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洪辰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中医康复诊疗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9110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中医康复诊疗器,包括手柄,其特征是:所述手柄的一侧固定连接壳体,所述壳体的顶板一侧固定连接电机开关,所述壳体的两个竖板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挡板,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康复诊疗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康复诊疗设备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新型中医康复诊疗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新型中医康复诊疗器,有利于实现中医康复诊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中医康复诊疗器
本技术涉及康复诊疗设备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新型中医康复诊疗器。
技术介绍
中医一般指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也称汉医。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目前,现有的康复理疗器通常是采用人工推拿、按摩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然而人工按摩力度不均匀,在进行康复理疗时如果人工按摩力度过大会使人们感觉到疼痛和不适,如果按摩力度过小起不到理疗的效果,因此人工按摩的舒适程度相对较差。此为,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中医康复诊疗器,有利于实现中医康复诊疗。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专利技术目的:一种新型中医康复诊疗器,包括手柄,其特征是:所述手柄的一侧固定连接壳体,所述壳体的顶板一侧固定连接电机开关,所述壳体的两个竖板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挡板,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康复诊疗机构。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康复诊疗机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固定连接所述壳体的顶板另一侧,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圆盘的一侧中心,所述圆盘的另一侧偏心处固定连接圆杆三的一端,所述圆杆三设置在矩形滑槽二的凹槽内,所述矩形滑槽二的一侧固定连接T形杆的长杆的一端,所述T形杆的长杆穿过矩形滑槽一的一侧中部,所述矩形滑槽一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方板的一侧底部,所述矩形滑槽一的凹槽内设置有T形杆的短杆。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方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壳体的顶板另一侧的中部,所述方板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挡板的一侧,所述方板的底部设置有直槽,所述方板的一侧底部设置有梯形滑槽,所述直槽连通所述梯形滑槽,所述直槽内设置有两组对称分布的方块,所述梯形滑槽内设置有两组对称分布的梯形滑块,每个所述梯形滑块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所述方块的一侧。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外侧对称的所述方块的下侧一端分别铰接连杆一的一端,对称的所述连杆一的另一端分别同轴交叉铰接圆杆四,所述圆杆四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T形杆的短杆一侧中部,内侧对称的所述方块的下侧一端分别铰接连杆二的一端,对称的所述连杆二的另一端分别同轴交叉所述圆杆四。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每个所述梯形滑块的另一侧分别固定连接齿条的一侧,每个所述齿条分别啮合齿轮,每个所述齿轮的中心轴一端铰接所述方板的一侧底部,每个所述齿轮的中心轴另一端铰接所述壳体的一个竖板内侧底部。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每个所述齿轮的中心轴分别固定连接按摩滚轮的中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本装置有多个按摩滚轮,能够实现按摩滚轮的往复按摩,有效的提高按摩效率;(2)本装置有手柄,能够实现按摩多个部位,而且通过手柄按压不同的力度来按摩,达到更好的理疗效果;(3)通过电机实现按摩滚轮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从而节约大量的人力成本。本技术为新型中医康复诊疗器,有利于实现中医康复诊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三。图4为本技术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四。图5为本技术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五。图6为本技术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六。图7为本技术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七。图中:1、壳体,2、手柄,3、电机开关,6、挡板,7、电机,8、按摩滚轮,10、方板,11、T形杆,12、矩形滑槽一,13、矩形滑槽二,14、圆杆三,15、圆盘,17、直槽,18、梯形滑槽,19、方块,20、连杆一,21、连杆二,22、圆杆四,23、齿轮,24、齿条,25、梯形滑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如图1-图7所示,本技术包括手柄2,所述手柄2的一侧固定连接壳体1,所述壳体1的顶板一侧固定连接电机开关3,所述壳体1的两个竖板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挡板6,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康复诊疗机构。所述康复诊疗机构包括电机7,所述电机7固定连接所述壳体1的顶板另一侧,所述电机7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圆盘15的一侧中心,所述圆盘15的另一侧偏心处固定连接圆杆三14的一端,所述圆杆三14设置在矩形滑槽二13的凹槽内,所述矩形滑槽二13的一侧固定连接T形杆11的长杆的一端,所述T形杆11的长杆穿过矩形滑槽一12的一侧中部,所述矩形滑槽一12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方板10的一侧底部,所述矩形滑槽一12的凹槽内设置有T形杆11的短杆。所述方板10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壳体1的顶板另一侧的中部,所述方板10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挡板6的一侧,所述方板10的底部设置有直槽17,所述方板10的一侧底部设置有梯形滑槽18,所述直槽17连通所述梯形滑槽18,所述直槽17内设置有两组对称分布的方块19,所述梯形滑槽18内设置有两组对称分布的梯形滑块25,每个所述梯形滑块25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所述方块19的一侧。外侧对称的所述方块19的下侧一端分别铰接连杆一20的一端,对称的所述连杆一20的另一端分别同轴交叉铰接圆杆四22,所述圆杆四2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T形杆11的短杆一侧中部,内侧对称的所述方块19的下侧一端分别铰接连杆二21的一端,对称的所述连杆二21的另一端分别同轴交叉所述圆杆四22。每个所述梯形滑块25的另一侧分别固定连接齿条24的一侧,每个所述齿条24分别啮合齿轮23,每个所述齿轮23的中心轴一端铰接所述方板10的一侧底部,每个所述齿轮23的中心轴另一端铰接所述壳体1的一个竖板内侧底部。每个所述齿轮23的中心轴分别固定连接按摩滚轮8的中心。相邻的所述齿轮23的中心轴上的所述按摩滚轮8交错分布。每个所述按摩滚轮8外侧分别固定连接一组均匀排布的按摩球,所述按摩球的材质为橡胶。所述电机开关3电性连接电源,所述电机开关3及所述电源都是现有产品,在此不再赘述。所述电机7电性连接所述电机开关3(图中未画出)。本技术工作流程为:医务人员双手握住手柄2,使按摩滚轮8上的按摩球接触需要按摩的位置,按下电机开关3,电机7开始转动,电机7带动圆盘15转动,圆盘15带动圆杆三14转动的同时沿着矩形滑槽二13的凹槽移动,圆杆三14带动矩形滑槽二13往复移动,矩形滑槽二13带动T形杆11的长杆沿着矩形滑槽一12往复移动的同时T形杆11的短杆沿着矩形滑槽一12的凹槽往复移动,T形杆11的短杆带动圆杆四22往复移动,圆杆四22带动连杆一20及连杆二21往复摆动,连杆一20及连杆二21带动方块19沿着直槽17往复移动,方块19带动梯形滑块25沿着梯形滑槽18往复移动,梯形滑块25带动齿条24往复移动,齿条24带动齿轮23往复转动,齿轮23带动按摩滚轮8往复转动,按摩滚轮8上的按摩球往复摆动,对患者进行按摩,当按摩一段时间后,按下电机开关3,电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中医康复诊疗器,包括手柄(2),其特征是:所述手柄(2)的一侧固定连接壳体(1),所述壳体(1)的顶板一侧固定连接电机开关(3),所述壳体(1)的两个竖板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挡板(6),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康复诊疗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中医康复诊疗器,包括手柄(2),其特征是:所述手柄(2)的一侧固定连接壳体(1),所述壳体(1)的顶板一侧固定连接电机开关(3),所述壳体(1)的两个竖板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挡板(6),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康复诊疗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中医康复诊疗器,其特征是:所述康复诊疗机构包括电机(7),所述电机(7)固定连接所述壳体(1)的顶板另一侧,所述电机(7)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圆盘(15)的一侧中心,所述圆盘(15)的另一侧偏心处固定连接圆杆三(14)的一端,所述圆杆三(14)设置在矩形滑槽二(13)的凹槽内,所述矩形滑槽二(13)的一侧固定连接T形杆(11)的长杆的一端,所述T形杆(11)的长杆穿过矩形滑槽一(12)的一侧中部,所述矩形滑槽一(12)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方板(10)的一侧底部,所述矩形滑槽一(12)的凹槽内设置有T形杆(11)的短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中医康复诊疗器,其特征是:所述方板(10)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壳体(1)的顶板另一侧的中部,所述方板(10)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挡板(6)的一侧,所述方板(10)的底部设置有直槽(17),所述方板(10)的一侧底部设置有梯形滑槽(1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洪辰
申请(专利权)人:刘洪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