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型多功能导盲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91037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19: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型多功能导盲杖,包括第一管体、手环主体、第二管体和第三管体,所述第一管体设置有内置电池和光敏传感模块,所述第一管体底端的外壁包裹有太阳能发电薄膜,所述第一管体的通过连接线连接有手环带,所述手环带正面粘贴有手环主体,所述第一管体的底端连接有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的底端连接有第三管体,所述第二管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振动模块和超声波测距装置,所述第三管体内腔的底端设置有积水测量传感器,所述第三管体内腔的底端镶嵌有耐磨防滑垫。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合现代科技,将有力解决盲人的出行问题,保证盲人的人生安全,并且该导盲杖操作方便,极易上手,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型多功能导盲杖
本技术涉及导盲杖
,具体为一种智能型多功能导盲杖。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经济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智能化和科技化,盲人群体在是一个特殊的人群,存在一些生活障碍,导盲杖是盲人的重要工具,但是现有的导盲杖功能较为单一,只能人为的判别前方障碍物,对悬空物体不能有效避让,道路积水更是难以预测,此外盲人在夜晚出行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过路行人在视线昏暗时不能及时避让,因为亟需提供一种智能型多功能导盲杖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型多功能导盲杖,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只能人为的判别前方障碍物,对悬空物体不能有效避让,道路积水更是难以预测,此外盲人在夜晚出行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过路行人在视线昏暗时不能及时避让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型多功能导盲杖,包括第一管体、手环主体、第二管体和第三管体,所述第一管体设置有内置电池和光敏传感模块,所述第一管体底端的外壁包裹有太阳能发电薄膜,所述第一管体的通过连接线连接有手环带,所述手环带正面粘贴有手环主体,所述手环主体正面的左侧设置有开关按钮,所述手环主体正面的右侧设置有求救按钮,所述手环主体正面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扬声模块,所述手环主体的内部从左至右依次安装有第一振动模块、GPS模块和心率传感器,所述第一管体的底端连接有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的底端连接有第三管体,所述第二管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振动模块和超声波测距装置,所述第三管体内腔的底端设置有积水测量传感器,所述第三管体内腔的底端镶嵌有耐磨防滑垫。优选的,所述开关按钮的形状为矩形,所述求救按钮的形状为三角形,所述开关按钮正面的面积大于求救按钮正面的面积,所述求救按钮的正面设置有盲文标识。优选的,所述第一管体底端的内腔和第二管体底端的内腔皆镶嵌有滑动套,所述滑动套的内腔皆设置有滑块,所述第二管体的顶端和第三管体的顶端皆固定安装有内塞块,所述内塞块的顶端通过铰接轴与滑块连接,所述内塞块顶端的两侧皆焊接有铜柱,所述滑动套底端的两侧皆固定安装有铜座,所述铜柱与铜座连接。优选的,所述滑动套的内腔形状为矩形。优选的,所述太阳能发电薄膜的输出端与内置电池电连接,所述内置电池的输出端通过连接线与开关按钮电连接,所述开关按钮分别与手环主体、光敏传感模块、第二振动模块、超声波测距装置和积水测量传感器电连接,所述求救按钮输出端与手环主体电连接,所述手环主体分别与第一振动模块、GPS模块、心率传感器和第二振动模块电连接,所述光敏传感模块输出端、超声波测距装置的输出端和积水测量传感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手环主体电性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智能型多功能导盲杖结合现代科技,将有力解决盲人的出行问题,保证盲人的人生安全,并且该导盲杖操作方便,极易上手,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设置有光敏传感模块、超声波测距装置、手环主体和积水测量传感器,利用现代帮助盲人进行判别,使得导盲杖使用更加方便,夜晚时,发出灯光等,方便其他人避让,同时可以有效对悬空物体以及积水进行检测,方便使用。设置有手环主体、GPS模块、心率传感器、开关按钮和扬声模块,方便求救,心率传感器检测心率,按下求救按钮,心率传感器发出求救信息,同时GPS模块可以将盲人的位置发生至家人的手机,加强了安全性。设置有连接结构,可以将第一管体、第二管体和第三管体进行弯折收纳,当连接后,自然形成电气连接,结构稳定,使用便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手环带和手环主体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第一管体、滑动套和滑块的结构俯视剖面示意图。图中:1、第一管体;2、内置电池;3、光敏传感模块;4、太阳能发电薄膜;5、手环带;6、手环主体;7、开关按钮;8、扬声模块;9、求救按钮;10、连接线;11、第一振动模块;12、GPS模块;13、心率传感器;14、第二管体;15、第二振动模块;16、超声波测距装置;17、第三管体;18、积水测量传感器;19、滑动套;20、滑块;21、铰接轴;22、内塞块;23、铜座;24、铜柱;25、耐磨防滑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智能型多功能导盲杖,包括第一管体1、手环主体6、第二管体14和第三管体17,第一管体1内腔设置有内置电池2和光敏传感模块3,光敏传感模块3为光敏传感器,在昏暗处会自动发出蓝光,第一管体1的外壁设置有握把,且握把纹路较粗,防止手滑,第一管体1底端的外壁包裹有太阳能发电薄膜4,第一管体1的通过连接线10连接有手环带5,手环带5由由TPU制成,手环带5正面粘贴有手环主体6,手环主体6正面的左侧设置有开关按钮7,手环主体6正面的右侧设置有求救按钮9,开关按钮7的形状为矩形,求救按钮9的形状为三角形,开关按钮7正面的面积大于求救按钮9正面的面积,求救按钮9的正面设置有盲文标识,通过不用的形状大小以及求救按钮9上特殊的盲文标识来对开关按钮7和求救按钮9进行区分,方便盲人进行使用,手环主体6正面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扬声模块8,手环主体6的内部从左至右依次安装有第一振动模块11、GPS模块12和心率传感器13,第一振动模块11可以发出震动,且频率可控。第一管体1的底端连接有第二管体14,第二管体14的底端连接有第三管体17,第一管体1、第二管体14和第三管体17的材质皆为碳素材质制成,连接结构为插接式活动连接,操作方便,无需使用时,可以将导盲杖第一管体1、第二管体14和第三管体17进行弯折处理,收纳更加便捷,第二管体14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振动模块15和超声波测距装置16,第二振动模块15为电机和偏心配重块构成,当电机转动时,带动偏心配重块转动,实现震动,并且电机的转速可调,实现对震动频率的改变,第二管体14上设置有与超声波测距装置16发射头对应的通孔,第三管体17内腔的底端设置有积水测量传感器18,积水测量传感器18检测到积水高度在3cm到5cm时,将检测的结构传输至手环主体6,手环主体6控制第一振动模块11轻微震动,当高度超过5cm,第一振动模块11震动加剧,提醒使用者注意安全,第三管体17内腔的底端镶嵌有耐磨防滑垫25,耐磨防滑垫25的厚度为3cm,需要更换耐磨防滑垫25时,旋转耐磨防滑垫25后拔出皆可,操作简单。第一管体1底端的内腔和第二管体14底端的内腔皆镶嵌有滑动套19,滑动套19的内腔形状为矩形,滑动套19的内腔皆设置有滑块20,滑块20的形状为滑动套19的形状相同,滑动套19的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型多功能导盲杖,包括第一管体(1)、手环主体(6)、第二管体(14)和第三管体(17),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1)设置有内置电池(2)和光敏传感模块(3),所述第一管体(1)底端的外壁包裹有太阳能发电薄膜(4),所述第一管体(1)的通过连接线(10)连接有手环带(5),所述手环带(5)正面粘贴有手环主体(6),所述手环主体(6)正面的左侧设置有开关按钮(7),所述手环主体(6)正面的右侧设置有求救按钮(9),所述手环主体(6)正面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扬声模块(8),所述手环主体(6)的内部从左至右依次安装有第一振动模块(11)、GPS模块(12)和心率传感器(13),所述第一管体(1)的底端连接有第二管体(14),所述第二管体(14)的底端连接有第三管体(17),所述第二管体(14)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振动模块(15)和超声波测距装置(16),所述第三管体(17)内腔的底端设置有积水测量传感器(18),所述第三管体(17)内腔的底端镶嵌有耐磨防滑垫(2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型多功能导盲杖,包括第一管体(1)、手环主体(6)、第二管体(14)和第三管体(17),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1)设置有内置电池(2)和光敏传感模块(3),所述第一管体(1)底端的外壁包裹有太阳能发电薄膜(4),所述第一管体(1)的通过连接线(10)连接有手环带(5),所述手环带(5)正面粘贴有手环主体(6),所述手环主体(6)正面的左侧设置有开关按钮(7),所述手环主体(6)正面的右侧设置有求救按钮(9),所述手环主体(6)正面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扬声模块(8),所述手环主体(6)的内部从左至右依次安装有第一振动模块(11)、GPS模块(12)和心率传感器(13),所述第一管体(1)的底端连接有第二管体(14),所述第二管体(14)的底端连接有第三管体(17),所述第二管体(14)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振动模块(15)和超声波测距装置(16),所述第三管体(17)内腔的底端设置有积水测量传感器(18),所述第三管体(17)内腔的底端镶嵌有耐磨防滑垫(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型多功能导盲杖,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按钮(7)的形状为矩形,所述求救按钮(9)的形状为三角形,所述开关按钮(7)正面的面积大于求救按钮(9)正面的面积,所述求救按钮(9)的正面设置有盲文标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梦宁张晓燕周星熠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