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化纤纺丝油剂的抗静电剂的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91630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化纤纺丝油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化纤纺丝油剂的抗静电剂的制备工艺,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环氧改性硅油加入到反应釜中进行升温加热,升温至100~250℃,保温1~4小时;步骤2,将多元醇预热至70~120℃,然后加入到反应釜中与环氧改性硅油混合充分反应,对反应釜内的混合体系进行搅拌,调整反应釜内温度至80‑220℃,反应时间为4‑6小时,得到用于化纤纺丝油剂的抗静电剂。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制备抗静电剂的过程中通过改性硅油上的环氧基与多元醇类的羟基反应,醇羟基可以使得环氧基开环,反应形成高度交联的聚醚结构,其具有一定的抗静电性,并且抗静电剂与硅油成分结合在一起,解决了油剂内二者相容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化纤纺丝油剂的抗静电剂的制备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化纤纺丝油剂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化纤纺丝油剂的抗静电剂的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纺丝油剂作为化纤纺丝助剂,其在化纤纺丝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化纤纺丝油剂的组分通过铺展附着于纤维表面,提供纤维润滑、隔离和抗静电等功能,以保证纺丝轴成型、防止纺丝纤维间的粘连和保证纺丝纤维的退绕,并有效减少纺丝及使用过程中的纤维断头及废丝的产生。目前使用的化纤纺丝油剂主要成分包含甲基硅油,矿物油,脂肪酸盐,表面活性剂、抗静电剂等。其中甲基硅油、矿物油主要起到润滑性,表面活性剂和抗静电剂主要避免纺丝及退绕过程中静电的产生以及后期油剂的去除。在使用中发现,抗静电剂通常与甲基硅油、矿物油等物质组分的物理化学特性差异较大,相容性较差,在使用过程中,造成油剂产品的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化纤纺丝油剂的抗静电剂的制备工艺,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环氧改性硅油加入到反应釜中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化纤纺丝油剂的抗静电剂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1,将环氧改性硅油加入到反应釜中进行升温加热,升温至100~250℃,保温1~4小时;/n步骤2,将多元醇预热至70~120℃,然后加入到反应釜中与环氧改性硅油混合充分反应,对反应釜内的混合体系进行搅拌,调整反应釜内温度至80-220℃,反应时间为4-6小时,得到用于化纤纺丝油剂的抗静电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化纤纺丝油剂的抗静电剂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环氧改性硅油加入到反应釜中进行升温加热,升温至100~250℃,保温1~4小时;
步骤2,将多元醇预热至70~120℃,然后加入到反应釜中与环氧改性硅油混合充分反应,对反应釜内的混合体系进行搅拌,调整反应釜内温度至80-220℃,反应时间为4-6小时,得到用于化纤纺丝油剂的抗静电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化纤纺丝油剂的抗静电剂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改性硅油与所述多元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化纤纺丝油剂的抗静电剂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改性硅油的运动粘度为30~70厘泊,所述环氧改性硅油的环氧当量为0.1~0.5mol/100g。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化纤纺丝油剂的抗静电剂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元醇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新通江四九房莉卢芳喜白桂增张惠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光华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中纺海天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