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套管减压固定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9235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0:07
气管切开套管减压固定带,包括狭长的、软质的带体,所述带体上套装有可沿带体长度方向移动的减压垫,所述减压垫左右侧的带体上设置有多个可沿带体长度方向移动的辅助支腿;所述减压垫后侧设置有多个可左右移动的柱状的调节柱,所述减压垫前侧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球状的按摩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目前气管切开套管固定带存在的不易调节、不能吸汗护颈、易对颈部造成压力性损伤、更换繁琐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管切开套管减压固定带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气管切开套管减压固定带。
技术介绍
气管插管技术已成为心肺复苏及伴有呼吸功能障碍的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过程中的重要措施。气管插管术是急救工作中常用的重要抢救技术,是呼吸道管理中应用最广泛、最有效最快捷的手段之一,是医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技能,对抢救患者生命、降低病死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且能够及时吸出气管内分泌物或异物,防止异物进入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有效的人工或机械通气,防止患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气管插管是否及时直接关系着抢救的成功成否、患者能否安全转运及患者的预后情况。当对患者插入气管插管之后,只成功了一半,还需要对气管切开套管进行固定。但是,目前由于只注重对气管插管的教学和培训,忽视了对气管切开套管固定的重视,导致了目前气管切开套管固定装置远不能跟上医护人员的需要,仍存在较大的问题:1、现有固定带为普通针织绑带,需根据病人的颈部尺寸进行裁剪。2、针织绑带不能较好吸收汗液,以至于病人颈部皮肤时常处于潮湿环境,长时间可致病人皮肤潮红糜烂。3、普通针织绑带不能起到减压作用,颈部皮肤会时常受压,可形成压力性损伤。4、更换绑带时比较繁琐,且需要人工打结系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气管切开套管减压固定带,有效地解决了目前气管切开套管固定带存在的不易调节、不能吸汗护颈、易对颈部造成压力性损伤、更换繁琐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气管切开套管减压固定带,包括狭长的、软质的带体,所述带体上套装有可沿带体长度方向移动的减压垫,所述减压垫左右侧的带体上设置有多个可沿带体长度方向移动的辅助支腿;所述减压垫后侧设置有多个可左右移动的柱状的调节柱,所述减压垫前侧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球状的按摩珠。优选的,所述带体左侧后端设置有刺面魔术贴,所述带体后端中部设置有毛面魔术贴,所述带体右侧后端设置有自上而下设置有两个第一按扣,所述第一按扣左侧的带体后端自上而下设置有两个第二按扣,所述第一按扣和所述第二按扣配合连接。优选的,所述减压垫左右侧均设置有定位带,所述定位带前侧均设置有刺面魔术贴。优选的,所述带体中部左右侧均开有狭长的调节槽,所述辅助支腿位于所述调节槽内;所述辅助支腿包括设置在后侧的扁平状的挡片,所述挡片前端固定连接有柱状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前端固定连接有盘状的按摩盘。优选的,所述减压垫包括设置在前侧的吸水层,所述吸水层后侧设置有弹性层,所述弹性层顶端向下开有贯通的、均匀分布的通气孔。优选的,所述减压垫后侧上下部均设置有滑动带,所述滑动带首尾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减压垫的后侧左右端,所述调节柱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连接耳,所述调节柱通过连接耳定位在两个滑动带上。优选的,所述减压垫后侧中部固定连接有两个调整带,所述调整带活动端前侧均设置有刺面魔术贴,所述减压垫后侧中部左右侧均设置有毛面魔术贴。本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装置通过魔术贴和按扣的设置可以便捷地调节长度,不再需要人工裁剪固定带,适用于每个气管切开病人的颈部尺寸。2、本装置一端采取按扣形式进行固定,另一端采取粘贴方式进行固定,简单可靠,不再需要人工系带打结,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3、本装置既可以妥善固定气切套管,亦可以吸收汗液、降低颈部皮肤受压,有效避免了患者颈部皮肤受损,提高了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增加了舒适感,减少了因为护理不当造成的患者身心受损。4、本装置有效地减少了护士工作量,并降低了气切套管固定的难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气管切开套管减压固定带的第一轴测图。图2为本技术的气管切开套管减压固定带的第二轴测图。图3为本技术的气管切开套管减压固定带的带体及辅助支腿的轴测图。图4为本技术的气管切开套管减压固定带的减压垫的轴测图。图5为本技术的气管切开套管减压固定带的去掉调节柱的轴测图。图6为本技术的气管切开套管减压固定带的调节柱的轴测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6所示,本技术提供气管切开套管减压固定带,包括狭长的、软质的带体1,所述带体1上套装有可沿带体1长度方向移动的减压垫2,所述减压垫2左右侧的带体1上设置有多个可沿带体1长度方向移动的辅助支腿4;所述减压垫2后侧设置有多个可左右移动的柱状的调节柱8,所述减压垫2前侧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球状的按摩珠9。带体1通过将其两端固定在患者的气管切开套管上,并缠绕于患者的颈部,稳定的将气管切开套管固定好。减压垫2既可用于吸汗,也减少了颈部受压,减少了患者颈部的皮肤受损。辅助支腿4用于保护颈部的左右侧,防止颈部左右侧因为长时间受压而缺氧坏死。调节柱8用于患者躺下或者靠着时的颈部位置调节,通过调整多个调节柱8的左右位置,来使得患者的头部处于一个舒适的位置和角度。所述带体1左侧后端设置有刺面魔术贴,所述带体1后端中部设置有毛面魔术贴,所述带体1右侧后端设置有自上而下设置有两个第一按扣11,所述第一按扣11左侧的带体1后端自上而下设置有两个第二按扣12,所述第一按扣11和所述第二按扣12配合连接。带体1在安装时,首先将带体1的右侧通过第一按扣11和第二按扣12固定在气管起开套管的一侧。然后将带体1的另一端绕过患者的颈部后,根据患者的体型调节至合适的伸出长度,使用魔术贴定位。所述减压垫2左右侧均设置有定位带13,所述定位带13前侧均设置有刺面魔术贴。定位带13可以贴于带体1后端中部的毛面魔术贴的任意位置,便于将所述减压垫2定位。所述带体1中部左右侧均开有狭长的调节槽3,所述辅助支腿4位于所述调节槽3内;所述辅助支腿4包括设置在后侧的扁平状的挡片,所述挡片前端固定连接有柱状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前端固定连接有盘状的按摩盘。按摩盘的表面可以设置多个颗粒状突起,用于防止患者的面颊或者颈部缺氧。辅助支腿4的位置是可以调节的,且便于拆卸和加装,因为带体1为软质,故只有在带体1被拉伸时才能辅助支腿4才能被安装上,因此,可以在带体1安装后根据患者的需要和实际情况将合适数量的辅助支腿4装于调节槽3内,并且按摩盘朝着患者的颈部或者面颊。辅助支腿4的材质可选为硅胶或乳胶。所述减压垫2包括设置在前侧的吸水层5,所述吸水层5后侧设置有弹性层6,所述弹性层6顶端向下开有贯通的、均匀分布的通气孔10。减压垫2的中部自左向右开有贯通的滑孔,用于在所述带体1上的位置移动。吸水层5可以选用纱布或者是海绵。按摩珠9的实质为吸水层5的表面设置的球状的凸起。弹性层的材质可选为硅胶或者是乳胶,用于吸收挤压的压力,减少患者的颈部受压。通气孔10用于增大弹性层6的弹性,且增加了弹性层6的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气管切开套管减压固定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狭长的、软质的带体(1),所述带体(1)上套装有可沿带体(1)长度方向移动的减压垫(2),所述减压垫(2)左右侧的带体(1)上设置有多个可沿带体(1)长度方向移动的辅助支腿(4);所述减压垫(2)后侧设置有多个可左右移动的柱状的调节柱(8),所述减压垫(2)前侧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球状的按摩珠(9)。/n

【技术特征摘要】
1.气管切开套管减压固定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狭长的、软质的带体(1),所述带体(1)上套装有可沿带体(1)长度方向移动的减压垫(2),所述减压垫(2)左右侧的带体(1)上设置有多个可沿带体(1)长度方向移动的辅助支腿(4);所述减压垫(2)后侧设置有多个可左右移动的柱状的调节柱(8),所述减压垫(2)前侧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球状的按摩珠(9)。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切开套管减压固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带体(1)左侧后端设置有刺面魔术贴,所述带体(1)后端中部设置有毛面魔术贴,所述带体(1)右侧后端设置有自上而下设置有两个第一按扣(11),所述第一按扣(11)左侧的带体(1)后端自上而下设置有两个第二按扣(12),所述第一按扣(11)和所述第二按扣(12)配合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管切开套管减压固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垫(2)左右侧均设置有定位带(13),所述定位带(13)前侧均设置有刺面魔术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切开套管减压固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带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芝兰卫晓静景梦娟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