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安全的多视角汽车外后视镜镜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0890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2:58
一种高效安全的多视角汽车外后视镜镜片,包括后视镜镜片主体;所述后视镜镜片主体整体采用弧面结构设计,且后视镜镜片主体的上端位置处设置有底侧盲角观察镜。该高效安全的多视角汽车外后视镜镜片设有的底侧盲角观察镜的镜面采用凸面结构设计,且底侧盲角观察镜的上侧前端向外侧探出,凸面设计有利于增加观察角度,探出结构设计有利于起到雨帘的作用,从而对后视镜镜片主体镜面起到辅助遮雨的功能;设有的后视镜镜片主体的外侧端镜面上粘贴设置有两侧观察镜,且两侧观察镜为竖向广角凸面镜结构设计,并且两侧观察镜采用无边框设计,有利于增加车体行车时较外侧的视角,并且无边框设计可以增加更广阔的视角,提高行车安全系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安全的多视角汽车外后视镜镜片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尤其涉及一种高效安全的多视角汽车外后视镜镜片。
技术介绍
汽车后视镜位于汽车头部的左右两侧,以及汽车内部的前方。汽车后视镜反映汽车后方、侧方和下方的情况,使驾驶者可以间接的看清楚这些位置的情况,它起着"第二只眼睛"的作用,扩大了驾驶者的视野范围。经过专利检索现有专利号为201721668989.9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后视镜镜片,主要包括镜片本体,所述镜片本体主要由透明的玻璃基片构成,所述玻璃基片的外表面喷镀有镀膜层,其中镀膜层的反光率≥40%;所述玻璃基片的内表面喷涂有背漆层,且背漆层的外表面均匀的涂布有涂胶层,本技术通过光导纤维接入光源,此时PMMA光导纤维在接入光源时,整体可以产生发光效果,同时跟光源色的不同,PMMA光导纤维可以产生对应的颜色变化,此时整个外光圈便可随之发光,因此整个镜片本体便可起到边沿光圈装饰的作用,从而达到更加美观的目的,而且采用PMMA光导纤维的占用空间小,节省了大量的空间,而且无发热效果,对镜片本体的影响更小。基于上述,现有的汽车外后视镜镜片结构设计较为传统简单,使用观测角度较少,观测范围有限,从而易造成行车安全系数较低,并且汽车盲角较多,易影响驾驶感受,并且有可能因为盲角问题造成不必要的事故。于是,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高效安全的多视角汽车外后视镜镜片,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安全的多视角汽车外后视镜镜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结构设计较为传统简单,使用观测角度较少,观测范围有限,从而易造成行车安全系数较低,并且汽车盲角较多,易影响驾驶感受,并且有可能因为盲角问题造成不必要的事故的问题。本技术高效安全的多视角汽车外后视镜镜片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高效安全的多视角汽车外后视镜镜片,其中,该高效安全的多视角汽车外后视镜镜片包括有后视镜镜片主体;所述后视镜镜片主体整体采用弧面结构设计,且后视镜镜片主体的上端位置处设置有底侧盲角观察镜。进一步的,所述后视镜镜片主体的上侧开设有限位框,且该限位框中转动安装有底侧盲角观察镜。进一步的,所述底侧盲角观察镜的镜面采用凸面结构设计,且底侧盲角观察镜的上侧前端向外侧探出。进一步的,所述后视镜镜片主体的外侧端镜面上粘贴设置有两侧观察镜,且两侧观察镜为竖向广角凸面镜结构设计,并且两侧观察镜采用无边框设计。进一步的,所述后视镜镜片主体的底部镜面上等距设置有多处镜内车距预判刻度,且镜内车距预判刻度的对应车距均通过实际测量得出。与现有结构相较之下,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设有的后视镜镜片主体的上侧开设有限位框,且该限位框中转动安装有底侧盲角观察镜,有利于根据使用者的要求对底侧盲角观察镜进行转动调节,从而使之更加方便观察底侧盲区位置,从而降低事故的发生几率。设有的底侧盲角观察镜的镜面采用凸面结构设计,且底侧盲角观察镜的上侧前端向外侧探出,凸面设计有利于增加观察角度,探出结构设计有利于起到雨帘的作用,从而对后视镜镜片主体镜面起到辅助遮雨的功能。设有的后视镜镜片主体的外侧端镜面上粘贴设置有两侧观察镜,且两侧观察镜为竖向广角凸面镜结构设计,并且两侧观察镜采用无边框设计,有利于增加车体行车时较外侧的视角,并且无边框设计可以增加更广阔的视角,提高行车安全系数。设有的后视镜镜片主体的底部镜面上等距设置有多处镜内车距预判刻度,且镜内车距预判刻度的对应车距均通过实际测量得出,有利于通过镜内车距预判刻度的观测,从而得知汽车离自己车的距离,以便更好的判断车距,从而更好的实现便道及超车行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三维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仰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1、后视镜镜片主体;2、底侧盲角观察镜;3、两侧观察镜;4、镜内车距预判刻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高效安全的多视角汽车外后视镜镜片,包括有:后视镜镜片主体1;后视镜镜片主体1整体采用弧面结构设计,且后视镜镜片主体1的上端位置处设置有底侧盲角观察镜2,后视镜镜片主体1的上侧开设有限位框,且该限位框中转动安装有底侧盲角观察镜2,便于根据使用者的要求对底侧盲角观察镜2进行转动调节,从而使之更加方便观察底侧盲区位置,从而降低事故的发生几率,底侧盲角观察镜2的镜面采用凸面结构设计,且底侧盲角观察镜2的上侧前端向外侧探出,凸面设计便于增加观察角度,探出结构设计便于起到雨帘的作用,从而对后视镜镜片主体1镜面起到辅助遮雨的功能;后视镜镜片主体1的外侧端镜面上粘贴设置有两侧观察镜3,且两侧观察镜3为竖向广角凸面镜结构设计,并且两侧观察镜3采用无边框设计,便于增加车体行车时较外侧的视角,并且无边框设计可以增加更广阔的视角,提高行车安全系数;后视镜镜片主体1的底部镜面上等距设置有多处镜内车距预判刻度4,且镜内车距预判刻度4的对应车距均通过实际测量得出,便于通过镜内车距预判刻度4的观测,从而得知汽车离自己车的距离,以便更好的判断车距,从而更好的实现便道及超车行为。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在使用该高效安全的多视角汽车外后视镜镜片时,首先需要将该后视镜镜片主体1结构安装于汽车后视镜总成上,然后便可以进行使用,使用时设置的底侧盲角观察镜2可通过调节观察A柱往后的下侧视角,从而降低行车的刮擦事故,并且设置的镜内车距预判刻度4可以更好的辅助得知车距,从而提高行车安全。综上所述,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安全的多视角汽车外后视镜镜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后视镜镜片主体(1);所述后视镜镜片主体(1)整体采用弧面结构设计,且后视镜镜片主体(1)的上端位置处设置有底侧盲角观察镜(2);所述后视镜镜片主体(1)的底部镜面上等距设置有多处镜内车距预判刻度(4),且镜内车距预判刻度(4)的对应车距均通过实际测量得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安全的多视角汽车外后视镜镜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后视镜镜片主体(1);所述后视镜镜片主体(1)整体采用弧面结构设计,且后视镜镜片主体(1)的上端位置处设置有底侧盲角观察镜(2);所述后视镜镜片主体(1)的底部镜面上等距设置有多处镜内车距预判刻度(4),且镜内车距预判刻度(4)的对应车距均通过实际测量得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安全的多视角汽车外后视镜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视镜镜片主体(1)的上侧开设有限位框,且该限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炳照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福照玻璃镜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