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分离式汽车配件自动组装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0210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1: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分离式汽车配件自动组装设备,包括装设于工作台上的分料机构、定位机构、取料机构、上料机构及组装机构;所述分料机构包括振动盘和输送槽;所述取料机构包括两个机械手、驱动两个机械手同时靠近和/或远离所述定位槽的第一驱动结构、驱动两个机械手同时靠近和/或远离所述上料机构的第二驱动结构以及驱动两个机械手相互靠近和/或远离的第三驱动结构;所述上料机构包括用于放置两个工件的上料块、驱动所述上料块靠近和/或远离所述定位槽的第四驱动结构以及驱动所述上料块靠近和/或远离所述组装机构的第五驱动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对工件进行精确定位及柔性夹持以便于对工件和待组装歼进行快速组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分离式汽车配件自动组装设备
本技术属于机械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分离式汽车配件自动组装设备。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汽车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所以汽车科技也是不断的发展,但是企业对于汽车相关零部件的生产组装却较为麻烦,产品在组装过程中,需将零件组装至位于固定治具内的产品上,由于零件形状不规整,且零件较小,由人工组装,效率低,且易造成组装错位而影响产品的组装良率。随着汽车行业迅猛发展和产能的大幅提升,不少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为低成本扩充产能,满足市场需求,对部分汽车零部件制造与装配设备的自动化呼声越来越强,希望能开发设计满足汽车零部件自动装配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分离式汽车配件自动组装设备,能够对工件进行精确定位及柔性夹持以便于对工件和待组装件进行快速组装。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分离式汽车配件自动组装设备,包括装设于工作台上的分料机构、定位机构、取料机构、上料机构及组装机构;所述分料机构包括振动盘和输送槽,所述输送槽的一端与所述振动盘连通;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开设有用于放置两个工件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开口端与所述输送槽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取料机构包括两个机械手、驱动两个机械手同时靠近和/或远离所述定位槽的第一驱动结构、驱动两个机械手同时靠近和/或远离所述上料机构的第二驱动结构以及驱动两个机械手相互靠近和/或远离的第三驱动结构;所述上料机构包括用于放置两个工件的上料块、驱动所述上料块靠近和/或远离所述定位槽的第四驱动结构以及驱动所述上料块靠近和/或远离所述组装机构的第五驱动结构;所述组装机构包括组装盘、若干装设于所述组装盘上的组装工盘以及驱动所述组装盘旋转的第六驱动结构,所述组装工盘用于放置待组装件。本技术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进一步地说,定义两个机械手分别为第一机械手和第二机械手,所述第一机械手固定于第一连接板上,所述第二机械手固定于第二连接板上,所述第二连接板与第三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三驱动结构包括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三气缸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三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包括第一滑台气缸,所述第一滑台气缸带动所述第三连接板沿第一轨道上下移动,所述第一轨道固设于第四连接板,所述第四连接板上具有限制第一滑台气缸向上移动的限位凸台;所述第二驱动结构包括第二滑台气缸,所述第二滑台气缸带动所述第四连接板沿第二轨道左右移动,所述第二轨道固设于第五连接板,所述第五连接板固设于所述工作台上。进一步地说,所述上料机构还包括第五竖直板和第五横向板,所述第四驱动结构包括第四气缸,所述第四气缸的输出轴与所述上料块连接,所述第四气缸驱动所述上料块沿所述第五竖直板的竖直轨道上下移动;所述第五驱动结构包括第五气缸,所述第五气缸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五竖直板连接,所述第五气缸驱动所述第五竖直板沿所述第五横向板的横向轨道前后移动,所述第五横向板固设于所述工作台上。进一步地说,所述定位块还开设有转向槽,所述转向槽位于所述定位槽与所述输送槽之间。进一步地说,所述分料机构还包括给所述输送槽供气的吹气管以及与所述吹气管连通的真空泵。进一步地说,所述输送槽的下方安装有振动器,所述振动器固设于工作台上。进一步地说,所述第六驱动结构包括凸轮分割器,所述凸轮分割器的输出轴与所述组装盘连接。进一步地说,所述组装工盘上具有用于固定待组装件的固定柱。进一步地说,所述吹气管为不锈钢软管。进一步地说,所述定位槽和所述上料块分别对称设有两组光电传感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工件通过分料机构进入定位机构,两个一组,由取料机构的机械手将两个工件同时夹取并输送至上料机构,由于待组装件上组装工件的部位是分开的,因此,通过第三气缸驱动两工件分离指定距离,进而由第四气缸将工件向上输送至与待组装件组装完成。整个过程实现全自动化,能够对工件进行精确定位及柔性夹持以便于对工件和待组装件进行快速组装,适用于广泛应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工艺设备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部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上料机构和组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B部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取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C部放大图;图7是本技术第四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部分标记如下:分料机构1、输送槽11、吹气管12、真空泵13、振动器14、定位机构2、定位槽21、转向槽22、取料机构3、机械手31、第一连接板32、第二连接板33、第三连接板34、第三气缸35、第一滑台气缸36、第四连接板37、限位凸台371、第二滑台气缸38、第五连接板39、上料机构4、上料块41、第五竖直板42、第五横向板43、第四气缸44、第五气缸45、组装机构5、组装盘51、组装工盘52、凸轮分割器53和光电传感器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实施例:一种可分离式汽车配件自动组装设备,如图1-图7所示,包括装设于工作台上的分料机构1、定位机构2、取料机构3、上料机构4及组装机构5;所述分料机构包括振动盘(图未示意)和输送槽11,所述输送槽的一端与所述振动盘连通;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开设有用于放置两个工件的定位槽21,所述定位槽的开口端与所述输送槽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取料机构包括两个机械手31、驱动两个机械手同时靠近和/或远离所述定位槽的第一驱动结构、驱动两个机械手同时靠近和/或远离所述上料机构的第二驱动结构以及驱动两个机械手相互靠近和/或远离的第三驱动结构;所述上料机构包括用于放置两个工件的上料块41、驱动所述上料块靠近和/或远离所述定位槽的第四驱动结构以及驱动所述上料块靠近和/或远离所述组装机构的第五驱动结构;所述组装机构包括组装盘51、若干装设于所述组装盘上的组装工盘52以及驱动所述组装盘旋转的第六驱动结构,所述组装工盘用于放置待组装件。定义两个机械手分别为第一机械手和第二机械手,所述第一机械手固定于第一连接板32上,所述第二机械手固定于第二连接板33上,所述第二连接板与第三连接板34连接,所述第三驱动结构包括第三气缸35,所述第三气缸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三气缸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三连接板连接;第三气缸驱动第一连接板靠近和/或远离第三连接板以实现第一机械手与第二机械手的靠近和/或远离;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包括第一滑台气缸36,所述第一滑台气缸带动所述第三连接板沿第一轨道上下移动,所述第一轨道固设于第四连接板37,所述第四连接板上具有限制第一滑台气缸向上移动的限位凸台371;所述第二驱动结构包括第二滑台气缸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分离式汽车配件自动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装设于工作台上的分料机构(1)、定位机构(2)、取料机构(3)、上料机构(4)及组装机构(5);/n所述分料机构包括振动盘和输送槽(11),所述输送槽的一端与所述振动盘连通;/n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开设有用于放置两个工件的定位槽(21),所述定位槽的开口端与所述输送槽的另一端连通;/n所述取料机构包括两个机械手(31)、驱动两个机械手同时靠近和/或远离所述定位槽的第一驱动结构、驱动两个机械手同时靠近和/或远离所述上料机构的第二驱动结构以及驱动两个机械手相互靠近和/或远离的第三驱动结构;/n所述上料机构包括用于放置两个工件的上料块(41)、驱动所述上料块靠近和/或远离所述定位槽的第四驱动结构以及驱动所述上料块靠近和/或远离所述组装机构的第五驱动结构;/n所述组装机构包括组装盘(51)、若干装设于所述组装盘上的组装工盘(52)以及驱动所述组装盘旋转的第六驱动结构,所述组装工盘用于放置待组装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分离式汽车配件自动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装设于工作台上的分料机构(1)、定位机构(2)、取料机构(3)、上料机构(4)及组装机构(5);
所述分料机构包括振动盘和输送槽(11),所述输送槽的一端与所述振动盘连通;
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开设有用于放置两个工件的定位槽(21),所述定位槽的开口端与所述输送槽的另一端连通;
所述取料机构包括两个机械手(31)、驱动两个机械手同时靠近和/或远离所述定位槽的第一驱动结构、驱动两个机械手同时靠近和/或远离所述上料机构的第二驱动结构以及驱动两个机械手相互靠近和/或远离的第三驱动结构;
所述上料机构包括用于放置两个工件的上料块(41)、驱动所述上料块靠近和/或远离所述定位槽的第四驱动结构以及驱动所述上料块靠近和/或远离所述组装机构的第五驱动结构;
所述组装机构包括组装盘(51)、若干装设于所述组装盘上的组装工盘(52)以及驱动所述组装盘旋转的第六驱动结构,所述组装工盘用于放置待组装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分离式汽车配件自动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定义两个机械手分别为第一机械手和第二机械手,所述第一机械手固定于第一连接板(32)上,所述第二机械手固定于第二连接板(33)上,所述第二连接板与第三连接板(34)连接,所述第三驱动结构包括第三气缸(35),所述第三气缸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三气缸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三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包括第一滑台气缸(36),所述第一滑台气缸带动所述第三连接板沿第一轨道上下移动,所述第一轨道固设于第四连接板(37),所述第四连接板上具有限制第一滑台气缸向上移动的限位凸台(371);所述第二驱动结构包括第二滑台气缸(38),所述第二滑台气缸带动所述第四连接板沿第二轨道左右移动,所述第二轨道固设于第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志勇段欣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智必得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