙的渗水排入中央排水沟高位部分1中,增加了隧道的安全性。本技术所述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通过设置在防护墙5外的环向软式透水管(图中未示出)收集围岩裂隙的渗水,围岩裂隙的渗水通过防护墙5上的泄水孔7经过隧底横向排水管6再依次进入到中央排水沟高位部分1包括的L型进水道11、第一沉砂池12和第二沉砂池13后,进入蓄水池2中,当蓄水池2达到预设的蓄水量后,多余的渗水从蓄水池2中排入中央排水沟低位部分4包括的出水通道41中,再经第三沉砂池42的沉降后排入自然环境中,当出现应急救援工况时,使用抽水泵从蓄水池2中抽取所需的消防用水,这样既合理的利用了围岩裂隙的渗水,又降低了所述系统的耗能。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公路隧道的消防用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蓄水池(2)、中央排水沟高位部分(1)、中央排水沟低位部分(4)和环绕所述中央排水沟高位部分(1)、所述蓄水池(2)、所述中央排水沟低位部分(4)的防护墙(5);/n所述蓄水池(2)左侧设有隔离墙(3),所述蓄水池(2)设于所述中央排水沟低位部分(4)和所述中央排水沟高位部分(1)之间,所述中央排水沟高位部分(1)、所述蓄水池(2)、所述中央排水沟低位部分(4)逐渐降低。/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公路隧道的消防用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蓄水池(2)、中央排水沟高位部分(1)、中央排水沟低位部分(4)和环绕所述中央排水沟高位部分(1)、所述蓄水池(2)、所述中央排水沟低位部分(4)的防护墙(5);
所述蓄水池(2)左侧设有隔离墙(3),所述蓄水池(2)设于所述中央排水沟低位部分(4)和所述中央排水沟高位部分(1)之间,所述中央排水沟高位部分(1)、所述蓄水池(2)、所述中央排水沟低位部分(4)逐渐降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防用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排水沟高位部分(1)包括依次连通的L型进水道(11)、第一沉砂池(12)和第二沉砂池(13);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理军张玉堂张克阳危义堂赵敏
申请(专利权)人:中电建十一局工程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