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替代口对口人工呼吸的通气装置,包括进气管、出气管以及一对鼻连接管,三者均为中空硅胶软管,且其为连通状态,在进气管与出气管顶端设置单向阀,在鼻连接管一端管壁设置圆环状鼻塞件,与鼻孔内壁贴合,进气管底端设置唇下密封垫片与唇外密封垫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避免了口与口直接接触,而且进行人工呼吸时不需要捏住鼻梁或者抬下颌,避免二次受伤,结构简单,易于携带;同时出气管位于施救者耳部,易于感受呼出气流,可以作为通气成功的指标之一,吹气时口鼻联通同时通气,避免因为单一口、鼻堵塞导致的通气失败,设置单向阀确定气流方向,避免施救者吹气端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替代口对口人工呼吸的通气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具
,特别涉及一种替代口对口人工呼吸的通气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抢救呼吸心跳骤停的人员时,经常会用到人工呼吸,人工呼吸,是一种用于自主呼吸停止时的急救方法。通过徒手或机械装置使空气有节律地进入肺内,然后利用胸廓和肺组织的弹性回缩力使进入肺内的气体呼出。如此周而复始以代替自主呼吸,在对自主呼吸停止的人员进行救治时,施救人员首先会采用人工呼吸对人员进行救治。但是,直接的口对口人工吹气法存在如下缺点:一是不卫生,尤其对一些患有某些急慢性传染性疾病或有机磷农药中毒等引起的呼吸骤停的患者,采用该方式进行人工呼吸容易造成抢救人员交叉感染,很多施救者不大接受这种方法;二是当患者鼻端或者下颚受伤时,施救者再捏住鼻梁或者抬下颚的过程中容易造成二次受伤;三是口对口人工呼吸过程中,施救者吹起时气体容易从一侧泄漏,起不到肺通气目的,而且操作方法较为复杂,很多人不能完全掌握。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替代口对口人工呼吸的通气装置,避免口与口直接接触而且进行人工呼吸时不需要捏住鼻梁或者抬下颚,密闭效果好,同时因为装置结构简单易于携带。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替代口对口人工呼吸的通气装置,包括进气管、出气管以及一对鼻连接管,所述一对鼻连接管同向设置,其一端均与所述出气管下端连通,其连通处与所述进气管管壁也连通,所述出气管上端设置有第一单向阀,其仅可向外打开,所述进气管上端设置有第二单向阀,其仅可向内打开,所述鼻连接管远离出气管一端外壁固定有圆环状的鼻塞件,其可与鼻孔内壁贴合。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管、出气管以及鼻连接管均为中空硅胶软管。进一步地,所述鼻塞件的材质为橡胶或者硅胶。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管下端管壁设置有唇下密封垫片与唇外密封垫片,所述唇下密封垫片设置于唇外密封垫片下方,所述唇下密封垫片固定于进气管下端管壁,所述唇外密封垫片滑动连接于进气管管壁。进一步地,所述唇下密封垫片为椭圆形,其长轴与所述鼻连接管垂直,唇外密封垫片设为圆形,所述唇下密封垫片与唇外密封垫片中间均设为圆形中空状,其圆形直径与进气管直径相同。进一步地,所述唇下密封垫片与唇外密封垫片均设置为弧面,其凹面向下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唇下密封垫片与唇外密封垫片的材质为橡胶。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单向阀包括尺寸与出气管尺寸相同的第一橡胶片以及固定于出气管内壁的第一限位环,所述第一橡胶片位于第一限位环上方。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单向阀包括尺寸与进气管尺寸相同的第二橡胶片以及固定于进气管内壁的第二限位环,所述第二橡胶片位于第二限位环下方。有益效果:1.本装置避免口对口直接接触,减少交叉感染,而且施救者心里更易接受。2.本装置通过鼻连接管与其上的鼻塞替代原始的手捏住鼻头或者使用鼻夹,一方面可以起到密封鼻孔作用,另一方面,如果患者鼻梁、下颌受伤,现有的口对口人工呼吸捏住鼻头并且抬起下颌容易造成二次受伤,通过鼻塞替代,不会引起患者不适。3.在进气管与出气管上均设置单向阀,进气管只有吹气的时候是连通的,出气管只有出气的时候是连通的,这样吹起的时候不易泄漏,促进肺通气,不吹气的时候患者也是可以自主呼吸,患者吸气时进气管的单向阀可在负压作用下打开,避免患者出现窒息情况。4.本装置在进气管下方分别设置唇下密封垫片与唇外密封垫片,通过两个垫片可以实现嘴部的密封,防止吹起过程中气体泄漏。5.出气管位于施救者耳部,易于感受呼出气流,可以作为通气成功的指标之一,吹气时口鼻联通同时通气,避免因为单一口、鼻堵塞导致的通气失败。设置单向阀确定气流方向,避免施救者吹气端污染。附图说明图1为本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装置的俯视图。其中,1-进气管,2-出气管,3-鼻连接管,4-鼻塞件,5-第一单向阀,6-第二单向阀,7-唇下密封垫片,8-唇外密封垫片,9-第一橡胶片,10-第二橡胶片,11-第一限位环,12-第二限位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介绍,需要注意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方式1:参见附图1与附图2,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具
,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替代口对口人工呼吸的通气装置,包括一个进气管1、一个出气管2以及一对鼻连接管3,出气管2与进气管1竖直方向设置,一对鼻连接管3与出气管2底端连通设置,在鼻连接管3与出气管2的连通处还通过连接管与进气管1中间1/2处位置进行连通,这样的话出气管2、进气管1以及鼻连接管3三者连通,进气管1、出气管2以及鼻连接管3均为中空硅胶软管,其均为圆柱形。在出气管2顶端设置有第一单向阀5,第一单向阀5包括直径与出气管2直径相同的第一橡胶片9以及固定于出气管2顶端内壁上的第一限位环11,第一橡胶片9一端热压合至出气管2顶端,另一端为自由端,在出气管2顶端内壁上通过热压合方式固定有一个圆环形的第一限位环11,第一橡胶片9位于第一限位环11上方,这样第一橡胶片9只有气体呼出时可向外打开,向内打开时会受第一限位环11的限制;进气管1一端设置有第二单向阀6,第二单向阀6包括直径与进气管1直径相同的第二橡胶片10以及固定于进气管1内壁上的第二限位环12,第二橡胶片10一端热压合至进气管1内管壁,另一端为自由端,在进气管1内壁上通过热压合方式固定有一个圆环形的第二限位环12,第二橡胶片10位于第二限位环12下方,这样第二橡胶片10只有吹气或者患者呼气产生负压时可向内打开,患者呼气时,第二橡胶片10向外打开时会受第二限位环12的限制,实现密封。在鼻连接管3远离出气管2一端的外壁上固定有圆环状的鼻塞件4,其可与鼻孔内圈贴合,而鼻塞件4的材质为橡胶或者硅胶,这样将鼻连接管3塞进鼻孔时,鼻塞件4可以与鼻孔的内壁紧密贴合,实现密封。实施方式2:本实施方式是对实施方式1的进一步优化,具体的优化方案为在进气管1下端管壁设置有唇下密封垫片7与唇外密封垫片8,唇下密封垫片7设置于唇外密封垫片8下方,所述唇外密封垫片8滑动连接于进气管1管壁。唇下密封垫片7为椭圆形,椭圆形的长轴与鼻连接管垂直,唇外密封垫片8为圆形,唇下密封垫片7与唇外密封垫片8中间开设为圆形中空状,即将两者中间均挖去一个圆形,这个圆形的直径与进气管1直径相同,唇下密封垫片7通过热压合方式从圆形处固定于进气管1下方管壁,而唇下密封垫片7与唇外密封垫片8的材质均为橡胶,橡胶质软,方便放置于患者上、下唇及口周下方,参见附图1。本实施方式的其他操作与实施方式1相同,此处不作赘述。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替代口对口人工呼吸的通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管(1)、出气管(2)以及一对鼻连接管(3),所述一对鼻连接管同向设置,其一端均与所述出气管(2)下端连通,其连通处与所述进气管(1)管壁也连通,所述出气管(2)上端设置有第一单向阀(5),其仅可向外打开,所述进气管(1)上端设置有第二单向阀(6),其仅可向内打开,所述鼻连接管(3)远离出气管(2)一端外壁固定有圆环状的鼻塞件(4),其可与鼻孔内壁贴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替代口对口人工呼吸的通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管(1)、出气管(2)以及一对鼻连接管(3),所述一对鼻连接管同向设置,其一端均与所述出气管(2)下端连通,其连通处与所述进气管(1)管壁也连通,所述出气管(2)上端设置有第一单向阀(5),其仅可向外打开,所述进气管(1)上端设置有第二单向阀(6),其仅可向内打开,所述鼻连接管(3)远离出气管(2)一端外壁固定有圆环状的鼻塞件(4),其可与鼻孔内壁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替代口对口人工呼吸的通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1)下端管壁设置有唇下密封垫片(7)与唇外密封垫片(8),所述唇下密封垫片(7)设置于唇外密封垫片(8)下方,所述唇下密封垫片(7)固定于进气管(1)下端管壁,所述唇外密封垫片(8)滑动连接于进气管(1)管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替代口对口人工呼吸的通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唇下密封垫片(7)为椭圆形,其长轴与所述鼻连接管(3)垂直,唇外密封垫片(8)设为圆形,所述唇下密封垫片(7)与唇外密封垫片(8)中间均设为圆形中空状,其圆形直径与进气管(1)直径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替代口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意,杜叶平,石岩,孙传福,
申请(专利权)人: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淮安仁慈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