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按摩坐垫,包括底垫,所述底垫上设有降温层,所述降温层包括外护层和内防水层,所述外护层和内防水层之间构成用于储水的储水空间,所述内防水层的下侧与所述底垫的上表面连接,所述底垫内部为中空空间,所述底垫的上表面呈前低后高,所述中空空间内设有提臀按摩装置。提臀按摩装置的设置,提臀按摩装置工作后,能够将使用者臀部的肉向上提拉,达到提臀和按摩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按摩坐垫
本技术涉及一种按摩坐垫,属于生活领域。
技术介绍
现有的按摩坐垫,只能起到按摩穴位的作用,从而降低人们的疲劳度,达到一定的健身的目的,但是其他功能还尚有欠缺。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按摩坐垫,在按摩的过程中能够实现提臀的效果。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按摩坐垫,包括底垫,所述底垫上设有降温层,所述降温层包括外护层和内防水层,所述外护层和内防水层之间构成用于储水的储水空间,所述内防水层的下侧与所述底垫的上表面连接,所述底垫内部为中空空间,所述底垫的上表面呈前低后高,所述中空空间内设有提臀按摩装置。优选的,所述提臀按摩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多个按摩模块,所述机架的左右两侧还设置有轨道,所述轨道为环形的,按摩模块的两侧分别架设在左右两侧的轨道上,所述轨道的上侧倾斜设置,所述轨道的上侧呈前低后高与所述底垫的上表面相对应,按摩模块呈水平设置。进一步的,所述按摩模块为圆柱形的按摩棒,多个按摩棒沿着轨道均匀分布。优选的,所述按摩棒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相邻的两个所述按摩棒的左右两侧还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二齿轮,同侧的两个相邻的第一齿轮通过一个所述第二齿轮传动连接;所述轨道包括第二齿轮轨道、第一齿轮轨道和动力轨道,所述第一齿轮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齿轮轨道上,所述第二齿轮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齿轮轨道上,所述第一齿轮轨道和所述第二齿轮轨道均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二齿轮轨道和所述第一齿轮轨道的数量均为2个,分别对应两侧的第二齿轮和第一齿轮;所述动力轨道的数量为2个,所述动力轨道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转动的动力轨道带动第二齿轮转动,使得第二齿轮在第二齿轮轨道上移动,同时第二齿轮带动第一齿轮转动以及在第一齿轮轨道上移动。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齿轮上同轴设置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齿轮代替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轨道连接,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轨道啮合。通常,本技术还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动力轨道配合。另一种方式,所述提臀按摩装置包括多个提升块,这些提升块呈前后均匀设置,且前侧的提升块的高度<后侧的提升块的高度,每个所述提升块均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推动相应的提升块上下运动,所有的所述提升块上下运动的幅度相同。进一步的,每个所述提升块上还设有一个转动棒,每个所述转动棒分别通过一个电机带动转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降温层的设置,使用者坐在按摩坐垫上后,降温层能为使用者的臀部降温,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提臀按摩装置的设置,提臀按摩装置工作后,能够将使用者臀部的肉向上提拉,达到提臀和按摩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坐垫本体的剖视图;图2是第一种方式的示意图;图3是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之间的示意图;图4是第二种方式的示意图。其中:1、坐垫本体;2、降温层;3、中空空间;4、第一齿轮;5、第二齿轮;6、第一齿轮轨道;7、动力轨道;8、第三齿轮;9、按摩棒;10、第二齿轮轨道;11、提升块;12、转动棒。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按摩坐垫,其包括坐垫本体1,坐垫本体1的下侧面为平面,且使用时,坐垫本体1的下侧面与水平面平行,坐垫本体1整体呈前低后高设置,也就是说,坐垫本体1的上表面前低后高,坐垫本体1的上表面上设有降温层2,该降温层2包括内防水层和外护层,内防水层和外护层之间构成用于储水的储水空间,该储水空间内存储有水。使用时,将按摩坐垫放置在座椅上,使用者坐在按摩坐垫上,使用者的臀部与降温层2直接接触,而降温层2内存有温度相对较低的水,在夏季时,就可以为使用者的臀部进行有效降温,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当然,储水空间内的水可通过管道与外界连通,使得储水空间内的水与外界的水进行循环,保证储水空间内的水一直处于一个相对低温的状态。所述底垫内部为中空空间3,所述底垫的上表面呈前低后高,所述中空空间3内设有提臀按摩装置。提臀按摩装置可采用以下2种方式。第一种方式:参见图2和图3,所述提臀按摩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多个按摩模块,所述机架的左右两侧还设置有轨道,所述轨道为环形的,按摩模块的两侧分别架设在左右两侧的轨道上,所述轨道的上侧倾斜设置,所述轨道的上侧呈前低后高与所述底垫的上表面相对应,按摩模块呈水平设置。按摩模块可沿着机架进行运动,在按摩模块运行到机架上侧时,按摩模块从前向后运动,由于按摩模块在上侧,而使用者坐在按摩坐垫上,因而按摩模块会从前向后挤压使用者臀部的肉,达到提臀的目的。所述按摩模块为圆柱形的按摩棒9,多个按摩棒9沿着轨道均匀分布。按摩棒9在上侧从前向后运动的过程中,按摩棒9本身会发生自转,且从右往左看,按摩棒9的转动方向为逆时针转动。为实现按摩棒9的自转,以及按摩棒9沿着轨道运动,本技术作以下改进。所述按摩棒9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4,相邻的两个所述按摩棒9的左右两侧还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二齿轮5,同侧的两个相邻的第一齿轮4通过一个所述第二齿轮5传动连接;所述轨道包括第二齿轮轨道10、第一齿轮轨道6和动力轨道7,所述第一齿轮4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齿轮轨道6上,所述第二齿轮5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齿轮轨道10上,所述第一齿轮轨道6和所述第二齿轮轨道10均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二齿轮轨道10和所述第一齿轮轨道6的数量均为2个,分别对应两侧的第二齿轮5和第一齿轮4;所述动力轨道7的数量为2个,所述动力轨道7与所述第二齿轮5啮合,转动的动力轨道7带动第二齿轮5转动,使得第二齿轮5在第二齿轮轨道10上移动,同时第二齿轮5带动第一齿轮4转动以及在第一齿轮轨道6上移动。以按摩棒9右侧的第一齿轮4和第二齿轮5为例,动力轨道7与第二齿轮5啮合,动力轨道7可以运动,从而带动第二齿轮5转动,由于第二齿轮5与第二齿轮轨道10配合,转动的第二齿轮5就会沿着第二齿轮轨道10移动,同时第二齿轮5与第一齿轮4啮合,因而相对应的2个第一齿轮4就会转动,且这两个第一齿轮4的转向相同,进而使得按摩棒9实现自转,由于第二齿轮5沿着第二齿轮轨道10移动,同时也能够推动第一齿轮4沿着第一齿轮轨道6移动,实现按摩棒9在上侧从前往后移动,从右往左看,第一齿轮4逆时针转动,而第二齿轮5顺时针转动,所有的第二齿轮5均顺时针转动,所有的第一齿轮4均逆时针转动。为保证第二齿轮5能够沿着第二齿轮轨道10上运动,还作以下改进。所述第二齿轮5上同轴设置有第三齿轮8,所述第三齿轮8与所述第二齿轮5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齿轮8代替所述第二齿轮5与所述第二齿轮轨道10连接,所述第三齿轮8与所述第二齿轮轨道10啮合。简单的说第三齿轮8与第二齿轮轨道10啮合,而第三齿轮8与第二齿轮5固定连接且同轴,第二齿轮轨道10固定不动,低第二齿轮5转动时,第三齿轮8也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按摩坐垫,包括底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垫内部为中空空间,所述底垫的上表面呈前低后高,所述中空空间内设有提臀按摩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按摩坐垫,包括底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垫内部为中空空间,所述底垫的上表面呈前低后高,所述中空空间内设有提臀按摩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提臀按摩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多个按摩模块,所述机架的左右两侧还设置有轨道,所述轨道为环形的,按摩模块的两侧分别架设在左右两侧的轨道上,
所述轨道的上侧倾斜设置,所述轨道的上侧呈前低后高与所述底垫的上表面相对应,按摩模块呈水平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摩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模块为圆柱形的按摩棒,多个按摩棒沿着轨道均匀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摩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棒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相邻的两个所述按摩棒的左右两侧还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二齿轮,同侧的两个相邻的第一齿轮通过一个所述第二齿轮传动连接;
所述轨道包括第二齿轮轨道、第一齿轮轨道和动力轨道,所述第一齿轮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齿轮轨道上,所述第二齿轮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齿轮轨道上,所述第一齿轮轨道和所述第二齿轮轨道均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二齿轮轨道和所述第一齿轮轨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凯,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嘉享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