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源系统与投影设备,所述光源系统包括:第一光源,用于发出激发光;第二光源,用于发出激光作为补充光;波长转换元件,包括转换区,所述转换区用于对所述第一光源出射的激发光进行波长转换以得到受激光;所述波长转换元件出射的受激光与第二光源出射的补充光在匀光装置入口处并排排列。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光源系统中,所述波长转换元件出射的受激光与第二光源出射的补充光在匀光装置入口处并排排列,从而在受激光与补充光合光时,能够减少受激光的损失,提高光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源系统及投影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投影
,尤其涉及一种光源系统及投影设备。
技术介绍
本部分旨在为权利要求书中陈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背景或上下文。此处的描述不因为包括在本部分中就承认是现有技术。在单片式DMD投影系统中,一般会采用图1A与图1B所示的方式产生基色光,如图1A所示,第一光源10发出蓝光激光经过区域膜片20激发波长转换元件50产生时序的红、绿、蓝光,从而构成投影系统所需要的三基色光,其中蓝激光经波长转换元件50上的散射粉消除部分相干性后作为蓝基色光,蓝激光激发波长转换元件50上的绿色荧光粉得到绿基色光,同时,蓝激光激发波长转换元件50上的偏橙色荧光粉或者激发黄色荧光粉后再经滤波片处理得到红基色光。被波长转换元件50反射后出射的荧光与激光在经过区域膜片20时都会发生损失。如图1B所示,光源系统中加入了波长不同于第一光源10的补充光源11,由于荧光的比例减少,因此荧光在区域膜片20上的损失也相对减少,但激光和荧光在区域膜片20的位置还是会产生损失,并且由于激光与荧光在区域膜片20上的损失还会导致颜色均匀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光源系统,包括:第一光源,用于发出激发光;第二光源,用于发出激光作为补充光;波长转换元件,包括转换区,所述转换区用于对所述第一光源出射的激发光进行波长转换以得到受激光;所述波长转换元件出射的受激光与第二光源出射的补充光在匀光装置入口处并排排列。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投影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光源系统。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光源系统中,通过设置波长转换元件出射的受激光与第二光源出射的补充光在匀光装置入口处并排排列,从而在受激光与补充光合光时,能够减少受激光的损失,提高光效。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方式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A为现有投影设备中结构示意图。图1B为现有投影设备中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光源系统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波长转换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的匀光装置的入口处的光斑位置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光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方式提供的光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的波长转换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方式提供的光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所示的波长转换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方式提供的光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所示的波长转换元件的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光源系统100、200、300、400、500第一光源10、110、310、410、510发光体111透镜112匀光器件113第二光源120、220、320、420第一发光体121第二发光体122第三发光体123、323第一合光元件130、330、430、530波长转换元件50、150、350、450、550驱动单元151转换区152、352、452、552第一区段O1第二区段G1散射元件D散射区B1基板154滤光元件156、356、456、556匀光装置180、280、380、480、580入口181、281、381、481、581第一区域p第二区域q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激光荧光光源系统及投影设备,利用一种新的合光方式实现激光与荧光的合光,光源系统出射的受激光为荧光,出射的补充光为激光,光源系统出射的受激光与补充光在空间上并排排列,一方面有利于减少受激光与补充光在光源系统内部合光过程中产生的损失,有利于提高光效;另一方面,设置受激光在匀光装置的入口处形成的光斑面积小于补充光在匀光装置入口的面积,从而可以降低荧光用量,提高激光用量,有效扩展色域。投影设备中还包括用于对光源系统出射光线进行调制的光调制装置,比如,DMD(DigitalMicro-mirrorDevice,数字微镜设备),LCD(LiquidCrystalDisplay,液晶显示器)或者是LCOS(LiquidCrystalOnSilicon,硅基液晶)。实施例一:请参阅图2-图4,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光源系统100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波长转换元件150及散射元件D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的匀光装置180的入口181处的光斑示意图。光源系统100包括第一光源110、第二光源120、波长转换元件150、散射元件D与匀光装置180。其中,第一光源110用于发出激发光,第二光源120用于发出激光作为补充光;波长转换元件150包括转换区152,转换区152用于对第一光源110出射的激发光进行波长转换以得到受激光;散射元件D用于接收第二光源120出射的补充光并对补充光进行散射,散射元件D与波长转换元件150在空间上并排排列,以使经波长转换元件150出射的受激光与经散射元件D出射的补充光在空间上并排排列;波长转换元件150与散射元件D出射的光线经过匀光装置180的匀光后自光源系统100出射。在本实施例中,散射元件D设置于波长转换元件150的外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散射元件D也可以设置于波长转换元件150的内侧。另外,散射元件D可以如图2所示设置在波长转换元件150的旁侧,也可以设置在补充光出光光路的其他位置,只要保证波长转换元件150出射的受激光与散射元件D出射的补充光在匀光装置处合光时的光斑并排排列即可。具体地,第一光源110可以为蓝色光源,用于发出蓝色激发光。第一光源110包括发光体111、透镜112及匀光器件113。其中,发光体111可以包括蓝色激光器或蓝色发光二极管,具体发光体111中激光器或者发光二极管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光源,用于发出激发光;/n第二光源,用于发出激光作为补充光;/n波长转换元件,包括转换区,所述转换区用于对所述第一光源出射的激发光进行波长转换以得到受激光;所述波长转换元件出射的受激光与第二光源出射的补充光在匀光装置入口处并排排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光源,用于发出激发光;
第二光源,用于发出激光作为补充光;
波长转换元件,包括转换区,所述转换区用于对所述第一光源出射的激发光进行波长转换以得到受激光;所述波长转换元件出射的受激光与第二光源出射的补充光在匀光装置入口处并排排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散射元件;所述散射元件设置在所述补充光的出光光路上,用于对所述补充光散射;所述波长转换元件与所述散射元件均呈圆环形,所述散射元件空间上设于所述波长转换元件的环内侧或环外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补充光包括第一色激光或者第一色激光与第二色激光,所述波长转换元件的转换区包括第一区段或者第一区段与第二区段;
所述转换区的第一区段用于产生作为受激光的第一色荧光,第二区段用于产生作为受激光的第二色荧光,所述第一色激光与所述第一色荧光为同色异谱光,所述第二色激光与所述第二色荧光为同色异谱光;
所述第一色激光的光斑与所述第一色荧光的光斑在匀光装置入口处并排排列;所述第二色激光的光斑与所述第二色荧光的光斑在匀光装置入口处并排排列。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色激光与所述第二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飞,孙微,郭祖强,李屹,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