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消化科用食管给药辅助装置,包括固定盒,其特征是:所述固定盒的一侧中部铰接转盘二的中心轴,所述转盘二的中心轴端部固定连接圆盘的一侧中心,所述圆盘的另一侧固定连接对称的固定杆,每个所述固定杆分别固定连接绑带的一端,所述固定盒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直槽,每个所述直槽内分别设置有绑带,所述固定盒的上侧设置有移动给药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消化科用食管给药辅助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消化科用食管给药辅助装置,有利于实现消化科食管给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化科用食管给药辅助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消化科用食管给药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消化科包括消化内科和消化外科,是各级医院为了诊疗消化系统疾病而设置的临床科室。治疗的疾病包括食管、胃、肠、肝、胆、胰以及腹膜、肠系膜、网膜等脏器的疾病。治疗消化道疾病时,消化道给药是目前治疗消化疾病时最常用的手段。目前,传统的输送装置由于输液的速度难以控制,会让病人感到非常痛苦,对病人造成伤害,并且由于药液温度未经加热直接输送到病人体内,会给病人的胃部带来不适感,而且很多病人在使用给药装置时,都会产生很明显的排斥反应,在给药的过程中发生呕吐等症状,呕吐时病人的身体会剧烈晃动,会对病人的消化道产生伤害,市场上的给药装置在固定上很不方便,固定后很容易脱落。此为,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消化科用食管给药辅助装置,有利于实现消化科食管给药。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专利技术目的:一种消化科用食管给药辅助装置,包括固定盒,其特征是:所述固定盒的一侧中部铰接转盘二的中心轴,所述转盘二的中心轴端部固定连接圆盘的一侧中心,所述圆盘的另一侧固定连接对称的固定杆,每个所述固定杆分别固定连接绑带的一端,所述固定盒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直槽,每个所述直槽内分别设置有绑带,所述固定盒的上侧设置有移动给药机构。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移动给药机构包括支撑板二,所述支撑板二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盒的上侧,所述支撑板二的上侧通过对称的支撑杆固定连接支撑板一,所述支撑板一的一端螺纹连接螺杆,所述螺杆的一端铰接方板二的一端,所述螺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转盘一的中心,所述方板二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圆杆一,所述圆杆一穿过所述支撑板一的另一端。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方板二的一侧固定连接方板一的一端,所述方板一的下侧固定连接储药管,所述储药管内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匹配所述储药管,所述活塞的上侧中心固定铰接螺杆二的一端,所述螺杆二螺纹连接所述方板一的中心,所述螺杆二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转盘三的中心,所述活塞的上侧固定连接对称的圆杆二的一端,每个所述圆杆二分别穿过所述方板一的一端,所述储药管的一侧固定连通进药口的一端,所述进药口的另一端螺纹连接端盖。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储药管的外侧固定连接加热器,所述储药管的下侧中心固定连通液管一的一端,所述液管一的另一端固定连通存储管的上侧中心,所述存储管的上侧一端固定连通L形液管的竖管。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存储管的下侧中心固定连通液管二的一端,所述液管二的另一端固定连通喷头。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固定盒对应所述转盘二的中心轴螺纹连接顶丝。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本装置有加热器,能够实现对药液的加热,有效的避免药液进入胃中发生不适;(2)本装置有活塞,能够实现活塞的移动,有效的根据患者胃部对药液的不同适应程度,对药液流量调节;(3)本装置有绑带,能够实现绑带的伸缩,有效的将装置固定在不同患者的头部;(4)本装置螺杆,能够实现液管二的移动,有效的根据患者的头部长短来移动不同的位置。本技术为消化科用食管给药辅助装置,有利于实现消化科食管给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三。图4为本技术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四。图5为本技术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五。图6为本技术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六。图中:1、支撑板一,2、支撑杆,3、支撑板二,4、固定盒,5、绑带,6、螺杆,7、圆杆一,8、转盘一,9、圆盘,10、固定杆,11、直槽,12、方板一,13、方板二,14、顶丝,15、转盘二,16、活塞,17、储药管,18、加热器,19、液管一,20、L形液管,21、存储管,22、液管二,23、喷头,24、进药口,25、端盖,26、圆杆二,27、螺杆二,28、转盘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如图1-图6所示,本技术包括固定盒4,所述固定盒4的一侧中部铰接转盘二15的中心轴,所述转盘二15的中心轴端部固定连接圆盘9的一侧中心,所述圆盘9的另一侧固定连接对称的固定杆10,每个所述固定杆10分别固定连接绑带5的一端,所述固定盒4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直槽11,每个所述直槽11内分别设置有绑带5,所述固定盒4的上侧设置有移动给药机构。所述移动给药机构包括支撑板二3,所述支撑板二3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盒4的上侧,所述支撑板二3的上侧通过对称的支撑杆2固定连接支撑板一1,所述支撑板一1的一端螺纹连接螺杆6,所述螺杆6的一端铰接方板二13的一端,所述螺杆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转盘一8的中心,所述方板二1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圆杆一7,所述圆杆一7穿过所述支撑板一1的另一端。所述方板二13的一侧固定连接方板一12的一端,所述方板一12的下侧固定连接储药管17,所述储药管17内设置有活塞16,所述活塞16匹配所述储药管17,所述活塞16的上侧中心固定铰接螺杆二27的一端,所述螺杆二27螺纹连接所述方板一12的中心,所述螺杆二2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转盘三28的中心,所述活塞16的上侧固定连接对称的圆杆二26的一端,每个所述圆杆二26分别穿过所述方板一12的一端,所述储药管17的一侧固定连通进药口24的一端,所述进药口24的另一端螺纹连接端盖25。所述储药管17的外侧固定连接加热器18,所述储药管17的下侧中心固定连通液管一19的一端,所述液管一19的另一端固定连通存储管21的上侧中心,所述存储管21的上侧一端固定连通L形液管20的竖管。所述存储管21的下侧中心固定连通液管二22的一端,所述液管二22的另一端固定连通喷头23。所述固定盒4对应所述转盘二15的中心轴螺纹连接顶丝14。所述螺杆6和所述螺杆二27均具有自锁功能。所述固定盒4的外层为医用橡胶。所述存储管21内设置有海绵层。所述喷头23的外侧涂有麻醉药层。所述液管二22为软管。所述液管一19中设置有单向阀(图上未画出),所述单向阀的型号为Z-CV014PPF。本技术工作流程为:初始状态为转盘一8接触支撑板一1。医务人员将绑带5放在患者的头部,将固定盒4接触患者额头,拧松顶丝14,转动转盘二15,转盘二15带动圆盘9转动,圆盘9带动固定杆10转动,固定杆10带动绑带5沿着直槽11移动的同时环绕固定杆10,当绑带5移动到合适位置固定好患者头部后,停止转动转盘二15,拧紧顶丝14,拧松端盖25,将药液通过进药口24流到储药管17中,倒入适量的药液后,拧紧端盖25,转动转盘一8,转盘一8带动螺杆6转动,螺杆6带动方板二13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消化科用食管给药辅助装置,包括固定盒(4),其特征是:所述固定盒(4)的一侧中部铰接转盘二(15)的中心轴,所述转盘二(15)的中心轴端部固定连接圆盘(9)的一侧中心,所述圆盘(9)的另一侧固定连接对称的固定杆(10),每个所述固定杆(10)分别固定连接绑带(5)的一端,所述固定盒(4)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直槽(11),每个所述直槽(11)内分别设置有绑带(5),所述固定盒(4)的上侧设置有移动给药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化科用食管给药辅助装置,包括固定盒(4),其特征是:所述固定盒(4)的一侧中部铰接转盘二(15)的中心轴,所述转盘二(15)的中心轴端部固定连接圆盘(9)的一侧中心,所述圆盘(9)的另一侧固定连接对称的固定杆(10),每个所述固定杆(10)分别固定连接绑带(5)的一端,所述固定盒(4)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直槽(11),每个所述直槽(11)内分别设置有绑带(5),所述固定盒(4)的上侧设置有移动给药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化科用食管给药辅助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移动给药机构包括支撑板二(3),所述支撑板二(3)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盒(4)的上侧,所述支撑板二(3)的上侧通过对称的支撑杆(2)固定连接支撑板一(1),所述支撑板一(1)的一端螺纹连接螺杆(6),所述螺杆(6)的一端铰接方板二(13)的一端,所述螺杆(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转盘一(8)的中心,所述方板二(1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圆杆一(7),所述圆杆一(7)穿过所述支撑板一(1)的另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化科用食管给药辅助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方板二(13)的一侧固定连接方板一(12)的一端,所述方板一(12)的下侧固定连接储药管(17),所述储药管(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翠莹,张晓慧,
申请(专利权)人:董翠莹,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