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替代口对口人工呼吸的通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9227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替代口对口人工呼吸的通气装置,包括进气管、出气管以及一对鼻连接管,三者均为中空硅胶软管,且其为连通状态,在进气管与出气管顶端设置单向阀,在鼻连接管一端管壁设置圆环状鼻塞件,与鼻孔内壁贴合,进气管底端设置唇下密封垫片与唇外密封垫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避免了口与口直接接触,而且进行人工呼吸时不需要捏住鼻梁或者抬下颌,避免二次受伤,结构简单,易于携带;同时出气管位于施救者耳部,易于感受呼出气流,可以作为通气成功的指标之一,吹气时口鼻联通同时通气,避免因为单一口、鼻堵塞导致的通气失败,设置单向阀确定气流方向,避免施救者吹气端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替代口对口人工呼吸的通气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具
,特别涉及一种替代口对口人工呼吸的通气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抢救呼吸心跳骤停的人员时,经常会用到人工呼吸,人工呼吸,是一种用于自主呼吸停止时的急救方法。通过徒手或机械装置使空气有节律地进入肺内,然后利用胸廓和肺组织的弹性回缩力使进入肺内的气体呼出。如此周而复始以代替自主呼吸,在对自主呼吸停止的人员进行救治时,施救人员首先会采用人工呼吸对人员进行救治。但是,直接的口对口人工吹气法存在如下缺点:一是不卫生,尤其对一些患有某些急慢性传染性疾病或有机磷农药中毒等引起的呼吸骤停的患者,采用该方式进行人工呼吸容易造成抢救人员交叉感染,很多施救者不大接受这种方法;二是当患者鼻端或者下颚受伤时,施救者再捏住鼻梁或者抬下颚的过程中容易造成二次受伤;三是口对口人工呼吸过程中,施救者吹起时气体容易从一侧泄漏,起不到肺通气目的,而且操作方法较为复杂,很多人不能完全掌握。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替代口对口人工呼吸的通气装置,避免口与口直接接触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替代口对口人工呼吸的通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管(1)、出气管(2)以及一对鼻连接管(3),所述一对鼻连接管同向设置,其一端均与所述出气管(2)下端连通,其连通处与所述进气管(1)管壁也连通,所述出气管(2)上端设置有第一单向阀(5),其仅可向外打开,所述进气管(1)上端设置有第二单向阀(6),其仅可向内打开,所述鼻连接管(3)远离出气管(2)一端外壁固定有圆环状的鼻塞件(4),其可与鼻孔内壁贴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替代口对口人工呼吸的通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管(1)、出气管(2)以及一对鼻连接管(3),所述一对鼻连接管同向设置,其一端均与所述出气管(2)下端连通,其连通处与所述进气管(1)管壁也连通,所述出气管(2)上端设置有第一单向阀(5),其仅可向外打开,所述进气管(1)上端设置有第二单向阀(6),其仅可向内打开,所述鼻连接管(3)远离出气管(2)一端外壁固定有圆环状的鼻塞件(4),其可与鼻孔内壁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替代口对口人工呼吸的通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1)下端管壁设置有唇下密封垫片(7)与唇外密封垫片(8),所述唇下密封垫片(7)设置于唇外密封垫片(8)下方,所述唇下密封垫片(7)固定于进气管(1)下端管壁,所述唇外密封垫片(8)滑动连接于进气管(1)管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替代口对口人工呼吸的通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唇下密封垫片(7)为椭圆形,其长轴与所述鼻连接管(3)垂直,唇外密封垫片(8)设为圆形,所述唇下密封垫片(7)与唇外密封垫片(8)中间均设为圆形中空状,其圆形直径与进气管(1)直径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替代口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意杜叶平石岩孙传福
申请(专利权)人: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淮安仁慈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