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在操作人员进行了接触的情况和进行了按压的情况下获得不同的输入结果的按钮状薄片和触摸面板。按钮状薄片具有能够向规定的按压方向弯曲的至少一个凸状的反应区域,该按钮状薄片包括:第1电极,其设于反应区域的凸状表面;第2电极,其在按压方向上设于第1电极的下方且设于反应区域内,并且与第1电极电连接;以及第3电极,其设于第2反应区域的内部,该按钮状薄片构成为在反应区域弯曲时第2电极和第3电极导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按钮状薄片和触摸面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按钮状薄片和具备该按钮状薄片的触摸面板。
技术介绍
对于在便携式终端等所使用的触摸面板,公知有一种在触摸面板表面上设置半球状的圆顶等凸部从而即使操作人员不目视该触摸面板也能够识别并接触该触摸面板上的规定的位置的技术(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11-086491号公报、日本特开2012-195254号公报、日本特开平09-017278号公报)。另一方面,还公知有如下技术:通过在触摸面板的显示画面(检测区域)外设置操作按钮,并将与该操作按钮电连接的检测用电极配置在该检测区域内,从而在操作了该操作按钮时,能够检测为该检测用电极被操作了的状态(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17-021471号公报)。在进行机器人的示教时,作业人员可能一边目视机器人一边操作所携带的示教操作盘。该情况下,作业人员必须仅利用指尖的感觉来把握示教操作盘的按钮的位置。在此,在像专用的示教操作盘等那样使按钮形成为凸状的情况下,作业人员能够仅利用指尖(触觉)来把握该按钮的位置。但是,以往,对于形成为凸状的按钮,作业人员仅触摸到该按钮而不会使该按钮反应,若不按下该按钮则不反应的情况较多。另一方面,在将平板电脑等具备平面的触摸面板的市售的便携式终端作为示教操作盘使用的情况下,作业者无法利用触觉来把握按钮的位置。另外,例如,还存在具备作业人员触摸到规定的位置则进行振动的功能的示教操作盘,但特别是在作业人员穿着手套的情况下,难以识别该振动。或者,还能够设为作业人员仅触摸到该按钮就产生反应,但该情况下,可能导致作业人员误操作。另外,还能够粘贴形成为凸状的按钮状薄片,并在按压该按钮时进行反应,但在出于示教操作盘以外的目的来使用平板电脑等的情况下,凸状的薄片反而成为妨碍,因而,需要去除该凸状的薄片的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一技术方案为一种按钮状薄片,该按钮状薄片具有能够向规定的按压方向弯曲的至少一个凸状的反应区域,该按钮状薄片包括:第1电极,其设于所述反应区域的凸状表面;第2电极,其在所述按压方向上设于所述第1电极的下方且设于所述反应区域内,并且与所述第1电极电连接;以及第3电极,其设于所述按钮状薄片的除所述反应区域以外的部分,该按钮状薄片构成为,在所述反应区域向所述按压方向弯曲时,所述第2电极和所述第3电极导通。本公开的另一技术方案为一种具备上述按钮状薄片的触摸面板。附图说明利用与附图相关的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能够更加明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以及优点。在该附图中,图1是表示具备本公开所涉及的按钮状薄片的触摸面板的结构例的图。图2是按钮状薄片的概略结构图。图3是表示按钮状薄片的各反应区域的其他的结构例的图。图4a是用于说明操作人员接触到按钮状薄片的某一反应区域时的、触摸面板的检测结果的一个例子的图。图4b是用于说明操作人员按压了按钮状薄片的某一反应区域时的、触摸面板的检测结果的一个例子的图。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多个反应区域的电极的配置以及电连接关系的图。图6a是示意性地表示电极构造的较佳的具体例的立体图。图6b是示意性地表示电极构造的较佳的具体例的侧视图。图7a是表示防止触摸面板的误反应的构造的一个例子的图。图7b是表示防止触摸面板的误反应的构造的另一例子的图。图8a是示意性地表示电极构造的较佳的另一具体例的立体图。图8b是示意性地表示电极构造的较佳的另一具体例的侧视图。图9a是在按压方向上观察电极形状的较佳的具体例的图。图9b是在按压方向上观察电极形状的另一具体例的图。图9c是在按压方向上观察电极形状的又一具体例的图。图10是用于说明具备按钮状薄片的触摸面板的应用例的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较佳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便携式终端(平板电脑)10的概略图。平板电脑10具有:主体12;显示部14,其为液晶屏幕等,设于主体12;触摸面板16,其与显示部14的至少一部分重叠配置;按钮状薄片18,其设于(在此,粘贴于)触摸面板16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以及控制部20,其为处理器等,根据操作人员(作业人员)对触摸面板16或按钮状薄片18的操作(触摸、按压等)来进行在显示部14显示规定的图像等的各种处理。此外,按钮状薄片18以外的构成要素可以与以往的构成要素等同。图2是表示触摸面板16和粘贴于触摸面板16的按钮状薄片18的概略结构的侧视剖视图。触摸面板16例如为表面型或投影型的电容式触摸面板,该触摸面板16具有层叠保护盖22、透明电极膜或电极图案层24、以及玻璃基板26而成的构造,通过利用传感器等测量操作人员的指尖等接触或接近时的电容的变化,能够检测指尖等是否接触或靠近了触摸面板16上的哪一位置(即触摸位置)。此外,作为本实施例中的触摸面板16,操作人员需要物理性地使触摸面板表面(导电性物质)变形的阻抗膜型等被除外。按钮状薄片18包括:软性树脂等具有挠性和一定的粘性的、优选为透明的薄片构件28、以及由金属等导电性材料形成的、用于实现后述的单接触(日文:シングルタップ)和多接触(日文:マルチタップ)的导电体(电极)30。薄片构件28具有能够向规定的按压方向(在此,与薄片表面或触摸面板16的表面大致垂直的方向)32弯曲的至少一个凸状的反应区域,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四个中空凸部34a~34d分别形成为第1反应区域~第4反应区域。中空凸部中的至少一个(图示例中,中空凸部34a)作为导电体30而具有:第1电极(电极层)36,其设于反应区域34a的凸状表面(更具体而言,凸状部的上面);以及第2电极(电极层)40,其在按压方向32上设于第1电极36的下方(更具体而言,薄片构件28的下面侧)且设于反应区域34a内,并且该第2电极40利用透明、或肉眼无法识别的粗细的极细配线38等与第1电极36电连接。因而,在操作人员的指尖等接触或靠近了第1电极36时,第2电极40产生电反应(更具体而言,触摸面板16的表面的静电经由第1电极36和第2电极40流向操作人员的指尖等、或触摸面板16与第2电极40之间的电容变化),从而触摸面板16的电容变化,而能够获得与操作人员接触或靠近了触摸面板16的位于反应区域34a的正下方的部位时同样的效果。此外,实际上,还具有在第1电极36的上面还设有保护片等的情况,但该保护片省略图示。另外,按钮状薄片18包括设于按钮状薄片18的除第1反应区域34a以外的部分(在此,第2反应区域34b的内部)的第3电极42,该按钮状薄片18构成为在反应区域34a的凸状表面(第1电极36)被向按压方向32时,第2电极40和第3电极42导通(互相电连接)。更具体而言,在第1反应区域34a内还设有第4电极46,该第4电极46设于第1电极36与第2电极40之间并且利用极细配线44等与第3电极42电连接,第4电极46构成为通过将第1反应区域34a向按压方向32按压并使其弯曲,从而能够与第2电极40抵接。因而,在第4电极46抵接于第2电极40时,触摸面板16的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按钮状薄片,该按钮状薄片具有能够向规定的按压方向弯曲的至少一个凸状的反应区域,其中,/n该按钮状薄片包括:/n第1电极,其设于所述反应区域的凸状表面;/n第2电极,其在所述按压方向上设于所述第1电极的下方且设于所述反应区域内,并且与所述第1电极电连接;以及/n第3电极,其设于所述按钮状薄片的除所述反应区域以外的部分,/n该按钮状薄片构成为,在所述反应区域向所述按压方向弯曲时,所述第2电极和所述第3电极导通。/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227 JP 2018-2456121.一种按钮状薄片,该按钮状薄片具有能够向规定的按压方向弯曲的至少一个凸状的反应区域,其中,
该按钮状薄片包括:
第1电极,其设于所述反应区域的凸状表面;
第2电极,其在所述按压方向上设于所述第1电极的下方且设于所述反应区域内,并且与所述第1电极电连接;以及
第3电极,其设于所述按钮状薄片的除所述反应区域以外的部分,
该按钮状薄片构成为,在所述反应区域向所述按压方向弯曲时,所述第2电极和所述第3电极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钮状薄片,其中,
该按钮状薄片还具有第4电极,该第4电极设于所述第1电极与所述第2电极之间,并且与所述第3电极电连接,
所述第4电极构成为通过使所述反应区域向所述按压方向弯曲而能够与所述第2电极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钮状薄片,其中,
所述第4电极以在所述按压方向上不包含于所述第1电极的下方投影区域内的方式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立冈祐也,
申请(专利权)人:发那科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