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江锋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BIM的建筑设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80005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BIM的建筑设计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S1:获取建筑设计任务书,包括建筑用地的基本信息、建筑设计规则;S2:将建筑物按建筑柱族、墙板族、楼板族、隔墙族、梁族、门族、窗族进行模块化单元拆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基于BIM的建筑设计方法,将建筑顶面划分为多个顶面子区域,便于建模,与传统建筑设计方法相比减少错漏的绘图,减少错漏的绘图,使图纸比例更加接近现实数据,协同工作,减少了重复劳作,提高了团队的协作能力,使建筑建造速度快,缩短施工周期,建造过程环保节能,节约模板等,使建筑建造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并可提高建筑质量,最终实现搭积木式的房屋设计与建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BIM的建筑设计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设计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基于BIM的建筑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在传统建筑设计的工作流程中,各专业间工作空间相对独立,使得专业间沟通不灵活、信息交流频率靠制度、信息交流质量靠人员素养,这样导致了专业间配合、协调不好。传统设计模式中常见的问题如下:信息流单向:是指数据仅向建筑一个专业汇聚,各专业间没有数据交换;信息流粗糙:是指各专业所提供的资料不够精确,提资深度不确定,提出的要求落实情况不透明;信息流孤立:是指信息只在特定的专业间流动,其他联系稍弱的专业得不到该信息;信息流失稳:是指信息流流向不确定,是否接受到不确定,是否验证不确定,是否需要反馈不确定;信息流失准:是指信息流里包含大量的错误数据。而由于BIM技术与传统的方案设计工作本质上的不同,间接影响了设计人的工作流程。BIM设计过程是基于同一个平台进行实时互动的信息协同行为,整个过程会产生大量的信息,如何组织信息,何时组织什么样的信息提供给谁,如何利用获得的信息等实际上是BIM设计工作的管理核心。不同于CAD设计,由于多了信息交换管理这一环节,导致在流程中必须关注多专业间的配合,但是BIM是个新生事物,尤其在设计生产阶段,目前还没对其进行组织运行及管理的成熟方法,导致很多设计企业无法有效的组织运行BIM生产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BIM的建筑设计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BIM的建筑设计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S1:获取建筑设计任务书,包括建筑用地的基本信息、建筑设计规则;S2:将建筑物按建筑柱族、墙板族、楼板族、隔墙族、梁族、门族、窗族进行模块化单元拆分;S3:对建筑的建筑顶面进行网格化细分,以将所述建筑顶面划分为多个顶面子区域;S4:通过对建筑现场的环境、地基承载力、土质参数的调查,进行数据汇总,作为初步设计的基础数据,进行参数化设计;S5:完成了参数化设计之后,接着要做内装模块的归类和划分,根据定性分析的结果,结合模块中的相关因子,生成三维模型;S6:对S5建立了三维模型的各个模块化单元的材料及配方进行定义;编制对应模块化单元的制造工艺和装配工艺;编制生产、制造过程或环节的对应模块化单元的质量监控标准或者规范;编制对应模块化单元的包装、运输标准或者规范;S7:对建筑设计进行包括推拉、移动、旋转、缩放、偏移操作,以完成建筑设计方案;S8:通过BIM技术结合施工方案、施工模拟和现场视频监测,减少建筑质量问题、安全问题,减少返工和整改。进一步地,基于BIM的建筑设计方法的S4中对于环境、地基承载力、土质参数的调查次数不少于三次,且三次调查采用不同的调查人员,且调查结构出现不同应重新调查,并选取最为准确的调查数据。进一步地,基于BIM的建筑设计方法的建筑设计完成后,进行三维渲染动画,可通过虚拟现实让客户有代入感,给人以真实感和直接的视觉冲击,配合投标演示及施工阶段调整实施方案,建好的BIM模型作为二次渲染开发的模型基础,大大提高了三维渲染效果的精度与效率。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基于BIM的建筑设计方法,将建筑顶面划分为多个顶面子区域,便于建模,与传统建筑设计方法相比减少错漏的绘图,减少错漏的绘图,使图纸比例更加接近现实数据,协同工作,减少了重复劳作,提高了团队的协作能力,使建筑建造速度快,缩短施工周期,建造过程环保节能,节约模板等,使建筑建造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并可提高建筑质量,最终实现搭积木式的房屋设计与建造。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基于BIM的建筑设计方法作详细说明。一种基于BIM的建筑设计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S1:获取建筑设计任务书,包括建筑用地的基本信息、建筑设计规则;S2:将建筑物按建筑柱族、墙板族、楼板族、隔墙族、梁族、门族、窗族进行模块化单元拆分;S3:对建筑的建筑顶面进行网格化细分,以将所述建筑顶面划分为多个顶面子区域;S4:通过对建筑现场的环境、地基承载力、土质参数的调查,进行数据汇总,作为初步设计的基础数据,进行参数化设计;S5:完成了参数化设计之后,接着要做内装模块的归类和划分,根据定性分析的结果,结合模块中的相关因子,生成三维模型;S6:对S5建立了三维模型的各个模块化单元的材料及配方进行定义;编制对应模块化单元的制造工艺和装配工艺;编制生产、制造过程或环节的对应模块化单元的质量监控标准或者规范;编制对应模块化单元的包装、运输标准或者规范;S7:对建筑设计进行包括推拉、移动、旋转、缩放、偏移操作,以完成建筑设计方案;S8:通过BIM技术结合施工方案、施工模拟和现场视频监测,减少建筑质量问题、安全问题,减少返工和整改。基于BIM的建筑设计方法的S4中对于环境、地基承载力、土质参数的调查次数不少于三次,且三次调查采用不同的调查人员,且调查结构出现不同应重新调查,并选取最为准确的调查数据。基于BIM的建筑设计方法的建筑设计完成后,进行三维渲染动画,可通过虚拟现实让客户有代入感,给人以真实感和直接的视觉冲击,配合投标演示及施工阶段调整实施方案,建好的BIM模型作为二次渲染开发的模型基础,大大提高了三维渲染效果的精度与效率。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专利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专利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BIM的建筑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具体步骤如下:/nS1:获取建筑设计任务书,包括建筑用地的基本信息、建筑设计规则;/nS2:将建筑物按建筑柱族、墙板族、楼板族、隔墙族、梁族、门族、窗族进行模块化单元拆分;/nS3:对建筑的建筑顶面进行网格化细分,以将所述建筑顶面划分为多个顶面子区域;/nS4:通过对建筑现场的环境、地基承载力、土质参数的调查,进行数据汇总,作为初步设计的基础数据,进行参数化设计;/nS5:完成了参数化设计之后,接着要做内装模块的归类和划分,根据定性分析的结果,结合模块中的相关因子,生成三维模型;/nS6:对S5建立了三维模型的各个模块化单元的材料及配方进行定义;编制对应模块化单元的制造工艺和装配工艺;编制生产、制造过程或环节的对应模块化单元的质量监控标准或者规范;编制对应模块化单元的包装、运输标准或者规范;/nS7:对建筑设计进行包括推拉、移动、旋转、缩放、偏移操作,以完成建筑设计方案;/nS8:通过BIM技术结合施工方案、施工模拟和现场视频监测,减少建筑质量问题、安全问题,减少返工和整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IM的建筑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具体步骤如下:
S1:获取建筑设计任务书,包括建筑用地的基本信息、建筑设计规则;
S2:将建筑物按建筑柱族、墙板族、楼板族、隔墙族、梁族、门族、窗族进行模块化单元拆分;
S3:对建筑的建筑顶面进行网格化细分,以将所述建筑顶面划分为多个顶面子区域;
S4:通过对建筑现场的环境、地基承载力、土质参数的调查,进行数据汇总,作为初步设计的基础数据,进行参数化设计;
S5:完成了参数化设计之后,接着要做内装模块的归类和划分,根据定性分析的结果,结合模块中的相关因子,生成三维模型;
S6:对S5建立了三维模型的各个模块化单元的材料及配方进行定义;编制对应模块化单元的制造工艺和装配工艺;编制生产、制造过程或环节的对应模块化单元的质量监控标准或者规范;编制对应模块化单元的包装、运输标准或者规范;
S...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江锋
申请(专利权)人:周江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