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缸内壁锈迹清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9862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风缸内壁锈迹清除装置,包括操持基体;所述操持基体底部通过固体胶等连接固定安装有内嵌气囊;所述内嵌气囊的外壁贴合安装有外嵌海绵层;所述外嵌海绵层的内部设有镂空的管道结构,且管道结构内部铺设有外渗管;所述外嵌海绵层的外表面均匀镶嵌安装有鳞块。外渗管和内嵌气囊的设置,解决了现有的风缸的内壁清洗设备和器材,很少能够对自身形状进行部分改变,以适应风缸内部体积和形状的,在清洗时,不能相互匹配,容易产生死角,造成清洗的不彻底,同时,清洗时需要频繁蘸取清洗液,造成使用效率的低下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缸内壁锈迹清除装置
本技术属于清洗设备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风缸内壁锈迹清除装置。
技术介绍
风缸是铁路货车制动的储风装置,提供铁路货车制动和缓解时所需要的压缩空气,风缸里压缩空气的进出都需要经过铁路货车制动装置中的制动机,目前我国的绝大部分铁路货车都采用滑阀、滑阀座结构的制动机,这种制动机的优势是结构简单,但缺点是对压缩空气的质量要求非常高。如申请号:201420857723.9的一种风缸清理装置,本技术公开一种风缸清理装置,所述风缸清理装置通过所述高压泵泵出的液体顺次通过所述连接管、所述切换阀、所述喷管、所述喷嘴向所述风缸喷入清洗液;在清洗完成后,切换所述切换阀,关闭高压泵,开启所述压缩空气系统,压缩空气经由切换阀、所述喷管和所述喷嘴进入所述风缸,以对风缸内壁上进行吹液,从而对所述风缸进行清洗和风干,解决了或至少部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风缸的锈粉随着压缩空气进入制动阀,造成滑阀和滑阀座划伤,影响制动阀的性能的技术问题。通过对上述文件中的检索,我们研究发现,现有的风缸的内壁清洗除锈设备和器材,很少能够对自身形状进行部分改变,以适应风缸内部体积和形状的,在清洗时,不能相互匹配,容易产生死角,造成清洗的不彻底,同时,清洗时需要频繁蘸取清洗液,造成使用效率的低下。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风缸内壁锈迹清除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风缸内壁锈迹清除装置,以解决现有的风缸的内壁清洗设备和器材,很少能够对自身形状进行部分改变,以适应风缸内部体积和形状的,在清洗时,不能相互匹配,容易产生死角,造成清洗的不彻底,同时,清洗时需要频繁蘸取清洗液,造成使用效率的低下的问题。本技术一种风缸内壁锈迹清除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风缸内壁锈迹清除装置,包括操持基体;所述操持基体底部通过固体胶等连接固定安装有内嵌气囊;所述内嵌气囊的外壁贴合安装有外嵌海绵层;所述外嵌海绵层的内部设有镂空的管道结构,且管道结构内部铺设有外渗管;所述外嵌海绵层的外表面均匀镶嵌安装有鳞块。进一步的,所述操持基体包括有握柄和引导线;所述操持基体的顶部通过螺丝螺纹结构安装有细长圆柱结构的握柄;所述操持基体的顶部两边通过挂孔各连接安装有一条引导线;所述引导线扁平条形。进一步的,所述内嵌气囊包括有充气口,且内嵌气囊的顶部通过管道连接安装有充气口,所述充气口的顶端位于操持基体,且充气口贯穿操持基体表面面板;所述内嵌气囊通过三个小气囊相互连通并拼接构成。进一步的,所述外嵌海绵层通过复数个独立的条形海绵通过胶水粘贴在内嵌气囊表面构成,且外嵌海绵层的厚度是内嵌气囊外壁厚度的三倍。进一步的,所述外渗管包括有注液口和分级出水口,所述外渗管的顶部通过管道连接注液口;所述注液口位于操持基体顶部表面,且注液口外围的操持基体表面设有闭合的密封围栏;所述外渗管共有三条,内部纵向贴合排列,且每条外渗管的底部设有分级出水口,且分级出水口的长度依次增加。进一步的,所述鳞块通过微型转轴镶嵌安装在外嵌海绵层的海绵内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内嵌气囊的设计,可以对内部充气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整体的体积,便于适应不同的气缸内壁结构,三段鼓节的设计,充气后,利用弧度与交接缝形成的高低差,提供绣渍污渍的临时容纳空间,减小更换清洗的次数,提高清理时的使用效率,通过外嵌海绵层利用海绵的自身特性,对油污进行吸附,同时对内嵌气囊外壁进行保护。通过外渗管的设计,注液口结合操持基体表面的围栏进行注水和渗水,便于清洗液或除锈液的即时添加,免去了来回蘸取清洗液或除锈液的麻烦,同时多级结构,在多个点位进行出液,便于使清洗液或除锈液均匀的遍布整个外嵌海绵层表面,提高清洗效率。通过鳞块的设计提高表面与风缸内壁的接触面积,同时利用鳞块的凸起的圆片尖端结构,强化表面的刮擦能力,提高除锈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操持基体特写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透视的内嵌气囊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B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外渗管的部分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1、操持基体;2、内嵌气囊;3、外嵌海绵层;4、外渗管;5、鳞块;201、卡钳;202、调节螺丝;301、水平转动电机;302、电液推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如附图1至附图6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风缸内壁锈迹清除装置,包括操持基体1;所述操持基体1底部通过固体胶等连接固定安装有内嵌气囊2;所述内嵌气囊2的外壁贴合安装有外嵌海绵层3;所述外嵌海绵层3的内部设有镂空的管道结构,且管道结构内部铺设有外渗管4;所述外嵌海绵层3的外表面均匀镶嵌安装有鳞块5。其中,所述操持基体1包括有握柄101和引导线102;所述操持基体1的顶部通过螺丝螺纹结构安装有细长圆柱结构的握柄101;所述操持基体1的顶部两边通过挂孔各连接安装有一条引导线102;所述引导线102扁平条形,通过操持基体1的设计,有握柄101和引导线102相互结合,握持和控制的方式更多,更加便于手动或联动控制,对风缸内壁进行清洗。其中,所述内嵌气囊2包括有充气口201,且内嵌气囊2的顶部通过管道连接安装有充气口201,所述充气口201的顶端位于操持基体1,且充气口201贯穿操持基体1表面面板;所述内嵌气囊2通过三个小气囊相互连通并拼接构成,通过内嵌气囊2的设计,可以对内部充气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整体的体积,便于适应不同的气缸内壁结构,三段鼓节的设计,充气后,利用弧度与交接缝形成的高低差,提供绣渍污渍的临时容纳空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缸内壁锈迹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操持基体(1);所述操持基体(1)底部通过固体胶等连接固定安装有内嵌气囊(2);所述内嵌气囊(2)的外壁贴合安装有外嵌海绵层(3);所述外嵌海绵层(3)的内部设有镂空的管道结构,且管道结构内部铺设有外渗管(4);所述外嵌海绵层(3)的外表面均匀镶嵌安装有鳞块(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缸内壁锈迹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操持基体(1);所述操持基体(1)底部通过固体胶等连接固定安装有内嵌气囊(2);所述内嵌气囊(2)的外壁贴合安装有外嵌海绵层(3);所述外嵌海绵层(3)的内部设有镂空的管道结构,且管道结构内部铺设有外渗管(4);所述外嵌海绵层(3)的外表面均匀镶嵌安装有鳞块(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风缸内壁锈迹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持基体(1)包括有握柄(101)和引导线(102);所述操持基体(1)的顶部通过螺丝螺纹结构安装有细长圆柱结构的握柄(101);所述操持基体(1)的顶部两边通过挂孔各连接安装有一条引导线(102);所述引导线(102)扁平条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风缸内壁锈迹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嵌气囊(2)包括有充气口(201),且内嵌气囊(2)的顶部通过管道连接安装有充气口(201),所述充气口(201)的顶端位于操持基体(1),且充气口(201)贯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敏超陆小军陆文龙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超创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