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钢生产用板坯剪切装置,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相对一侧内壁通过轴承连接有两个上下分布的转轴,且转轴的侧面外壁均套接有转辊,所述转辊的侧面外壁设置有切刀,且切刀与转辊之间设置有切刀缓冲机构,框架的侧面设置有转辊驱动机构,所述切刀缓冲机构包括开设于转辊侧面外壁的缓冲槽,且缓冲槽的侧面内壁滑动连接有缓冲块,所述缓冲块的一侧外壁设置有至少两个均匀分布的弹簧,且弹簧的一端外壁设置于缓冲槽的一侧内壁,所述缓冲块的一侧外壁设置有刀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防止切刀突然停止而导致切刀侧面受力过大而折断,提高了切刀的使用寿命,防止转轴转动时负荷不均匀,提高了转轴的寿命,防止带钢剪切过多或过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钢生产用板坯剪切装置
本技术涉及带钢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带钢生产用板坯剪切装置。
技术介绍
带钢在经过粗轧机组轧制后,头尾会出现舌头形、鱼尾形等缺陷,并且由于带钢在辊道运输过程中受空气和冷却水影响,头尾温度往往偏低,为了保证后续生产的稳定性,在进入精轧机组前需要对带钢头尾进行切除,对带钢头尾的剪切通常是采用飞剪进行剪切的。现有技术的滚筒式飞剪在使用时,由滚筒转动带动切刀转动,继而由两个切刀之间产生剪切力,进而将带钢剪切端,在一次剪切完毕后,滚筒会停止转动等待下次剪切,现有的飞剪在滚筒停止转动时,滚筒突然停止后,切刀会由于惯性作用而与刀座之间在连接处产生交错力,继而导致切刀容易折断,切刀使用寿命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带钢生产用板坯剪切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钢生产用板坯剪切装置,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相对一侧内壁通过轴承连接有两个上下分布的转轴,且转轴的侧面外壁均套接有转辊,所述转辊的侧面外壁设置有切刀,且切刀与转辊之间设置有切刀缓冲机构,框架的侧面设置有转辊驱动机构。进一步的,所述切刀缓冲机构包括开设于转辊侧面外壁的缓冲槽,且缓冲槽的侧面内壁滑动连接有缓冲块。进一步的,所述缓冲块的一侧外壁设置有至少两个均匀分布的弹簧,且弹簧的一端外壁设置于缓冲槽的一侧内壁。进一步的,所述缓冲块的一侧外壁设置有刀座,且切刀设置于刀座的一侧外壁。进一步的,所述转辊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框架一侧内壁的电机,且电机的输出轴与其中一个转轴的一端通过齿轮带形成传动配合,框架的一侧外壁设置有罩接于皮带外侧的皮带护壳。进一步的,所述转辊驱动机构还包括通过键连接于转轴一端的齿轮,且两个齿轮相啮合,框架的一侧外壁设置有罩接于齿轮外侧的齿轮护壳。进一步的,所述框架的一侧外壁设置有侧架,且侧架的相对一侧内壁通过轴承连接有导向辊。进一步的,所述框架的一侧外壁顶部设置有顶板,且顶板的底部外壁设置有热成像仪,热成像仪外接有显示屏,热成像仪位于导向辊的上方。进一步的,所述转辊的侧面外壁设置有与切刀对称分布的配重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设置弹簧和缓冲块,当转辊在一次剪切完成后停止转动时,弹簧的弹力则能对切刀起到缓冲作用,进而能防止切刀突然停止而导致切刀侧面受力过大而折断,提高了切刀的使用寿命。2、通过设置配重块,在转辊的侧面设置与切刀座和切刀相对应的配重块,配重块能使转辊表面的重量平衡,继而防止转轴转动时负荷不均匀,提高了转轴的寿命。3、通过设置热成像仪,在顶板的底部设置热成像仪,热成像仪能对带钢表面的温度进行检测,并通过显示屏进行显示,工作人员则能通过显示屏清晰的观察带钢表面的温度并控制电机转动对带钢进行剪切,防止带钢剪切过多或过少。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带钢生产用板坯剪切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带钢生产用板坯剪切装置的转辊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带钢生产用板坯剪切装置的框架侧面结构剖视图。图中:1-框架、2-顶板、3-热成像仪、4-转辊、5-齿轮护壳、6-切刀、7-导向辊、8-侧架、9-皮带护壳、10-电机、11-转轴、12-配重块、13-刀座、14-弹簧、15-缓冲块、16-缓冲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1:参照图1-3,一种带钢生产用板坯剪切装置,包括框架1,框架1的相对一侧内壁通过轴承连接有两个上下分布的转轴11,且转轴11的侧面外壁均套接有转辊4,转辊4的侧面外壁设置有切刀6,且切刀6与转辊4之间设置有切刀缓冲机构,框架1的侧面设置有转辊驱动机构。本技术中,切刀缓冲机构包括开设于转辊4侧面外壁的缓冲槽16,且缓冲槽16的侧面内壁滑动连接有缓冲块15。其中,缓冲块15的一侧外壁焊接有至少两个均匀分布的弹簧14,且弹簧14的一端外壁焊接于缓冲槽16的一侧内壁。其中,缓冲块15的一侧外壁焊接有刀座13,且切刀6通过螺钉连接于刀座13的一侧外壁。其中,转辊驱动机构包括通过螺钉连接于框架1一侧内壁的电机10,且电机10的输出轴与其中一个转轴11的一端通过齿轮带形成传动配合,框架1的一侧外壁焊接有罩接于皮带外侧的皮带护壳9。其中,转辊驱动机构还包括通过键连接于转轴11一端的齿轮,且两个齿轮相啮合,框架1的一侧外壁焊接有罩接于齿轮外侧的齿轮护壳5。其中,框架1的一侧外壁焊接有侧架8,且侧架8的相对一侧内壁通过轴承连接有导向辊7。其中,框架1的一侧外壁顶部焊接有顶板2,且顶板2的底部外壁通过螺钉连接有热成像仪3,热成像仪3外接有显示屏,热成像仪3位于导向辊7的上方。工作原理:使用时,两个切刀6处于相对远离位置,带钢由导向辊7一侧进入两个转辊4之间,热成像仪3能检测带钢表面的温度,工作人员能通过显示屏对带钢表面温度进行直观的观察带钢表面的温度,当需要对带钢进行剪切时,电机10转动带动转辊4转动,继而带动切刀6对带钢进行剪切,当一次剪切完毕后,电机10停止转动时,此时,弹簧14能对缓冲块15起缓冲作用,继而防止切刀6突然停止转动而导致切刀6与刀座13的接触面受力瞬间增大而导致切刀6折断,提高了切刀6的使用寿命。实施例2:参照图2,一种带钢生产用板坯剪切装置,与实施例1相比,为防止转轴11转动时受力不均匀,转辊4的侧面外壁通过螺钉连接有与切刀6对称分布的配重块12。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相比,配重块12能使转辊4的表面重量平衡,防止转轴11转动时受力不均匀而损坏。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钢生产用板坯剪切装置,包括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的相对一侧内壁通过轴承连接有两个上下分布的转轴(11),且转轴(11)的侧面外壁均套接有转辊(4),所述转辊(4)的侧面外壁设置有切刀(6),且切刀(6)与转辊(4)之间设置有切刀缓冲机构,框架(1)的侧面设置有转辊驱动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钢生产用板坯剪切装置,包括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的相对一侧内壁通过轴承连接有两个上下分布的转轴(11),且转轴(11)的侧面外壁均套接有转辊(4),所述转辊(4)的侧面外壁设置有切刀(6),且切刀(6)与转辊(4)之间设置有切刀缓冲机构,框架(1)的侧面设置有转辊驱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钢生产用板坯剪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刀缓冲机构包括开设于转辊(4)侧面外壁的缓冲槽(16),且缓冲槽(16)的侧面内壁滑动连接有缓冲块(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钢生产用板坯剪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块(15)的一侧外壁设置有至少两个均匀分布的弹簧(14),且弹簧(14)的一端外壁设置于缓冲槽(16)的一侧内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钢生产用板坯剪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块(15)的一侧外壁设置有刀座(13),且切刀(6)设置于刀座(13)的一侧外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钢生产用板坯剪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辊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秋路,
申请(专利权)人:宏美天宇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