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荧光轮散热装置及激光电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9803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0:48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荧光轮散热装置及激光电视,该散热装置包括壳体、固定支架及制冷片,其中,固定支架固定于壳体上,壳体与固定支架形成密闭腔体,荧光轮位于密闭腔体内;荧光轮上设有荧光粉区,荧光粉区用于接受激光照射;制冷片固定于固定支架上,制冷片的冷端靠近荧光粉区。本申请提供的散热装置采用对荧光轮进行主动散热的行为,通过调节制冷片冷端的温度,使制冷片冷端与荧光轮荧光粉区的温差为一定值,从而将荧光轮的热量辐射传递至制冷片上,快速降低了荧光轮的温度,提高了荧光轮的散热效率。另外,壳体与固定支架形成密闭腔体,荧光轮位于密闭腔体内,保证了防尘效果,从而保证了整体的光学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荧光轮散热装置及激光电视
本申请涉及激光电视
,尤其涉及一种荧光轮散热装置及激光电视。
技术介绍
激光显示技术是依靠高功率的激光器将电能转换为光能,由光路系统、电路系统、镜头系统将激光投影到屏幕上,进行信号显示的一种新型显示技术。在激光显示技术的应用中,光路系统中需要使用荧光轮将单色激光转换为三基色光。荧光轮在处于工作状态时,前表面会受到高强度的激光照射,由于激光的斑点非常小,能量非常大,使得荧光轮的前表面迅速的升温。因此需要对处于工作状态的荧光轮进行降温。因光源结构防尘的需求,荧光轮处于光源壳体的密闭空间之间,因此目前对于荧光轮的降温技术局限于对荧光轮外壳体的降温。目前所采用的降温方法主要有:采用热传导方式,用铜材或者铝材制作散热器,散热器与荧光轮壳体进行紧密接触,接触面涂抹导热硅脂,采用风扇强制对流对壳体进行风冷散热,间接地对荧光轮的马达进行散热;采用风冷对荧光轮本体进行散热,在荧光轮壳体适当的位置开进出风口,在进风口设置防尘过滤网,防止大颗粒灰尘进入壳体之中,污染光路中的镜片和荧光轮,用冷风带走荧光轮的热量,热风从出口由风扇吸走,实现了对荧光轮本体的主动、直接的散热。但是,采用散热器对荧光轮散热方法,金属散热器的热传导性较低,采用风冷散热对荧光轮本体的散热效果微弱;而采用在荧光轮壳体上开设进出风口的方法,冷风吹到荧光轮转盘上,会影响荧光轮的动平衡,且虽然在进风口增加防尘过滤网,但是只能防止大颗粒灰尘进出,无法避免小颗粒灰尘进入光源壳体,降低壳体的防尘效果,影响整体的光学性能。<br>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荧光轮散热装置及激光电视,以解决目前荧光轮散热技术散热效果微弱、防尘效果较低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荧光轮散热装置,包括壳体、固定支架及制冷片,其中,所述固定支架固定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壳体与所述固定支架形成密闭腔体,所述荧光轮位于所述密闭腔体内;所述荧光轮上设有荧光粉区,所述荧光粉区用于接受激光照射;所述制冷片固定于所述固定支架上,所述制冷片的冷端靠近所述荧光粉区。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激光电视,所述光源发射的激光照射至所述荧光轮的荧光粉区;所述荧光轮散热装置用于对所述荧光粉区进行散热,所述荧光轮散热装置为第一方面所述的散热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本申请提供的荧光轮散热装置包括壳体、固定支架及制冷片,其中,固定支架固定于壳体上,壳体与固定支架形成密闭腔体,荧光轮位于密闭腔体内;荧光轮上设有荧光粉区,荧光粉区用于接受激光照射;制冷片固定于固定支架上,制冷片的冷端靠近荧光粉区。荧光轮的荧光粉区受到激光直接照射,产生高温,荧光轮处于高速旋转状态,因此荧光轮形成一个圆周形热源区域,本申请提供的散热装置,制冷片的冷端靠近荧光轮的荧光粉区,采用热传导方式,荧光轮因激光照射产生温升后,利用制冷片的制冷理论,调节制冷片冷端的温度,使制冷片冷端与荧光轮荧光粉区的温差为一定值,根据辐射传热理论,通过辐射传热,荧光轮的温度传导至制冷片上,从而直接降低荧光轮的温度,避免荧光轮因温度过高发生裂纹和开胶现象,提高荧光轮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另外,壳体与固定支架形成密闭腔体,荧光轮位于密闭腔体内,密封性较好,灰尘无法进入密闭腔体,保证整体的防尘效果,从而能够保证整体的光学性能。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荧光轮散热装置的爆炸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荧光轮散热装置中壳体的半剖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荧光轮散热装置中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荧光轮散热装置中固定支架的侧视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荧光轮散热装置中制冷片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荧光轮散热装置中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荧光轮散热装置中风扇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荧光轮散热装置的装配半剖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激光投影领域中,荧光轮处于密闭壳体中,工作状态的荧光轮每分钟转速高达7000转,对荧光轮旋转的转盘散热难度大。对荧光轮马达散热,通常采用热传导方式,用铜材或者铝材制作散热器,散热器对荧光轮壳体进行紧密接触,接触面涂抹导热硅脂,采用风扇强制对流对壳体进行风冷散热,间接地对荧光轮的马达进行散热。对荧光轮旋转的转盘目前没有非常好的散热方案,有些同行业技术人员采用风冷对荧光轮本体进行散热,在荧光轮壳体适当的位置开进出风口,在进风口设置防尘过滤网,防止大颗粒灰尘进入壳体中,污染光路中的镜片和荧光轮。此种方案实现了对荧光轮本体的主动的直接的散热,用冷风带走荧光轮的热量,热风从出口由风扇吸走。但是,冷风吹荧光轮周围环境,必然对荧光轮本体的动平衡产生影响,荧光轮处于高速旋转状态,任何细微的扰动都会影响荧光轮的工作状态;进风口的防尘过滤网,虽然配合有相应的风道管路,阻止大颗粒灰尘进出壳体,但是防尘效果没有完全密封状态壳体的可靠性强;配合软管进出风的设计结构复杂,不适用于批量生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荧光轮散热装置,采用热传导方式,利用制冷片制冷理论,调节制冷片冷端的温度,使得制冷片冷端与荧光轮荧光粉区的温差为一定值,根据辐射传热理论,将荧光轮的温度传导至制冷片上,直接降低了荧光轮的温度,且能够保证整体的防尘效果。参见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荧光轮散热装置的爆炸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荧光轮散热装置包括壳体1、固定支架4及制冷片3,其中,固定支架4固定于壳体1上,壳体1与固定支架4形成密闭腔体,荧光轮2位于密闭腔体内。由壳体1与固定支架4构成的密封腔体能够保证荧光轮2的密封性要求,避免荧光轮2受到灰尘的影响,从而保证整体的光学性能。为了方便形成密闭腔体,如图2所示,在壳体1内设有腔体11,腔体11的下端设有开口,安装时,将固定支架4固定安装于腔体11的开口处,通过固定支架4将腔体11的开口封住,形成了密闭腔体,保证了荧光轮2的防尘效果。壳体1一般由对称设置的两个半壳体构成,每个半壳体包括相互垂直的壳体本体与连接件,壳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荧光轮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固定支架及制冷片,其中,/n所述固定支架固定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壳体与所述固定支架形成密闭腔体,所述荧光轮位于所述密闭腔体内;/n所述荧光轮上设有荧光粉区,所述荧光粉区用于接受激光照射;所述制冷片固定于所述固定支架上,所述制冷片的冷端靠近所述荧光粉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荧光轮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固定支架及制冷片,其中,
所述固定支架固定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壳体与所述固定支架形成密闭腔体,所述荧光轮位于所述密闭腔体内;
所述荧光轮上设有荧光粉区,所述荧光粉区用于接受激光照射;所述制冷片固定于所述固定支架上,所述制冷片的冷端靠近所述荧光粉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腔体,与所述荧光粉区相对应的腔体设有开口,所述固定支架固定于所述开口处,所述腔体与所述固定支架形成密闭腔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朝向所述壳体的端面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制冷片嵌在所述安装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端面分别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所述安装孔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面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雷邢哲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信激光显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