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油加工用沉降导油传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1287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8 0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茶油加工用沉降导油传输装置,包括装载筒、和储油罐,所述装载筒的底端一侧连接有进油管,进油管的一端贯穿进入装载筒的底部连接有环形管,环形管的顶部连接有若干个分散头。所述分散头的内部安装有转动机构,且转动机构包含有两组侧板和若干个转动板,两组侧板之间安装若干个转动板,且转动板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凹槽,转动机构两端均通过转轴转动安装在分散头的内部。排油管的高度低于储油罐的高度时,依次打开连接管中的阀门,使得装载筒内部的油能经过排油管全部向外盘排出,能适应不同的工作需求。且装载筒内部排油时,可启动电机通过转动杆带动装载筒晃动,进而能方便内部的油进入到排油管的内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油加工用沉降导油传输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导油传输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茶油加工用沉降导油传输装置,属于茶油运输应用领域。
技术介绍
山茶油(又名野山茶油,茶籽油,油茶籽油)取自油茶树的种籽。山茶油的制作过程可分为:去壳,晒干,粉碎,蒸,榨油,过滤,全过程均为物理方法,因此它是真正的纯天然绿色食用油。茶油中不含芥酸,胆固醇、黄曲霉素和其它添加剂。经测试:茶油中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0%以上,油酸达到80-83%,亚油酸达到7-13%,并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A、B、D、E等,尤其是它所含的丰富的亚麻酸是人体必需而又不能合成的。但是现有的山茶油的导油传输装置在使用中仍存在一定的不足。现有的导油传输装置在对山茶油进行传输时,油内部的杂质不易去除,需要经过多次沉淀去除。沉淀池占用的空间大,使用中局限性较大。不能根据油面的高度对排出油管的高度进行调节,排油管设置在底部,油中的杂质也会随之向外排出,设置在上部,不能将山茶油全部的排出。山茶油在流动的过程中,得不到稀释,传输装置的内部得不到冲洗,影响山茶油的净化和流动效率,山茶油的品质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茶油加工用沉降导油传输装置,可以解决现有的导油传输装置在对山茶油进行传输时,油内部的杂质不易去除,需要经过多次沉淀去除。沉淀池占用的空间大,使用中局限性较大。不能根据油面的高度对排出油管的高度进行调节,排油管设置在底部,油中的杂质也会随之向外排出,设置在上部,不能将山茶油全部的排出。山茶油在流动的过程中,得不到稀释,传输装置的内部得不到冲洗,影响山茶油的净化和流动效率,山茶油的品质不高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茶油加工用沉降导油传输装置,包括装载筒、和储油罐,所述装载筒的底端一侧连接有进油管,进油管的一端贯穿进入装载筒的底部连接有环形管,环形管的顶部连接有若干个分散头。所述分散头的内部安装有转动机构,且转动机构包含有两组侧板和若干个转动板,两组侧板之间安装若干个转动板,且转动板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凹槽,转动机构两端均通过转轴转动安装在分散头的内部。所述装载筒的内部下方安装有两组隔板,隔板的一端均贯通设置有通孔,所述装载筒的内部上方中端竖直安装有流通管道,流通管道的底部以及隔板的边缘均与装载筒的内壁密封连接,且所述流通管道的底部与装载筒的之间安装有单向阀,单向阀的流通方向朝向底部。所述装载筒在流通管道的上方安装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的底部转动连接有两组挡板,所述装载筒的顶部连接有储油罐,储油罐的一侧连接有回流管,且回流管的底部与进油管连接。所述装载筒的另一侧连接有储存管,储存管的下方侧面与装载筒之间贯通连接有若干个连接管,连接管的内部安装有阀门,且储存管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排油管,所述排油管在储存管内部的一端上方连接有漂浮板,排油管的另一端贯穿连接有弹性板,弹性板活动安装在储存管的一侧。优选的,所述装载筒的两侧均连接有排渣管,底部一侧连接有清理管,排渣管分别安装在隔板的底部上方一侧以及流通管道底部与装载筒的侧壁之间;连接管的端部连接在流通管道的下方和隔板的下方。优选的,所述装载筒的底部转动安装在安装座的内部,安装座的内部两侧均连接有限位弹簧,限位弹簧的端部与装载筒的底部侧面连接。优选的,所述安装座的内部转动安装有转动杆,转动杆的一端贯穿安装座的一侧连接有电机,装载筒的底部中端连接有固定头,固定头与转动杆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进油管的内部与装载筒的连接处安装有油泵,且油泵安装在回流管与装载筒之间,且回流管的另一端在过滤板的上部连接有收集罩。优选的,所述挡板的底部通过插孔插接有插板,顶部通过调节螺栓转动连接在支架的内部,且支架的顶部与过滤板的底部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储存管的一侧沿长度方向设置有移动槽,且移动槽的内部两侧均沿长度方向设置有滑动槽,弹性板的两侧均滑动安装在滑动槽的内部,且弹性板的上下均通过减震弹簧连接移动槽的上下两端。优选的,所述弹性板的两侧均连接有密封垫,密封垫滑动安装在滑动槽的内部,密封垫的厚度与滑动槽的厚度相匹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通过在进油管的端部连接分散头,且在分散头的内部安装转动机构,使得工作中将进油管与榨油机械的出油口连接,榨油机械压榨后的油从进油管进入到装载筒的内部。山茶油在进油管的内部流动时,进入到环形管的内部,从环形管上部的若干个分散头的内部向外喷洒。山茶油在内部受到转动机构的分散,得到全面的混合搅拌,山茶油内部的杂质分散不易堵塞分散头,方便后续的流动。山茶油与转动机构接触时,流动的油与转动板接触,对转动板进行冲击,转动板受到冲击力后通过转轴在分散头的内部转动,若干个转动板对流动的油进行混合搅拌。且转动板一侧的若干个凹槽与油进行进行接触,油中的杂质积存在凹槽中,能对山茶油中的杂质进行去除,能提高山茶油的品质。不使用电力即可带动转动机构运行,节省能源消耗。2、通过在装载筒的内部安装两组隔板,使得分散后的山茶油进入到装载筒的底部后,从下部隔板一端的通孔进入到装载筒的中部,山茶油在两个隔板之间积存,最后山茶油从上部隔板一端的通孔向上流动。山茶油从底部向上流动,且经过两个倾斜隔板的阻挡限制,流动速度降低,由于两个通孔的位置不同,使得山茶油在流动中内部的杂质向下沉淀,积累在隔板的底部,净化后的山茶油从流通管道向上流动。3、通过在装载筒的内部安装流通管道,使得山茶油向上流动的过程中,一部分油直接从流通管道进入过滤板的内部,经过过滤后进入到储油罐的内部,另一部分油受到储油罐底部两侧挡板的阻挡,向下回流,进入到流通管道与装载筒的内壁之间,经过滤网过滤并从单向阀进入到流通管道的底部。过滤后的油既能对装载筒的内部进行冲洗,又能对内部的油进行稀释。增加山茶油在内部的流动性能,能提高山茶油的净化效率,形成内回流。4、通过在储油罐的一侧连接回流管和储存管,进入储油罐内部的山茶油一部分进入到收集罩的内部,进而进入到回流管的内部,另一部分的山茶油进入到储存管的内部。净化后的油从回流管进入到进油管的内部与刚压榨的油进行混合,对刚压榨的山茶油进行稀释,且能对进油管的内部进行冲洗,使得内部不易积累杂质,能使得其流通顺畅,后续清洁简单。排油的过程中,排油管的高度可以随着油面的高度在储存管的侧面上下移动,进而能将油全部排出,且始终排出上部的油,杂质沉淀在下方,排油的过程中能将杂质尽可能的去除,保证山茶油的品质。5、通过在储存管与装载筒之间安装若干个了连接管,使得排油管从储油罐的内部排油时,下方连接管中的阀门关闭,避免装载筒内部的油进入到储存管的内部,使得净化后的油才能向外排出。若排油管的高度低于储油罐的高度时,依次打开连接管中的阀门,使得装载筒内部的油能经过排油管全部向外盘排出,能适应不同的工作需求。且装载筒内部排油时,可启动电机通过转动杆带动装载筒晃动,进而能方便内部的油进入到排油管的内部。附图说明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茶油加工用沉降导油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载筒(1)、和储油罐(8),所述装载筒(1)的底端一侧连接有进油管(6),进油管(6)的一端贯穿进入装载筒(1)的底部连接有环形管(16),环形管(16)的顶部连接有若干个分散头(22);/n所述分散头(22)的内部安装有转动机构,且转动机构包含有两组侧板(25)和若干个转动板(24),两组侧板(25)之间安装若干个转动板(24),且转动板(24)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凹槽(23),转动机构两端均通过转轴(26)转动安装在分散头(22)的内部;/n所述装载筒(1)的内部下方安装有两组隔板(15),隔板(15)的一端均贯通设置有通孔(14),所述装载筒(1)的内部上方中端竖直安装有流通管道(11),流通管道(11)的底部以及隔板(15)的边缘均与装载筒(1)的内壁密封连接,且所述流通管道(11)的底部与装载筒(1)的之间安装有单向阀(10),单向阀(10)的流通方向朝向底部;/n所述装载筒(1)在流通管道(11)的上方安装有过滤板(13),所述过滤板(13)的底部转动连接有两组挡板(12),所述装载筒(1)的顶部连接有储油罐(8),储油罐(8)的一侧连接有回流管(7),且回流管(7)的底部与进油管(6)连接;/n所述装载筒(1)的另一侧连接有储存管(27),储存管(27)的下方侧面与装载筒(1)之间贯通连接有若干个连接管(30),连接管(30)的内部安装有阀门(29),且储存管(27)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排油管(28),所述排油管(28)在储存管(27)内部的一端上方连接有漂浮板(31),排油管(28)的另一端贯穿连接有弹性板(34),弹性板(34)活动安装在储存管(27)的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油加工用沉降导油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载筒(1)、和储油罐(8),所述装载筒(1)的底端一侧连接有进油管(6),进油管(6)的一端贯穿进入装载筒(1)的底部连接有环形管(16),环形管(16)的顶部连接有若干个分散头(22);
所述分散头(22)的内部安装有转动机构,且转动机构包含有两组侧板(25)和若干个转动板(24),两组侧板(25)之间安装若干个转动板(24),且转动板(24)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凹槽(23),转动机构两端均通过转轴(26)转动安装在分散头(22)的内部;
所述装载筒(1)的内部下方安装有两组隔板(15),隔板(15)的一端均贯通设置有通孔(14),所述装载筒(1)的内部上方中端竖直安装有流通管道(11),流通管道(11)的底部以及隔板(15)的边缘均与装载筒(1)的内壁密封连接,且所述流通管道(11)的底部与装载筒(1)的之间安装有单向阀(10),单向阀(10)的流通方向朝向底部;
所述装载筒(1)在流通管道(11)的上方安装有过滤板(13),所述过滤板(13)的底部转动连接有两组挡板(12),所述装载筒(1)的顶部连接有储油罐(8),储油罐(8)的一侧连接有回流管(7),且回流管(7)的底部与进油管(6)连接;
所述装载筒(1)的另一侧连接有储存管(27),储存管(27)的下方侧面与装载筒(1)之间贯通连接有若干个连接管(30),连接管(30)的内部安装有阀门(29),且储存管(27)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排油管(28),所述排油管(28)在储存管(27)内部的一端上方连接有漂浮板(31),排油管(28)的另一端贯穿连接有弹性板(34),弹性板(34)活动安装在储存管(27)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油加工用沉降导油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筒(1)的两侧均连接有排渣管(2),底部一侧连接有清理管(4),排渣管(2)分别安装在隔板(15)的底部上方一侧以及流通管道(11)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金明王永友韩太聪詹文勇胡学聪方先红詹志彬童和丽王维胜顾广柱詹秀芝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景鸿茶油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