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氢脱除渣油中金属杂质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烃类加氢处理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加氢脱除渣油中金属杂质的方法。
技术介绍
渣油加氢技术是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使渣油和氢气进行催化反应,脱除渣油分子中硫、氮和金属等有害杂质,同时,渣油中部分较大的分子裂解并加氢,变成分子较小的理想组分。相比于其它渣油加工技术,固定床加氢处理技术的投资和操作费用低,运行安全简单,是迄今为止工业应用最多和技术最成熟的渣油加工技术。固定床渣油加氢装置可为催化裂化装置提供合格进料,同时生成部分汽、柴油等轻质产品。由于渣油原料密度大、粘度大,不利于渣油原料在渣油加氢处理催化剂孔道中扩散,特别是原料中的胶质、沥青质等大分子物质无法进入催化剂微孔也就无法反应转化为小分子物质,这样不但影响了渣油加氢反应中的杂质脱除率及脱残炭率,还影响催化剂使用寿命、操作稳定性。原料粘度越大,系统压降及物流波动就越大,操作稳定性就越差。再者,由于渣油中金属含量高、残炭值高,在转化率较低时就会出现沥青质聚沉现象,导致催化剂积炭而快速失活,缩短装置操作周期。目前,渣油加氢装置原料为了控制适当原料粘度等指标,通过掺炼低密度、低粘度、低残炭的轻质油品(例如焦化蜡油、催化裂化柴油和循环油、瓦斯油等)来调整原料粘度、残炭等加工指标,达到装置加工要求。CN106367113A公开了一种渣油加氢处理方法。该方法使用渣油固定床加氢装置,渣油原料掺入劣质轻质油品,依次通过加氢保护剂、加氢脱金属催化剂、加氢脱硫催化剂、加氢脱氮催化剂和加氢脱残炭催化剂,产物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渣油加氢脱金属方法,进料包括渣油原料、氢气和物料粘度调节助剂,其特征在于:物料粘度调节助剂包括乙烯焦油,进料经过加氢脱金属反应区进行加氢处理反应,得到加氢流出物;所述加氢脱金属反应区至少装填有第一加氢脱金属催化剂,所述第一加氢脱金属催化剂包括载体组分和加氢活性金属组分,其中载体组分包括炭和氧化铝。/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渣油加氢脱金属方法,进料包括渣油原料、氢气和物料粘度调节助剂,其特征在于:物料粘度调节助剂包括乙烯焦油,进料经过加氢脱金属反应区进行加氢处理反应,得到加氢流出物;所述加氢脱金属反应区至少装填有第一加氢脱金属催化剂,所述第一加氢脱金属催化剂包括载体组分和加氢活性金属组分,其中载体组分包括炭和氧化铝。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氢脱金属催化剂中,以第一加氢脱金属催化剂的重量为基准,所述载体组分的含量为82%~93%;所述载体组分中,炭含量为5wt%~40wt%,进一步优选为10wt%~40wt%,氧化铝含量为60wt%~95wt%,进一步优选为60wt%~90wt%。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第一加氢脱金属催化剂的重量为基准,加氢活性金属以氧化物计的质量含量为7%~18%,其中优选为第VIB族金属以氧化物计的质量含量为5%~17%,第VIII族金属以氧化物计的质量含量为0.5%~6.0%。
4.按照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氢脱金属催化剂的性质如下:比表面积为120~175m2/g,孔容为0.80~1.25mL/g,可几孔直径12~35nm,优选为15~25nm,孔直径小于15nm所占的孔容为总孔容的10%以下,孔直径15-100nm所占的孔容为总孔容的50%~80%,优选为50%~70%,孔直径100-1000nm所占的孔容为总孔容的10%~30%,优选为18%~30%,孔直径大于1000nm所占的孔容为总孔容的3%~15%,优选为5%~15%。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氢脱金属反应区中,第一加氢脱金属催化剂装填在加氢脱金属反应区的最上游;第一加氢脱金属催化剂的装填体积占加氢脱金属反应区催化剂总体积的10%~70%,优选为15%~40%。
6.按照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氢脱金属反应区中,在第一加氢脱金属催化剂的下游装填第二加氢脱金属催化剂。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氢脱金属反应区中,第二加氢脱金属催化剂中活性金属的含量比第一加氢脱金属催化剂中活性金属含量多,优选多1.0~10.0个百分点。
8.按照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氢脱金属反应区中,在第一加氢脱金属催化剂中间和/或第二加氢脱金属催化剂中间装填加氢保护剂;所述加氢脱金属反应区中,加氢保护剂的装填体积占加氢脱金属反应区中催化剂总装填体积的1%~12%,优选为2%~10%。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氢脱金属反应区,按液相物流方向,依次装填第一加氢脱金属催化剂、第一加氢保护剂、第一加氢脱金属催化剂、第二加氢脱金属催化剂、第二加氢保护剂、第二加氢脱金属催化剂;其中,第一加氢保护剂的装填体积是第一加氢脱金属催化剂装填体积的1%~16%,优选为2%~15%;进一步地,第一加氢保护剂上游第一加氢脱金属催化剂占第一加氢脱金属催化剂总体积的25%~80%,优选为25%~75%;进一步地,第二加氢保护剂的装填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洪广,耿新国,刘铁斌,翁延博,金建辉,蒋立敬,袁胜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