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冲天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0442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来熔化铸铁的冲天炉。它解决了现有冲天炉所存在的因熔化区距离短,致使较大铁块熔化不完全,即进入炉缸的铁水里降低了铁水温度;进入熔化区的空气预热后温度低;炉工不能观察炉中情况及时处理风眼受阻等问题。它的主要技术特征在于暖风胆上焊有散热片,风眼孔为锥形且带有偏心角,风眼帽内设有转动盘,转动盘上安有玻璃片或其它透明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用来熔化铸铁,能取得在熔化铸铁时焦炭与铸铁比达到1∶14,节约大量焦炭,提高经济效益。(*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节能冲天炉,具体讲是用来熔化铸铁的冲天炉。现用的熔化铸铁的冲天炉均为卡腰冲天炉,它分为冷风炉和暖风炉两种,冷风炉是风机将空气直接吹入炉中的熔化区(熔化节),由于空气温度低及其它不合理因素,使炉在工作时的焦碳与铸铁的比为15左右,所用的暖风炉,入熔化区的空气虽经过预热,但由于暖风节的暖风胆上所焊的散热片是纵向型,与入炉的空气的亲合力小,空气被预热的温度只能达到100℃左右,由于散热片是纵向,出风管又为对称的双管成90°的角下行,空气在整个预热入熔化区的过程中,几次经过90°角的转弯,失去了风机所吹空气的流速力,阻燃差,再由于熔化节入熔化区的风眼孔均为平行圆型,风眼的角度均吹向炉缸底,熔化区的距离短,易产生较大的铁块没有熔化完即进入炉缸的铁水里,降低了铁水温度,卡腰炉所卡位置是卡在熔化区的上端,入炉的焦铁,均不能顺利下行到熔化区,易造成熔化区内中空,在卡腰处的铸铁块,易掉入熔化区内短时间到了炉缸的铁水中,降低了铁水的温度,炉工看不到炉中情况,不能及时处理风眼孔受阻等问题,影响了熔化铸铁的速度及入炉的风量,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只好采取增加焦碳来提高铁水温度,使焦碳与铸铁的比,只能达到17左右,降低了铸造的经济效益。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避开上述不足之处,而又不增加其它设施费用,使熔化铸铁时的焦碳与铸铁的比,可达到114,节约大量焦碳,提高经济效益。可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节能冲天炉,采用暖风节,预熔节、熔化节、炉缸组成,其特点是暖风节中的散热片9,约成30°~60°的螺旋角焊在暖风胆1上,出风管11成园切方向焊在上风箱罩6上,并与散热片9的螺旋方向一致,转动盘26上安有玻璃片30(或其他透明物)、风眼孔为锥型,并带有偏心角度,偏心角度与入风管31的园切方向相符,卡腰部位卡于下排风眼孔上方。(熔化区下端)。节能冲天炉具有将入炉的空气予炉的空气预为高温,使空气在预热入熔化区的整个行程中,均以螺旋式流动,增加了空气流动过程中的螺旋力,空气通过锥型风眼孔进入熔化区,增加了空气进入熔化区的流速力,提高了对炉中焦碳的助燃能力,通过玻璃片能随时观察到风眼是否受阻及熔化区的情况,炉工可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炉的正常工作,卡腰卡于熔化区的下端,没有熔化完的铸铁不会进入炉缸中,确保炉缸中铁水的温度,达到节约焦碳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本炉是熔化铸铁中理想的节能冲天炉。 附图说明附图1为节能冲天炉的暖风节结构图。附图2是附图1的A-A剖视图。附图3是附图1的B-B剖视图。附图4为节能冲天炉的预熔节结构图。附图5为节能冲天炉的熔化节结构图。附图6是附图5的A部分局部放大图。附图7为节能冲天炉的炉缸结构图。附图另部件说明1暖风胆、2下风箱底、3外罩、4下风箱盖、5上风箱盖、6上风箱罩、7上风箱底、8下风箱罩、9散热片、10入风管、11出风管、12挂钩、13护底壳、14加固圈、15耐火砖、16炉料、17外壳、18加固圈、19风眼帽、20耐火砖、21风箱上盖、22风箱下盖、23风箱壁、24风眼、25耐火材料、26转动盘、27转动杆、28固定螺母、29转动把、30玻璃片、31入风管、32风眼孔、33炉缸壁、34流咀、35流孔。为了较好的实施,下面以附图为实施例进一步说明如下附图1中,用10mm厚钢板做暖风胆1,使暖风胆成为园桶形,高1200mm,上口外径为540mm,下口外径为620mm,用40mm宽,8mm厚的扁钢板条做散热片9,使散热片9成立形弧状,约以60°螺旋角立焊于暖风胆1的外围,每间隔约40mm焊一条将风胆1的外围焊满,并使散热片9距暖风胆1的下口260mm,距上口240mm,用10mm厚的钢板做下风箱底2,使圆外径为860mm,内圆孔径为625mm,将下风箱底套于暖风胆1的下口端,用电焊将暖风胆1与下风箱底2焊为一体,用5mm厚的钢板焊做下风箱罩8为圆桶形高为260mm,外径为870mm,并将下风箱罩8套于暖风胆的下端与下风箱2焊为一体,用5mm厚的钢板做下风箱盖4、外径为870mm,内圆孔径为725mm,将盖4套于暖风胆1上与风箱罩8的上口焊为一体,用5mm厚的钢板做外罩3,高为700mm、下口外圆径为720mm,上口外圆径为655mm,将外罩3套于暖风胆1上并将外罩3的下口与下风箱盖4的内圆孔处焊一体,用5mm厚钢板做上风箱底7,使底7的外圆径为820mm,内圆径为655mm,将底7套于暖风胆1上,并将底7的内圆径处与外罩3的上口焊为一体,用5mm厚的钢板做上风箱罩6为圆桶型,使罩6的高为240mm,外圆径为820mm,将罩6的下端与上风箱底7焊为一体,用10mm厚的钢板做风箱盖5,使盖5的外圆径为820mm,内圆径为545mm,将盖5的内圆径处与暖风胆1的上口焊为一体,其外圆径与风箱罩6焊为一体,用3mm厚的钢板做入风管10,其外径为φ160mm,长450mm,并使入风管10的一端带有斜角,在下风罩8的壁面,开相适应的口,将风管10的斜角端焊罩8所开口上,使风管10的长面与风罩8的外径成圆切,并使切线的方向与散热片9的螺旋方向一致,以使风机吹入炉中的空气,在暖风节中以螺旋式上行,以增加空气与散热片的亲合力提高空气温度,用3mm厚的钢板做出风管11,风管的外景为160mm,使风管成为略大于90°角的弧形,并使弧形的长面约800mm,将弧形管一端的侧面做成斜角,在风箱罩6的壁面开相适应口,将出风管11的斜角面,焊于罩6上所开的口上,使带斜角的长面与风箱罩6的外圆径成圆切,圆切的切线方向与散热片9的螺旋方向一致,并使风管11的平口面向下方,以备接风管连接管,用φ14mm圆钢做2个相应挂钩,焊于外罩3的上端,并使二挂钩相对应,以备吊装炉时挂用,用5mm厚的钢板做护底壳13为圆桶型,高为240mm,外圆径为870mm,将护底壳13的一端焊于风罩8的下端,以备砌耐火砖用,用8mm厚40mm宽的钢板条做加固圈14,将加固圈14焊于护底壳13的下端,以加固护底壳,用刀口耐火砖15,砌于护底壳13的周围,用矾土、耐火砂做炉料16,撑于耐火砖15内圆表面,使撑后的内圆径略大于φ600mm,以使炉中焦铁顺利下行,节能冲天炉的暖风节即成。附图2中,用5mm厚钢板做外壳17为圆桶型,高480mm,外圆径为870mm,用8mm厚,40mm宽的钢板条做两个加固圈18,将加固圈18焊于外壳17两端外围,以加固外壳17,用φ14mm的圆钢做两个相适应的挂钩12,将二挂钩对称焊于外壳17的上端部,以吊装炉时挂用,用刀口耐火砖20,砌于外壳17的内周,用矾土和耐火砂做炉料16,用炉料16撑于所砌耐火砖20的内周,使所撑圆径略大于φ600mm,节能冲天炉的预热节即成。附图3中,用5mm钢板做外壳17为圆桶形,外径为φ870mm,高为1080mm,用8mm厚40mm宽的钢板条做加固圈18,分别外壳17两端外围,以加固外壳17,用5mm厚钢板做风箱下盖22,使盖22外径为1000mm,内园孔径为875mm,将盖22套于外壳17,盖22的内圆处于外壳17焊为一体,并使盖22距外壳17的下端100mm,用5mm厚的钢板做风箱壁23为圆桶形,高700mm,外径为1000mm,将风箱壁4套于外壳17,风箱壁23的下端与风箱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节能冲天炉是由暖风节、预熔节、熔化节、炉缸组成,其特征在于暖风胆(1)上焊有散热片(9),风眼孔(32)为锥形,且带有偏心角,风眼帽(19)内设有转动盘(26),转动盘上安有玻璃片(30)或其它透明物。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宪图
申请(专利权)人:龙口市技校电热器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