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过滤作用的气管导管延长管,包括延长管,延长管上固接有呼吸机接头,延长管还固接有弧形导管;弧形导管固接有进气导管和出气导管;进气导管上设有进气过滤阀,进气导管固接有直导管,直导管上设有气管导管接头;进气导管内还设有进气单向阀;出气导管固接有出气过滤阀,出气过滤阀固接有积痰导管,积痰导管与直导管连接;积痰导管上连接密封装置,密封装置可拆卸连接有储痰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有过滤作用的气管导管延长管,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的气管导管延长管没有过滤作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过滤作用的气管导管延长管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过滤作用的气管导管延长管。
技术介绍
患者在使用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时,有时会需要转身和移动,这时由于气管导管长度不够经常会牵拉到气管导管,这将导致气管导管牵扯患者喉部,甚至从患者喉部脱离,最终产生严重后果,为了方便患者使用,此时需要用到气管导管延长管,气管导管两端分别与呼吸机和气管导管连接,通过配合使用气管导管延长管,方便患者在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时的转身等体位变动,现有技术中的气管导管延长管能够连接呼吸机和气管导管,同时还可以用于吸痰,但是现有技术的气管导管延长管没有过滤作用,患者呼出的气体中含有大量致病菌,进入呼吸机后易造成交叉感染,临床上往往对患者呼出气体的污染未加重视,为了切断患者呼出气体中致病菌对呼吸机的污染,防止交叉感染,急需一种有过滤作用的气管导管延长管用于解决过滤患者呼出的气体。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有过滤作用的气管导管延长管,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的气管导管延长管没有过滤作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有过滤作用的气管导管延长管,包括延长管,延长管的一端固接有呼吸机接头,延长管的另一端还固接有弧形导管;所述弧形导管远离延长管的一端固接有进气导管和与进气导管相对应的出气导管;所述进气导管固接有进气过滤阀,进气过滤阀固接有直导管,直导管上设有气管导管接头;所述进气导管内还设有进气单向阀;所述出气导管内设有出气单向阀,出气导管固接有出气过滤阀,出气过滤阀固接有积痰导管,积痰导管与直导管连接;所述积痰导管上设有积痰管,积痰管固接有密封装置,密封装置可拆卸连接有储痰罐。进一步地,所述进气过滤阀与出气过滤阀结构相同,进气过滤阀包括第一过滤腔,第一过滤腔上设有第一过滤孔,第一过滤腔呈圆锥形;第一过滤腔还固接有第二过滤腔,第二过滤腔上设有出气孔,第二过滤腔固接有过滤桶,过滤桶上设有第二过滤孔。进一步地,所述气管导管接头包括与直导管固接的接头内圈,接头内圈上套接有接头外圈;所述接头外圈上设有与接头内圈相配合的凸起;所述呼吸机接头与气管导管接头结构相同。进一步地,所述进气单向阀包括与进气导管固接的阀门圈,进气导管内还固接有第二限位板,阀门圈和第二限位板均设有内圈孔,第二限位板固接有第二压缩弹簧,第二压缩弹簧固接有阀门球,阀门球与阀门圈的内圈孔配合。进一步地,所述密封装置包括固接于积痰管的密封腔,密封腔内设有与密封腔内壁配合的上端板,上端板上设有连接杆,连接杆上固接有下端板,所述下端板上固接有与密封腔相配合的第一压缩弹簧;所述密封腔下还固接有导向筒,下端板与导向筒滑动连接,下端板上设有积痰孔。进一步地,所述储痰罐包括与积痰管可拆卸连接的储痰腔,储痰腔内设有与下端板配合的限位块;所述储痰腔上端还设有一对卡块;所述密封腔外部还设有与卡块相配合的滑槽,密封腔外部套设有与滑槽垂直设置的限位圈,限位圈与密封腔转动连接,限位圈上设有与卡块相配合的卡槽。进一步地,所述出气单向阀包括出气导管内固接的导向板,导向板上设有圆孔,圆孔内穿设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一端固接有第一限位板,导向杆另一端固接有阀门板,出气导管内还固接有与阀门板相配合的外阀圈,导向板和外阀圈上均设有圆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方便,通过进气过滤阀和进气过滤阀的设置,保证患者吸气时气体的干净以及患者呼出气体的无菌;通过呼吸机接头和气管导管接头的设置,实现连接呼吸机和气管导管的功能,同时可以保证气管导管延长管的转动;通过进气单向阀和出气单向阀的设置,保证患者通过不同管道进行呼气和进气;通过储痰罐的设置,保证不破坏气管导管延长管密封性的同时实现吸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轴测图;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的气管导管接头轴测图;图4为本技术的出气阀门轴测图;图5为本技术的进气过滤阀轴测图;图6为本技术的储痰罐剖面图;图7为本技术的进气阀门轴测图;图中:1、气管导管接头,2、储痰罐,3、积痰导管,4、出气过滤阀,5、进气过滤阀,6、出气导管,7、进气导管,8、弧形导管,9、延长管,10、呼吸机接头,11、出气过滤阀阀体,12、出气单向阀,13、进气过滤阀阀体,14、进气单向阀,15、接头外圈,16、接头内圈,17、第一限位板,18、导向板,19、导向杆,20、外阀圈,21、阀门板,22、过滤桶,23、第二过滤孔,24、出气孔,25、第一过滤腔,26、第一过滤孔,27、储痰腔,28、限位块,29、下端板,30、第一压缩弹簧,31、卡块,32、限位圈,33、上端板,34、密封腔,35、连接杆,36、阀门圈,37、阀门球,38、第二压缩弹簧,39、第二限位板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有过滤作用的气管导管延长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延长管9,延长管9的一端固接有呼吸机接头10,延长管9的另一端还固接有弧形导管8;所述弧形导管8远离延长管的一端固接有进气导管7和与进气导管相对应的出气导管;所述进气导管7固接有进气过滤阀5,进气过滤阀5固接有直导管,直导管上设有气管导管接头1;所述进气导管7内还设有进气单向阀14;所述出气导管6内设有出气单向阀12,出气导管6固接有出气过滤阀4,出气过滤阀4固接有积痰导管3,积痰导管3与直导管连接;所述积痰导管3上设有积痰管,积痰管固接有密封装置,密封装置可拆卸连接有储痰罐2。本技术在使用时,将呼吸机接头10和气管导管接头1分别与呼吸机和气管导管连接,同时可以转动气管导管延长管;呼吸机中的气体沿延长管9进入弧形导管8,气体从弧形导管8进入进气导管7,气体从进气导管7进入进气过滤阀5;气体通过进气单向阀14进入直导管,最后通过气管导管延长管9进入气管导管;反之,患者呼出的气体通过气管导管接头1进入直导管,气体通过直导管进入积痰导管3;伴随呼出气体的痰液经积痰导管3流入储痰罐2;气体经积痰导管3进入出气过滤阀4,然后通过出气单向阀12;气体通过出气单向阀12进入弧形导管8,最后通过延长管9进入呼吸机。如图5所示,所属进气过滤阀4与进气过滤阀5结构相同,所述进气过滤阀5包括第一过滤腔25,第一过滤腔25上设有第一过滤孔26,第一过滤腔25呈圆锥形,第一过滤腔25还固接有第二过滤腔,第二过滤腔上设有出气孔24,第二过滤腔固接有过滤桶22,过滤桶22上设有第二过滤孔23。本技术在使用时,气体通过第一过滤孔26进入第一过滤腔25,气体经过第一过滤腔25从出气孔24排出,气体进而通过第二过滤孔23进入过滤桶22;气体从过滤桶22排出。如图3所示,所述气管导管接头1包括与直导管固接的接头内圈16,接头内圈16上套接有接头外圈15;所述接头外圈15上设有与接头内圈16相配合的凸起。本技术在使用时将气管导管插入接头外圈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过滤作用的气管导管延长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延长管(9),延长管(9)的一端固接有呼吸机接头(10),延长管(9)的另一端还固接有弧形导管(8);所述弧形导管(8)远离延长管的一端固接有进气导管(7)和与进气导管相对应的出气导管;所述进气导管(7)固接有进气过滤阀(5),进气过滤阀(5)固接有直导管,直导管上设有气管导管接头(1);所述进气导管(7)内还设有进气单向阀(14);所述出气导管(6)内设有出气单向阀(12),出气导管(6)固接有出气过滤阀(4),出气过滤阀(4)固接有积痰导管(3),积痰导管(3)与直导管连接;所述积痰导管(3)上设有积痰管,积痰管固接有密封装置,密封装置可拆卸连接有储痰罐(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过滤作用的气管导管延长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延长管(9),延长管(9)的一端固接有呼吸机接头(10),延长管(9)的另一端还固接有弧形导管(8);所述弧形导管(8)远离延长管的一端固接有进气导管(7)和与进气导管相对应的出气导管;所述进气导管(7)固接有进气过滤阀(5),进气过滤阀(5)固接有直导管,直导管上设有气管导管接头(1);所述进气导管(7)内还设有进气单向阀(14);所述出气导管(6)内设有出气单向阀(12),出气导管(6)固接有出气过滤阀(4),出气过滤阀(4)固接有积痰导管(3),积痰导管(3)与直导管连接;所述积痰导管(3)上设有积痰管,积痰管固接有密封装置,密封装置可拆卸连接有储痰罐(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过滤作用的气管导管延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过滤阀与出气过滤阀结构相同,进气过滤阀(5)包括第一过滤腔(25),第一过滤腔(25)上设有第一过滤孔(26),第一过滤腔(25)呈圆锥形;第一过滤腔(25)还固接有第二过滤腔,第二过滤腔上设有出气孔(24),第二过滤腔固接有过滤桶(22),过滤桶(22)上设有第二过滤孔(2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过滤作用的气管导管延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导管接头(1)包括与直导管固接的接头内圈(16),接头内圈(16)上套接有接头外圈(15);所述接头外圈(15)上设有与接头内圈(16)相配合的凸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过滤作用的气管导管延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单向阀(14)包括与进气导管(7)固接的阀门圈(36),进气导管(7)内还固接有第二限位板(3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綦欣竹,刘庆,王琼,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