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腹腔导管二次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92468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新型腹腔导管二次固定装置,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透气贴膜和二次附着装置,在透气贴膜和二次附着装置上分别设置有同心的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二次附着装置包括与透气贴膜呈叠瓦状粘结的透气底片,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内设置有呈L型的导管,导管通过固定带粘结在底片上,且在固定带和导管之间设置有沿着导管轴向分布的黏条,固定带包括粘结在底片上的下盖片,下盖片两端均设有具有粘性层的侧带,其中一个侧带与下盖片的连接处设有与下盖片对应的上盖片,且在上盖片内侧设置有粘性层,本装置可以有效吸收穿刺点的渗液,并且能在原有的固定基础上对导管进行二次固定,有效增加了腹腔导管的稳固性,防止导管滑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腹腔导管二次固定装置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腹腔导管固定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腹腔导管二次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临床手术后,一般要进行外科引流,外科引流的目的是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出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与影响伤口愈合,同时有利于术后观察手术区内有无活动性出血或缝合处漏出,检查检测各种引流液的性状、数量和成分的变化,很多情况下都需要放置引流管,一般留置二到十天,有时长达一至数月,在引流管留置期间,保证引流管顺畅和妥善固定是手术成功、患者康复的关键,为保证引流管不滑脱,术后需要固定装置固定引流管。但是,现有的腹腔引流导管固定装置存在以下缺陷:腹腔导管二次固定比较简易,是通过抗过敏胶布修剪而成,时间久或者病人出汗容易脱胶,如果修剪宽度不适合,会造成二次固定无效,病人翻身极易牵拉导管造成脱管,穿刺点有渗液时,会将一次固定的贴膜沁湿,穿刺点端导管易滑出而脱管。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腹腔导管二次固定装置,通过透气材料将导管在原有的固定基础上进行二次固定,并且能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腹腔导管二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透气贴膜(1)和二次附着装置(2),在所述透气贴膜(1)和二次附着装置(2)上分别设置有同心的第一圆孔(6)和第二圆孔(7);/n所述二次附着装置(2)包括与透气贴膜(1)呈叠瓦状粘结的透气底片(3),所述第一圆孔(6)和第二圆孔(7)内设置有呈L型的导管(9),所述导管(9)通过固定带(4)粘结在底片(3)上,且在所述固定带(4)和导管(9)之间设置有沿着导管(9)轴向分布的黏条(8);/n所述固定带(4)包括粘结在底片(3)上的下盖片(402),所述下盖片(402)两端均设有具有粘性层的侧带(401),其中一个侧带(40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腹腔导管二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透气贴膜(1)和二次附着装置(2),在所述透气贴膜(1)和二次附着装置(2)上分别设置有同心的第一圆孔(6)和第二圆孔(7);
所述二次附着装置(2)包括与透气贴膜(1)呈叠瓦状粘结的透气底片(3),所述第一圆孔(6)和第二圆孔(7)内设置有呈L型的导管(9),所述导管(9)通过固定带(4)粘结在底片(3)上,且在所述固定带(4)和导管(9)之间设置有沿着导管(9)轴向分布的黏条(8);
所述固定带(4)包括粘结在底片(3)上的下盖片(402),所述下盖片(402)两端均设有具有粘性层的侧带(401),其中一个侧带(401)与下盖片(402)的连接处设有与下盖片(402)对应的上盖片(403),且在所述上盖片(403)内侧设置有粘性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腹腔导管二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孔(6)的直径比所述第二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婷婷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