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产高辛烷值燃料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产高辛烷值燃料的方法,特别是采用滴流床与上流式固定床反应相结合的工艺方法,能够更好的使原料转化成高辛烷值燃料,避免过度加氢,使辛烷值损失,并可以更好的减少投资,提高装置的处理量,降低装置能耗。
技术介绍
由于原油产量增长缓慢且日趋重质化,而当今世界对清洁油品需求量不断增加,且产品质量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因此,对于石油炼化企业的原油二次加工能力也相对提出更高的要求。石油炼化企业的二次加工装置主要为焦化、催化裂化、加氢和催化重整等装置。特别是对于我国,炼化企业主加工路线为催化裂化。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人们的日常生活对燃料油结构需求发生变化。近年来的国内市场,柴油消费增速明显放缓,消费柴汽比在达到2.3的高峰后不断下滑至1.51。国内面临着柴油需求过剩,而汽油需求不足的问题。为应对目前的实际情况,国内更多的炼化企业,选择多产汽油的催化裂化工艺。这样导致催化裂化柴油芳烃和氮含量高,密度大,十六烷值低,发动机点火性能差,在国外主要用于调和燃料油、非车用柴油和加热油等。特别是对于我国,炼化企业主加工路线为催化裂化。现有的催化裂化柴油主要加工路线为加氢精制或者加氢改质提高十六烷值,但没有更好的利用催化裂化柴油芳烃含量高的特点。将芳烃转化为高辛烷值燃料,是采取适度裂解浅度加氢的方法。这样就决定催化柴油加氢转化时的,加氢深度决定辛烷值的损失大小。目前,国外已有采用加氢裂化工艺技术将催化裂化轻循环油转化为超低硫柴油和高辛烷值汽油调和组分的相关报道。如:1995年N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产高辛烷值燃料的方法,包括以下内容:/n(1)加氢转化工艺装置包括加氢精制反应器和加氢转化反应器,加氢精制反应器为滴流床反应器,加氢转化反应器为上流式加氢反应器;加氢精制反应器装填加氢转化预处理催化剂,加氢转化反应器下部装填加氢烷基转移催化剂,上部装填加氢转化催化剂;/n(2)含芳烃柴油原料与氢气混合后,进入加氢精制反应器,与加氢转化预处理催化剂接触反应,得到加氢精制流出物;/n(3)步骤(2)所得加氢精制流出物,从反应器底部进入加氢转化反应器,以向上流动方式通过加氢转化反应器下部的加氢烷基转移催化剂床层,进行烷基转移反应,同时进行溶氢;/n(4)步骤(3)所得烷基转移流出物在加氢转化反应器中部进行气液分离,所得气相从反应器中部排出加氢转化反应器;所得溶氢后液相继续向上流经加氢转化反应器上部的加氢转化催化剂床层,进行加氢转化反应;/n(5)步骤(4)所得加氢转化流出物与反应器中部排出的气相在热高压分离器中进行分离,得到液相和气相,所得气相进入冷高压分离器;/n(6)步骤(5)所得热高分液相的一部分循环至加氢转化反应器底部,剩余部分热高分液相与冷高压分离器所得液相进入冷低压分离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产高辛烷值燃料的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1)加氢转化工艺装置包括加氢精制反应器和加氢转化反应器,加氢精制反应器为滴流床反应器,加氢转化反应器为上流式加氢反应器;加氢精制反应器装填加氢转化预处理催化剂,加氢转化反应器下部装填加氢烷基转移催化剂,上部装填加氢转化催化剂;
(2)含芳烃柴油原料与氢气混合后,进入加氢精制反应器,与加氢转化预处理催化剂接触反应,得到加氢精制流出物;
(3)步骤(2)所得加氢精制流出物,从反应器底部进入加氢转化反应器,以向上流动方式通过加氢转化反应器下部的加氢烷基转移催化剂床层,进行烷基转移反应,同时进行溶氢;
(4)步骤(3)所得烷基转移流出物在加氢转化反应器中部进行气液分离,所得气相从反应器中部排出加氢转化反应器;所得溶氢后液相继续向上流经加氢转化反应器上部的加氢转化催化剂床层,进行加氢转化反应;
(5)步骤(4)所得加氢转化流出物与反应器中部排出的气相在热高压分离器中进行分离,得到液相和气相,所得气相进入冷高压分离器;
(6)步骤(5)所得热高分液相的一部分循环至加氢转化反应器底部,剩余部分热高分液相与冷高压分离器所得液相进入冷低压分离器进行分离;
(7)步骤(6)所得冷低分液相进行分馏,得到汽油组分和柴油组分。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芳烃原料的初馏点为70℃~300℃,95wt%馏出温度为340℃~470℃;芳烃含量在40wt%以上,两环以上芳烃含量大于35wt%。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芳烃原料选自催化裂化柴油、芳烃抽提装置抽余油、煤液化柴油、煤焦油柴油、页岩油柴油馏分中的一种或几种。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氢转化反应器的工艺条件如下:氢分压为2.0MPa~20.0MPa,优选5.0MPa~13.0MPa;反应器入口温度为360℃~450℃,优选370℃~420℃;入口氢油体积比为300~2500,优选500~1500;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光,牛世坤,徐大海,丁贺,李士才,戴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