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除腥复合粉及其应用和植物油脂除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747623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7: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除腥复合粉及其应用和植物油脂除腥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除腥复合粉包括橘皮粉、干姜粉、薄荷粉、甘草粉、绿茶粉及活性炭。本发明专利技术以橘皮粉、干姜粉、薄荷粉、甘草粉、绿茶粉及活性炭组成的一种新型除腥复合粉,其可以应用于植物油脂的除腥中,使得处理后的植物油脂腥味不重复出现,同时植物油脂中的营养成分得以保留。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除腥率达90%以上,除腥过程所需时间短、耗能少、成本低、操作简单,方便快捷,适合各类植物油脂的除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除腥复合粉及其应用和植物油脂除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油脂除腥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植物油脂的除腥配方及除腥方法。
技术介绍
植物油是从植物的种子、果实以及其他部位提取得到的油脂,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植物油脂是人体的三大营养素之一,是人类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体提供能量,并提供人体生长代谢所必需的脂肪酸,包括多种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能增加食欲,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此外,植物油脂中还含有生育酚、多酚、植物甾醇和角鲨烯等微量营养成分,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烹饪原料。近年来,由于健康意识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植物油脂的感官品质和营养品质。植物油脂中虽然含有很多有价值的功能性化合物,但也存在许多令人不愉快的腥味。腥味物质主要是由多不饱和脂肪酸在脂肪氧合酶作用下分解产生的挥发性醛类及醇类组成,种类复杂,而且往往是多种挥发性物质协同作用的结果。腥味成分主要包括一些小分子物质,例如醛类、酮类、醇类、烃类、萜烯衍生物以及少量的呋喃、硫醚、萘类等。分子量低的醛会产生辛辣刺激性气味,是鱼腥味的主要成分;C4~C11醇类物质会产生类似金属或泥土的气味;烯类和酮类物质与其他挥发性成分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而萜烯衍生物则产生土腥味。腥味物质的提取方法包括同时整流萃取法、吹扫捕集法和固相微萃取法,使用感官评定、硫代巴比妥酸法、电子鼻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进行检测,查阅文献可看出这些提取和检测技术已经比较成熟。目前去除腥味的方法包括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和复合法四种方法。物理法包括掩盖法、β-环糊精包埋法、吸附法、萃取法、蒸汽脱腥法和微胶囊法;化学法包括酸碱处理法,抗氧化剂处理法和臭氧脱腥法;生物法包括酶脱腥或者微生物代谢脱腥,通过发酵的方法脱除腥味,其中,酵母发酵脱腥就是把醛、醇等小分子物质转化为酸;复合法是采用以上两种或者多种的脱腥方法来协同加强脱腥效果。掩盖法采用香辛料掩盖产品腥味来达到除腥的作用,掩盖法只能去除味觉上的腥味,不能从本质上改变腥味物质,蒸汽脱腥法能耗高,目前鲜有报道。化学法中的酸碱处理法使用高度易燃及有毒的溶剂会引起残留的问题。因而植物油脂的除腥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腥复合粉的制备方法和比例除腥技术,并提供一种除腥工艺,使其应用于植物油脂的除腥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除腥方法操作相对简单,能够明显去除植物油脂中的腥味成分,从而解决植物油脂产业中存在的腥味问题,有效地提高植物油脂的感官品质和营养品质。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除腥复合粉,其中包括橘皮粉、干姜粉、薄荷粉、甘草粉、绿茶粉及活性炭,使用时需要对这些物质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橘皮粉:将橘皮进行人工挑拣,去除杂质,烘箱中烘干,放入粉碎机中粉碎,过筛备用。干姜粉:将干姜放入粉碎机中粉碎,过筛备用。薄荷粉:将薄荷进行人工挑拣,去除杂质,烘箱中烘干,放入粉碎机中粉碎,过筛备用。甘草粉:将甘草进行人工挑拣,去除杂质,烘箱中烘干,放入粉碎机中粉碎,过筛备用。绿茶粉:选取信阳毛尖茶叶,进行人工挑拣,去除杂质,烘箱中烘干,放入粉碎机中粉碎,过筛备用。活性炭:将活性炭于烘箱中活化备用作为优选,上述橘皮粉、干姜粉、薄荷粉、甘草粉、绿茶粉的烘箱烘干温度为40~60℃,烘干至水分低于10%,最后过60~80目筛。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烘干温度50℃,粉碎后过80目筛。作为优选,活性炭的活化温度为100℃,活化1h。作为优选,所述除腥复合粉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橘皮粉10~20%、干姜粉10~15%、薄荷粉5~10%、甘草粉5~10%、绿茶粉10~20%、活性炭30~60%。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除腥复合粉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橘皮粉16%、干姜粉13%、薄荷粉9%、甘草粉9%、绿茶粉16%,活性炭37%。将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除腥复合粉应用于植物油脂的除腥过程中,其除腥效率达到90%以上,达到常规除腥方法的6~8倍。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所述除腥复合粉在植物油脂除腥中的应用。根据应用,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植物油脂的除腥方法提高植物油脂的除腥效率,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第一步、准确称取100g植物油脂于烧瓶中,将除腥复合粉(所述除腥复合粉为橘皮粉16%、干姜粉13%、薄荷粉9%、甘草粉9%、绿茶粉16%,活性炭37%)与植物油脂按照除腥复合粉:植物油脂=0.5~2.5:20的重量比混合;第二步、将混合物于30~70℃条件下加热,在真空度为50~70kPa的条件下搅拌30~70min,之后在30~60kHz的超声频率下超声处理5~15min;第三步、将上述处理过的混合物冷却后过滤,冷却温度为-4~5℃,过100~150目筛,最后得到除腥后的植物油脂;第四步、对原始植物油脂和除腥后的植物油脂使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腥味成分的检测。腥味物质的检测条件为:顶空固相微萃取条件:5mL植物油脂样品置于20mL顶空瓶中,将萃取头插入密封顶空瓶中,置于60℃烘箱中,顶空萃取30min;气相色谱条件,色谱柱:Rxi-5MS(0.25μm,30m×0.25mm);柱箱温度40℃,进样口温度250℃,进样方式为不分流模式,载气为高纯氦气,流速为0.9mL/min。采用以下升温程序:40℃保持5min,以2℃/min升温至220℃,保持10min,再以2℃/min升温至230℃,保持5min;质谱条件,离子源温度和接口温度分别为250℃和250℃,电离能量70eV,检测器电压0.98kV,质荷比扫描范围30-500amu。作为优选,所述除腥复合粉和植物油脂的比例为1~2:20;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除腥复合粉加入量与植物油脂的比例为1:20、1.5:20、2:20。作为优选,所述对植物油脂与除腥复合粉的混合物加热,加热温度为40~70℃,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温度为40℃、50℃、60℃、70℃。作为优选,真空条件为60kPa。作为优选,所述混合物的搅拌时间为30~60min,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搅拌时间为30min、40min、50min、60min。作为优选,所述超声频率为30~50kHz,处理时间为5~10min。作为优选,所述冷却温度为-2~4℃,过100~120目筛。所测得腥味物质含量显著减少,除腥率达到90%以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植物油脂的除腥方法,通过加入除腥复合粉,使得植物油脂的除腥效率显著提高;(2)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运用复合法,配合橘皮粉、干姜粉、薄荷粉、甘草粉、绿茶粉及活性炭的使用对植物油脂进行除腥,从根本上消除了植物油脂中存在的产生腥味的醛类、酮类、醇类、烃类、萜烯衍生物等小分子物质,处理后的植物油脂腥味不重复出现,同时植物油脂中的营养成分得以保留。(3)本专利技术方法减少了原材料的损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除腥复合粉,其特征在于,包括橘皮粉、干姜粉、薄荷粉、甘草粉、绿茶粉及活性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腥复合粉,其特征在于,包括橘皮粉、干姜粉、薄荷粉、甘草粉、绿茶粉及活性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腥复合粉,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腥复合粉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橘皮粉10~20%、干姜粉10~15%、薄荷粉5~10%、甘草粉5~10%、绿茶粉10~20%、活性炭30-6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除腥复合粉,其特征在于,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橘皮粉16%、干姜粉13%、薄荷粉9%、甘草粉9%、绿茶粉16%,活性炭37%。


4.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除腥复合粉在植物油脂除腥中的应用。


5.一种植物油脂的除腥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除腥复合粉加入到植物油脂中,加热,并在真空条件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风光王小清罗翔丹隋晓琳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