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无创呼吸机压力发生器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92300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0:07
新生儿无创呼吸机压力发生器固定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无创呼吸机压力发生器固定后无法进行精细调整的问题;包括开口向上且前后方向的U形板,U形板内设有开口向上且可前后移动的U形杆,U形板左右两侧壁上分别开设有前后方向的滑槽,U形杆上侧转动连接有左右轴向的转轴,U形杆内设有与转轴固定连接且前后方向的固定板,转轴与滑槽滑动连接,转轴右端从滑槽内伸出,固定板右端设有束缚带;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生儿无创呼吸机压力发生器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新生儿科医疗辅助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新生儿无创呼吸机压力发生器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在新生儿医疗领域,无创呼吸机的使用日益受到重视,使用几率及时间越来越多,对无创呼吸机压力发生器固定的优劣,直接影响了临床治疗效果。目前的固定方式是将无创呼吸机压力发生器与面罩连接,患儿额头对无创呼吸机压力发生器起到支撑作用;但是在固定完成后无法根据患儿的体位、鼻塞和面罩的位置,进行精细调整,影响临床治疗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新生儿无创呼吸机压力发生器固定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无创呼吸机压力发生器固定后无法进行精细调整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开口向上且前后方向的U形板,U形板内设有开口向上且可前后移动的U形杆,U形板左右两侧壁上分别开设有前后方向的滑槽,U形杆上侧转动连接有左右轴向的转轴,U形杆内设有与转轴固定连接且前后方向的固定板,转轴与滑槽滑动连接,转轴右端从滑槽内伸出,固定板右端设有束缚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螺杆与U形杆啮合带动固定板前后移动,使无创呼吸机压力发生器在固定后可依据患儿需要前后移动,旋钮通过转轴带动固定板转动,使无创呼吸机压力发生器固定后可依据患儿需要调节角度,棘轮与棘爪配合使无创呼吸机压力发生器的角度被调节后无法发生变化,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轴测图。图2是本技术的剖切轴测图。图3是本技术图2中A的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图2中B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由图1至图4给出,包括开口向上且前后方向的U形板1,U形板1内设有开口向上且可前后移动的U形杆2,U形板1左右两侧壁上分别开设有前后方向的滑槽3,U形杆2上侧转动连接有左右轴向的转轴4,U形杆2内设有与转轴4固定连接且前后方向的固定板5,转轴4与滑槽3滑动连接,转轴4右端从滑槽3内伸出,固定板5右端设有束缚带6。为了使U形杆2前后移动,所述的U形板1内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螺杆7,螺杆7与U形杆2螺纹连接,螺杆7前端贯穿U形板1且同手设有手轮8。为了使转轴4转动,所述的U形板1右表面设有可前后滑动的固定壳9,转轴4右端位于固定壳9内,转轴4右侧同轴设有位于固定壳9内且可前后移动的棘轮10,棘轮10右端设有套装在转轴4上的旋钮11,旋钮11右端贯穿固定壳9。为了限制棘轮10前后移动的位置,所述的转轴4右侧开设有位于固定壳9内且左右方向的限位槽12,限位槽12内滑动连接有左右方向的限位块13,限位块13与棘轮10固定连接,为了使转轴4转动的角度固定,所述的固定壳9下侧壁上设有可与棘轮10啮合的棘爪14,转轴4上套装有位于棘轮10左端与固定壳9之间的弹簧15。为了防止固定壳9转动,所述的U形板1右侧壁上开设有两个前后方向的移动槽16,两个移动槽16内分别滑动连接有左右方向的滑动块17,两个滑动块17与固定壳9固定连接。为了将本装置固定在患儿额头上,所述的U形板1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固定带18,U形板1下表面为贴合患儿额头的弧形面。本技术在使用时,使用固定带18将本装置固定在患儿额头上,将无创呼吸机压力发生器放在固定板5上端,拉动束缚带6自由端,将无创呼吸机压力发生器固定在固定板5上;当无创呼吸机压力发生器被固定在固定板5上后,依据患儿患儿的体位、鼻塞和面罩的位置,需要前后移动无创呼吸机压力发生器的位置时,可通过转动手轮8实现,例如:向前移动无创呼吸机压力发生器时,顺时针转动手轮8,手轮8带动螺杆7顺时针转动,螺杆7经啮合带动U形杆2向前移动,U形杆2经转轴4带动固定板5向前移动,固定板5带动无创呼吸机压力发生器向前移动,转轴4带动固定壳9向前移动,固定壳9带动两个滑动块17向前移动,当固定板5向前移动到合适位置时,停止转动手轮8,此时无创呼吸机压力发生器向前移动的位置被固定;依据患儿患儿的体位、鼻塞和面罩的位置需要调节无创呼吸机压力发生器的角度时,可通过旋钮11控制,例如:需要调节无创呼吸机压力发生器前端向上抬起时,向左推动旋钮11,旋钮11带动棘轮10向左移动并挤压弹簧15,棘轮10带动限位块13向左移动并与棘爪14脱离,当限位块13的左端面与限位槽12左侧壁接触时,停止推动旋钮11,顺时针转动旋钮11,旋钮11带动棘轮10顺时针转动,棘轮10经限位块13带动转轴4顺时针转动,转轴4带动固定板5前端向上抬起,固定板5带动需要调节无创呼吸机压力发生器前端向上抬起,当需要调节无创呼吸机压力发生器前端达到需要抬起的角度时,停止转动旋钮11并松开旋钮11,棘轮10在弹簧15的作用下向右移动,棘轮10带动限位块13与旋钮11向右移动并逐渐与棘爪14啮合,当限位块13有端面与限位槽12右侧壁接触时,棘轮10停止向右移动,此时棘轮10与棘爪14啮合,棘轮10无法转动,此时需要调节无创呼吸机压力发生器前端抬起角度被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螺杆与U形杆啮合带动固定板前后移动,使无创呼吸机压力发生器在固定后可依据患儿需要前后移动,旋钮通过转轴带动固定板转动,使无创呼吸机压力发生器固定后可依据患儿需要调节角度,棘轮与棘爪配合使无创呼吸机压力发生器的角度被调节后无法发生变化,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新生儿无创呼吸机压力发生器固定装置,包括开口向上且前后方向的U形板(1),其特征在于,U形板(1)内设有开口向上且可前后移动的U形杆(2),U形板(1)左右两侧壁上分别开设有前后方向的滑槽(3),U形杆(2)上侧转动连接有左右轴向的转轴(4),U形杆(2)内设有与转轴(4)固定连接且前后方向的固定板(5),转轴(4)与滑槽(3)滑动连接,转轴(4)右端从滑槽(3)内伸出,固定板(5)右端设有束缚带(6)。/n

【技术特征摘要】
1.新生儿无创呼吸机压力发生器固定装置,包括开口向上且前后方向的U形板(1),其特征在于,U形板(1)内设有开口向上且可前后移动的U形杆(2),U形板(1)左右两侧壁上分别开设有前后方向的滑槽(3),U形杆(2)上侧转动连接有左右轴向的转轴(4),U形杆(2)内设有与转轴(4)固定连接且前后方向的固定板(5),转轴(4)与滑槽(3)滑动连接,转轴(4)右端从滑槽(3)内伸出,固定板(5)右端设有束缚带(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生儿无创呼吸机压力发生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U形板(1)内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螺杆(7),螺杆(7)与U形杆(2)螺纹连接,螺杆(7)前端贯穿U形板(1)且同手设有手轮(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生儿无创呼吸机压力发生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U形板(1)右表面设有可前后滑动的固定壳(9),转轴(4)右端位于固定壳(9)内,转轴(4)右侧同轴设有位于固定壳(9)内且可前后移动的棘轮(10),棘轮(10)右端设有套装在转轴(4)上的旋钮(11),旋钮(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凯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市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