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柱间大跨度高大支模体系的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15087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8 02: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柱间大跨度高大支模体系的加固结构,连接于大跨度支模体系和支撑柱之间,加固结构包括套设于支撑柱、与大跨度支模体系底部接触连接的上支撑件,可拆卸连接于支撑柱上的下支撑件,及设于支撑柱一侧的第一倾斜架,第一倾斜架的底端与下支撑件转动相连,其顶端与大跨度支模体系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加固结构形成倒置等腰三角形结构,可对大跨度支模体系形成稳固的支撑作用,提高大跨度支模体系的受力能力;整体结构装配灵活度高,便于现场施工时进行微调,施工简便快捷;取材简单、方便,只需要对现有材料进行简单加工,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柱间大跨度高大支模体系的加固结构
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柱间大跨度高大支模体系的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高大支模架是指支模高度大于或等于8m或跨度大于18m时的支模作业,高架桥上部结构的施工,支撑架系统一般均为高大支模架,高大支模架的施工通常采用贝雷架等型钢支模体系,而且由于支模架跨度较大,仅依靠贝雷架无法满足受力要求,因此在贝雷架中间增加托架,减小跨度是经济合理的选择。目前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几种,一种是采用更大截面支撑体系的办法,二是在支模架中间增加柱支撑,三是采用上拉杆件等办法,前两种方法,增加了较多成本,第二种体系还增加施工工期,而后一种方法,对结构承载力的提升相对有限。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下撑式托架的加固方法,能有效增强大跨度的临时支撑体系如贝雷架的承载能力,而且施工简便快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可以为高大支模的大跨度支模体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装配结构简单、适应性强、取材方便、成本低廉的柱间大跨度高大支模体系的加固结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柱间大跨度高大支模体系的加固结构,连接于大跨度支模体系(1)和支撑柱(2)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结构包括套设于支撑柱(2)、与大跨度支模体系(1)底部接触连接的上支撑件(21),可拆卸连接于支撑柱(2)上的下支撑件(3),及设于支撑柱(2)一侧的第一倾斜架(4),所述第一倾斜架(4)的底端与下支撑件(3)转动相连,其顶端与大跨度支模体系(1)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柱间大跨度高大支模体系的加固结构,连接于大跨度支模体系(1)和支撑柱(2)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结构包括套设于支撑柱(2)、与大跨度支模体系(1)底部接触连接的上支撑件(21),可拆卸连接于支撑柱(2)上的下支撑件(3),及设于支撑柱(2)一侧的第一倾斜架(4),所述第一倾斜架(4)的底端与下支撑件(3)转动相连,其顶端与大跨度支模体系(1)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间大跨度高大支模体系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支撑柱(2)另一侧、与第一倾斜架(4)对称的第二倾斜架(5),及设于第一倾斜架(4)顶端和第二倾斜架(5)顶端之间的拉杆(6),所述第二倾斜架(5)的底端与下支撑件(3)转动相连,其顶端与大跨度支模体系(1)相连,所述拉杆(6)、第一倾斜架(4)和第二倾斜架(5)形成倒置的等腰三角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柱间大跨度高大支模体系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6)与大跨度支模体系(1)的长度方向相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间大跨度高大支模体系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倾斜架(4)和支撑柱(2)呈45-60°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间大跨度高大支模体系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倾斜架(4)顶端连接有第一承托件(7),其包括截面呈U字形的第一承托本体(71),和横跨第一承托本体(71)上部开口的第一连杆(72),第一承托本体(71)内底面与大跨度支模体系(1)相连,第一承托本体(71)外底面与第一倾斜架(4)顶端固定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亮张鑫徐莹朱秀鹤胡远景
申请(专利权)人:鲲鹏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