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症医学科急救用气管插管固定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92364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重症医学科急救用气管插管固定器,包括壳体和头带,头带两端设置有魔术贴,壳体上设置有与头带相配合的槽孔,壳体上转动连接有活动管道孔,壳体内设置有与活动管道孔相配合的第一动力传动机构,壳体内设置有与第一动力传动机构相配合的第一活动卡钳;同时,壳体内设置有第二蜗杆和第二活动卡钳,壳体内设置有与第二蜗杆和第二活动卡钳相配合的第二动力传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通过转动活动管道孔通过第一动力传动机构带动第一活动卡钳滑动,对气管插管进行固定,此外也可转动第二蜗杆调节第二活动卡钳对小直径气管插管固定;同时,头带上设置有魔术贴,可最大限度地在患者头部对壳体进行固定,极大地满足了各种患者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重症医学科急救用气管插管固定器
本技术设置一种医疗辅助设备,尤其涉及用于气管插管的固定。
技术介绍
管插管是将一特别制作的气管内导管经声门置入气管的技术,这一技术能为气道通畅、通气供养,呼吸道吸引和防止误吸等提供极佳条件。在现在医疗手术中,常常需要用到气管插管,以将氧气等输送到患者体内,气管插管在插入患者体内后需要固定,目前大多采用的是用医用胶带将气管插管粘贴固定在患者面部的方法,但是医用胶带易使患者产生过红肿、水泡等过敏反应,此外,气管插管固定后再难以调节,实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重症医学科急救用气管插管固定器,有效解决了气管插管难固定,固定后难以调节,医用胶带过敏等问题。为实现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重症医学科急救用气管插管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2和头带1,所述头带1两端设置有魔术贴,所述壳体2上设置有与头带1相配合的槽孔,所述壳体2上转动连接有活动管道孔,所述壳体2内设置有与活动管道孔相配合的第一动力传动机构,所述壳体2内设置有与第一动力传动机构相配合的第一活动卡钳9,所述壳体2上转动连接有第二蜗杆10,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与第二蜗杆10相配合的第二动力传动机构,所述壳体2内设置有与第二动力传动机构相配合的第二活动卡钳14。进一步地:所述动力传动机构包括第一齿轮4,所述第一齿轮4固接于活动管道孔外;所述壳体2内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5,所述第二齿轮5与第一齿轮4相啮合;所述壳体2内转动连接有第一蜗杆3,所述第一蜗杆3与第二齿轮5同轴固接;所述壳体2内转动连接有第一蜗轮6,所述第一蜗轮6与第一蜗杆3相啮合;所述壳体2内转动连接有一对第三齿轮7,所述第三齿轮7与第一蜗轮6同轴固接;所述壳体2内滑动连接有齿条板8,所述齿条板8与第三齿轮7相啮合;所述壳体2内设置有第一活动卡钳9,所述第一活动卡钳9与齿条板8固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动力传动机构包括第二活动卡钳14,所述壳体2内滑动连接有齿条13,所述第二活动卡钳14与齿条13固接;所述壳体2内转动连接有第四齿轮12,所述第四齿轮12与齿条13相啮合;所述壳体2内转动连接有第二蜗轮11,所述第二蜗轮11与第四齿轮12同轴固接,所述壳体2内转动连接有第二蜗杆10,所述第二蜗杆10与第二蜗轮11相啮合。进一步地:所述活动管道孔上设置有圆形滑轨,所述壳体2内设置有与活动管道孔相配合的圆形轨道槽。进一步地:所述头带1材质为弹性材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增益效果为:1、本技术构思新颖,本技术设置有第一活动卡钳9可对气管插管进行固定,避免了医用胶带过敏问题的同时也实现了固定后可调节的问题。2、本技术功能全面,本技术头带1材质为弹性材质可最大限度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同时也是对壳体2的固定,给患者提供一个更加稳定的治疗环境。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壳体内结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动力传动机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动力传动机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壳体内机构剖切图图6为本技术卡钳局部立体图图中:1、头带,2、壳体,3、第一蜗杆,4、第一齿轮,5、第二齿轮,6、第一蜗轮,7、第三齿轮,8、齿条板,9、第一活动卡钳,10,第二蜗杆,11、第二蜗轮,12、第四齿轮,13、齿条,14、第二活动卡钳。具体实施方式一种重症医学科急救用气管插管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2和头带1,所述头带1两端设置有魔术贴,所述壳体2上设置有与头带1相配合的槽孔,所述壳体2上转动连接有活动管道孔,所述壳体2内设置有与活动管道孔相配合的第一动力传动机构,所述壳体2内设置有与第一动力传动机构相配合的第一活动卡钳9;所述壳体2上转动连接有第二蜗杆10,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与第二蜗杆10相配合的第二动力传动机构,所述壳体2内设置有与第二动力传动机构相配合的第二活动卡钳14。如图1、2、3和6所示:医护人员在使用本技术时,医护人员可将头带1两端穿过壳体2上相配合的槽孔,然后将魔术贴贴合;在对气管插管固定时,可通过转动活动管道孔带动动力传动机构调节第一活动卡钳9的位置对气管插管进行定位,此外,还可以通过转动第二蜗杆10通过第二动力传动机构对直径较小的气管插管进行夹紧;本技术构思巧妙,结构新颖,头带1设置为弹性材质,可最大限度实现患者的需求,同时也可通过魔术贴微调,另一方面通过转活动管道孔实现对动气管插管的固定调节,实现了固定后可调节的目标。第一动力传动机构包括第一齿轮4,所述第一齿轮4固接于活动管道孔外;所述壳体2内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5,所述第二齿轮5与第一齿轮4相啮合;所述壳体2内转动连接有第一蜗杆3,所述第一蜗杆3与第二齿轮5同轴固接;所述壳体2内转动连接有第一蜗轮6,所述第一蜗轮6与第一蜗杆3相啮合;所述壳体2内转动连接有一对第三齿轮7,所述第三齿轮7与第一蜗轮6同轴固接;所述壳体2内滑动连接有齿条板8,所述齿条板8与第三齿轮7相啮合;所述壳体2内设置有第一活动卡钳9,所述第一活动卡钳9与齿条板8固接。如图2、3和6所示:医护人员在使用本技术时,医护人员转动活动管道孔,活动管道孔转动带动第一齿轮4转动,第一齿轮4转动带动第二齿轮5转动,第二齿轮5转动带动第一蜗杆3转动,第一蜗杆3转动带动第一蜗轮6转动,第一蜗轮6转动带动第三齿轮7转动,第三齿轮7转动带动齿条板8滑动,齿条板8滑动带动第一活动卡钳9滑动,从而实现对气管插管的调节;本技术构思新颖,实现了对气管插管的固定和调节,极大满足了患者的需求。第二动力传动机构包括第二活动卡钳14,所述壳体2内滑动连接有齿条13,所述第二活动卡钳14与齿条13固接;所述壳体2内转动连接有第四齿轮12,所述第四齿轮12与齿条13相啮合;所述壳体2内转动连接有第二蜗轮11,所述第二蜗轮11与第四齿轮12同轴固接,所述壳体2内转动连接有第二蜗杆10,所述第二蜗杆10与第二蜗轮11相啮合。如图2、4和6所示:医护人员在使用本技术时,医护人员转动第二蜗杆10,第二蜗杆10转动带动第二蜗轮11转动,第二蜗轮11转动带动第四齿轮12转动,第四齿轮12转动带动齿条13滑动,齿条13滑动带动第二活动卡钳14滑动;本技术构思新颖,第二活动卡钳14的设置可以对直径较小的气管插管进行固定。活动管道孔上设置有圆形滑轨,所述壳体2内设置有与活动管道孔相配合的圆形轨道槽,头带1材质为弹性材质。如图1所示:本技术活动构思新颖,活动管道孔通过滑轨、滑槽与壳体2转动连接,同时头带1材质为弹性材质,极大满足了各种患者的需求。本技术的工作过程为:如图1、2和6所示:医护人员在使用本技术时,医护人员将气管插管插通过活动管道孔插入患者体内,然后医护人员用头带1将壳体2固定,医护人员将头带1两端分别穿过与壳体2相配合的槽孔,然后将魔术贴贴合,然后医护人员转动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重症医学科急救用气管插管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2)和头带(1),所述头带(1)两端设置有魔术贴,所述壳体(2)上设置有与头带(1)相配合的槽孔,所述壳体(2)上转动连接有活动管道孔,所述壳体(2)内设置有与活动管道孔相配合的第一动力传动机构,所述壳体(2)内设置有与第一动力传动机构相配合的第一活动卡钳(9);所述壳体(2)上转动连接有第二蜗杆(10),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与第二蜗杆(10)相配合的第二动力传动机构,所述壳体(2)内设置有与第二动力传动机构相配合的第二活动卡钳(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症医学科急救用气管插管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2)和头带(1),所述头带(1)两端设置有魔术贴,所述壳体(2)上设置有与头带(1)相配合的槽孔,所述壳体(2)上转动连接有活动管道孔,所述壳体(2)内设置有与活动管道孔相配合的第一动力传动机构,所述壳体(2)内设置有与第一动力传动机构相配合的第一活动卡钳(9);所述壳体(2)上转动连接有第二蜗杆(10),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与第二蜗杆(10)相配合的第二动力传动机构,所述壳体(2)内设置有与第二动力传动机构相配合的第二活动卡钳(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重症医学科急救用气管插管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传动机构包括第一齿轮(4),所述第一齿轮(4)固接于活动管道孔外;所述壳体(2)内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5),所述第二齿轮(5)与第一齿轮(4)相啮合;所述壳体(2)内转动连接有第一蜗杆(3),所述第一蜗杆(3)与第二齿轮(5)同轴固接;所述壳体(2)内转动连接有第一蜗轮(6),所述第一蜗轮(6)与第一蜗杆(3)相啮合;所述壳体(2)内转动连接有一对第三齿轮(7),所述第三齿轮(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丰果
申请(专利权)人: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