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侧向碰撞乘员保护安全座椅
本技术涉及汽车乘员保护安全装置,具体涉及汽车侧向碰撞乘员保护安全座椅。
技术介绍
车辆碰撞事故有正面碰撞、侧面碰撞、追尾碰撞和车辆翻滚。其中正面碰撞对乘员伤亡最大,侧面碰撞次之。相关数据统计表明,发生正面碰撞的概率约58%,发生侧面碰撞的概率虽相对较低约为26%,但是侧撞事故的致死率却高达是35%。此现象是因为汽车侧面是整车中强度较薄弱的部位,对于轿车的侧面,发生侧面碰撞时缓冲区较小,而且被碰撞部位与乘员距离较近,所以对乘员的伤害较其它类型的碰撞要严重得多。目前汽车的安全防护装置分为主动防护装置和被动防护装置。主动防护装置一般基于摄像头、雷达等传感器感知碰撞可能性,通过主动制动、主动转向、主动悬架等底盘电控系统避免汽车可能发生的正前方碰撞。在现有的侧面碰撞安全防护装置中常见的是被动防护装置,被动防护装置又可分为车门防护装置和车内防护装置,如车门防撞梁,侧面安全气囊和气帘等。车门防撞梁作为车门上抵御侧面碰撞最重要的加强件,在侧面碰撞过程的早期,车门防撞梁产生塑性变形并吸收碰撞产生的 ...
【技术保护点】
1.汽车侧向碰撞乘员保护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n电机;/n蜗杆,其与所述电机的电机轴连接;/n蜗轮,其与所述蜗杆啮合,并且在所述蜗轮上同轴固连花键轴;/n后固定板件,其螺接在所述座椅外侧调高支架下方的导轨后侧上;/n其中,所述后固定板件包括焊接而成的后水平板和两片后竖直板,所述后竖直板在所述后水平板上平行间隙设置,并且在所述后竖直板上相对设置第一通孔;/n后传动板件,其设置在所述两片后竖直板之间,所述后传动板件上设置花键孔和长形滑道,所述座椅外侧调高支架上的后侧外伸轴销在所述长形滑道内匹配滑动;/n其中,所述花键孔的内径与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径相同,并且同轴设置,所述花 ...
【技术特征摘要】
1.汽车侧向碰撞乘员保护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机;
蜗杆,其与所述电机的电机轴连接;
蜗轮,其与所述蜗杆啮合,并且在所述蜗轮上同轴固连花键轴;
后固定板件,其螺接在所述座椅外侧调高支架下方的导轨后侧上;
其中,所述后固定板件包括焊接而成的后水平板和两片后竖直板,所述后竖直板在所述后水平板上平行间隙设置,并且在所述后竖直板上相对设置第一通孔;
后传动板件,其设置在所述两片后竖直板之间,所述后传动板件上设置花键孔和长形滑道,所述座椅外侧调高支架上的后侧外伸轴销在所述长形滑道内匹配滑动;
其中,所述花键孔的内径与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径相同,并且同轴设置,所述花键轴穿过所述通孔后与所述花键孔匹配啮合,使所述后传动板件以所述第一通孔为中心,在所述花键轴的带动下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侧向碰撞乘员保护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长斜导轨,其设置在所述座椅靠背骨架侧面,在所述长斜导轨内匹配设置可滑动的第一滑块;
短斜导轨,其设置在所述座椅与靠背连接的转轴处,在所述短斜导轨内匹配设置可滑动的第二滑块;
水平导轨,其设置在所述座椅坐垫骨架的侧面,在所述水平导轨内匹配设置可滑动的第三滑块,并且在所述第三滑块的内侧面设置凹孔;
长杆件,其包括横梁和竖梁,所述横梁的两端端部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三滑块;
短杆件,其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滑块,另一端连接所述竖梁的端部;
弹簧,其一端固连在座椅骨架上;
多个定滑轮,其固定在所述座椅骨架上;
拉线,其一端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另一端连接所述长杆件的底部;
触发电磁插销,其设置在所述座椅坐垫骨架和所述水平导轨之间;
锁死电磁插销,其设置在所述座椅坐垫骨架和所述水平导轨之间,并且与所述触发电磁插销平行设置;
当所述触发电磁插销未通电时,所述触发电磁插销卡合在所述凹孔内,用于支撑所述长杆件;当所述触发电磁插销通电时,所述触发电磁插销缩回,所述长杆件在所述弹簧牵引所述拉线的带动下运动直到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军年,程川泰,姜铸恒,褚宏森,段朝胜,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