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卧螺沉降离心机,属于离心设备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卧螺离心机不适合实验室或研究科研单小批量物料分离,且结构不够紧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机架、进料管、罩壳、带有内腔的转鼓、螺旋推料器及设置在罩壳一侧的驱动机构,罩壳固设在机架上,转鼓的两端与罩壳转动连接且其中一端从罩壳端部伸出与驱动机构连接,该端为转鼓的伸出端,螺旋推料器位于转鼓的内腔内两者同轴设置且能相对转动,螺旋推料器的一端从转鼓的伸出端伸出与驱动机构连接,驱动机构能驱动螺旋推料器及转鼓相对旋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机架、进料管、罩壳、带有内腔的转鼓、螺旋推料器及设置在罩壳一侧的驱动机构,结构更加紧凑,能适用小批量物料分离,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卧螺沉降离心机
本技术属于离心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卧螺沉降离心机。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卧螺离心机由机架、机罩、主轴承、转鼓、螺旋、差速器、驱动系统、控制系统和安全保护系统等组成,能连续进料、分离、洗涤和卸料。广泛用于化工、轻工、制药、食品、环保等行业。其工作原理为:转鼓与螺旋以一定差速同向高速旋转,物料由进料管连续引入输料螺旋内筒,加速后进入转鼓,在离心力场作用下,较重的固相物沉积在转鼓壁上形成沉渣层。输料螺旋将沉积的固相物连续不断地推至转鼓锥端,经排渣口排出机外。较轻的液相物则形成内层液环,由转鼓大端溢流口连续溢出转鼓,经排液口排出机外。现有的卧螺离心机都比较大型,不适合实验室或研究科研单小批量物料分离,且现有的卧螺离心机结构不够紧凑,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结构紧凑,适合小批量物料分离的卧螺离心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卧螺离心机所存在的上述问题,而提出一种结构紧凑,适合小批量物料分离的卧螺沉降离心机。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卧螺沉降离心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机架、进料管、罩壳、带有内腔的转鼓、螺旋推料器及设置在罩壳一侧的驱动机构,罩壳固设在机架上,转鼓的两端与罩壳转动连接且其中一端从罩壳端部伸出与驱动机构连接,该端为转鼓的伸出端,螺旋推料器位于转鼓的内腔内两者同轴设置且能相对转动,螺旋推料器的一端从转鼓的伸出端伸出与驱动机构连接,驱动机构能驱动螺旋推料器及转鼓相对旋转。优选的,所述的螺旋推料器的形状与转鼓的形状相适配,螺旋推料器包括本体及位于本体上间隔设置的叶片,本体上开设有与转鼓内腔连通的通道,上述进料管的一端与还通道连通。优选的,所述的螺旋推料器的一端与驱动机构连接,另一端为进料端,上述通道竖直设置,上述进料管水平设置且其内端与通道连通。进料管与螺旋推料器也同轴设置,进料管的一端穿过本体与通道连通。优选的,所述的转鼓包括柱段和锥段,螺旋推料器的本体也包括柱段和锥段,通道竖直设置在本体的柱段和锥段之间。优选的,所述的转鼓的一端设置有溢流口,另一端设置有排渣口。转鼓的溢流口开设置在转鼓的柱段一端。优选的,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罩壳一侧的驱动电机及传动机构,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两个同步轮及两个尺寸大小不一样的变速轮,两个变速轮分别与转鼓及螺旋推料器连接,两个同步轮与驱动电机同轴连接并分别通过一同步带与对应的变速轮连接。驱动电机设置在罩壳的一侧,驱动电机驱动两个同步轮同时运动,两个变速轮的齿数与直径不一样,从而使得转鼓及螺旋推料器的转速不一样,螺旋推料器能形成差速相对转鼓转动。与转鼓连接的变速轮的尺寸大于与螺旋推料器连接的变速轮的尺寸。优选的,所述的罩壳呈筒状,上述转鼓及螺旋推料器与罩壳同轴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机架、进料管、罩壳、带有内腔的转鼓、螺旋推料器及设置在罩壳一侧的驱动机构,结构更加紧凑,能适用小批量物料分离,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中,1、机架;2、进料管;3、罩壳;4、转鼓;5、螺旋推料器;6、伸出端;7、本体;8、叶片;9、通道;10、第一柱段;11、第一锥段;12、溢流口;13、排渣口;14、驱动电机;15、同步轮;16、变速轮;17、大端盖;18、小端盖;19、轴承座;20、转鼓本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及图2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卧螺沉降离心机,它包括机架1、进料管2、罩壳3、带有内腔的转鼓4、螺旋推料器5及设置在罩壳3一侧的驱动机构。罩壳3呈筒状,转鼓4及螺旋推料器5位于罩壳3的腔室内与罩壳3同轴设置。罩壳3外端的直径尺寸为225mm,罩壳的长度为750mm。罩壳3固设在机架1上,转鼓4的两端与罩壳3转动连接且其中一端从罩壳3端部伸出与驱动机构连接,该端为转鼓4的伸出端6,螺旋推料器5位于转鼓4的内腔内两者同轴设置且能相对转动,螺旋推料器5的一端从转鼓4的伸出端6伸出与驱动机构连接,驱动机构能驱动螺旋推料器5及转鼓4相对旋转。转鼓4包括转鼓本体20及设置在转鼓本体20两端的大端盖17和小端盖18,罩壳3的两端均设置有一轴承座19,转鼓本体20的两端与大端盖17及小端盖18固定连接后与对应侧的轴承座19连接。本技术的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罩壳3一侧的驱动电机14及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包括两个同步轮15及两个尺寸大小不一样的变速轮16,两个变速轮16分别与转鼓4的伸出端6及螺旋推料器5的一端(从转鼓4伸出端6伸出部分)连接,两个同步轮15与驱动电机14同轴连接并分别通过一同步带与对应的变速轮16连接。驱动电机14设置在罩壳3的一侧,驱动电机14驱动两个同步轮15同时运动,两个变速轮16的齿数不一样,从而使得转鼓4及螺旋推料器5的转速不一样,螺旋推料器5能相对转鼓4转动。螺旋推料器5的形状与转鼓4的形状相适配,螺旋推料器5包括本体7及位于本体7上间隔设置的若干叶片8,本体7上开设有与转鼓4内腔连通的通道9,上述进料管2的一端与还通道9连通。螺旋推料器5充盈在转鼓4的内腔内。螺旋推料器5的一端与驱动机构连接,另一端为进料端,上述通道9竖直设置,上述进料管2水平设置且其内端与通道9连通。进料管2与螺旋推料器5也同轴设置,进料管2的一端穿过本体7与通道9连通。进料管2水平穿过轴承座19及大端盖17后与螺旋推料器5连通。转鼓本体20包括柱段(第一柱段10)和锥段(第一锥段11),螺旋推料器5的本体7也包括柱段(第二柱段)和锥段(第二锥段),通道9竖直开设在本体7的柱段和锥段之间位置。转鼓4的一端设置有溢流口12,另一端设置有排渣口13。转鼓4的溢流口12开设置在转鼓4的柱段一端,排渣口13开设在转鼓4的锥段一端。溢流口12和排渣口13与外界连通。本卧螺沉降离心机的工作原理:被分离的物料先通过进料管2及通道9进入转鼓4的内腔,驱动机构带动螺旋推料器5及转鼓4相对旋转(螺旋推料器5的转速大于转鼓4的转速)在强大的离心力场作用下,物料经锥段转鼓4(加速锥)加速后进入螺旋推料器5与锥段转鼓4间的物料分离区,比重较大的固相物料沿转鼓4内壁方向运动,积聚在转鼓4内壁的沉渣区(转鼓4小端),通过排渣口13输送出离心机;比重较小的液相物料被重相物料排挤在沉液区的表面,在锥段转鼓4的轴向分力作用下向溢流口12(轻相出口,转鼓4大端)方向运动,被分离后的轻相物料由转鼓4自身离心力甩出,并且自由汇聚后从溢流口12流出离心机。本技术采用水平进料形式,对物料的进口压力要求0.2Mpa左右。应该理解,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中,所有“包括……”均应理解为开放式的含义,也就是其含义等同于“至少含有……”,而不应理解为封闭式的含义,即其含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卧螺沉降离心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机架、进料管、罩壳、带有内腔的转鼓、螺旋推料器及设置在罩壳一侧的驱动机构,罩壳固设在机架上,转鼓的两端与罩壳转动连接且其中一端从罩壳端部伸出与驱动机构连接,该端为转鼓的伸出端,螺旋推料器位于转鼓的内腔内两者同轴设置且能相对转动,螺旋推料器的一端从转鼓的伸出端伸出与驱动机构连接,驱动机构能驱动螺旋推料器及转鼓相对旋转;所述的螺旋推料器的形状与转鼓的形状相适配,螺旋推料器包括本体及位于本体上间隔设置的叶片,本体上开设有与转鼓内腔连通的通道,上述进料管的一端与还通道连通;所述的螺旋推料器的一端与驱动机构连接,另一端为进料端,上述通道竖直设置,上述进料管水平设置且其内端与通道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卧螺沉降离心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机架、进料管、罩壳、带有内腔的转鼓、螺旋推料器及设置在罩壳一侧的驱动机构,罩壳固设在机架上,转鼓的两端与罩壳转动连接且其中一端从罩壳端部伸出与驱动机构连接,该端为转鼓的伸出端,螺旋推料器位于转鼓的内腔内两者同轴设置且能相对转动,螺旋推料器的一端从转鼓的伸出端伸出与驱动机构连接,驱动机构能驱动螺旋推料器及转鼓相对旋转;所述的螺旋推料器的形状与转鼓的形状相适配,螺旋推料器包括本体及位于本体上间隔设置的叶片,本体上开设有与转鼓内腔连通的通道,上述进料管的一端与还通道连通;所述的螺旋推料器的一端与驱动机构连接,另一端为进料端,上述通道竖直设置,上述进料管水平设置且其内端与通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英正龙,
申请(专利权)人:金华正邦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