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陶瓷材料烧结收缩率调整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790749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19: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陶瓷材料烧结收缩率调整方法,涉及高温共烧陶瓷材料制作领域。所用原材料包括:板状氧化铝、粒状氧化铝、烧结助剂,其中氧化铝占比95%(板状氧化铝与粒状氧化铝之和)、烧结助剂占比5%。收缩率调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设定板状/粒状氧化铝的初始比例;b)将原料中各组分混合均匀;c)加入有机添加剂干燥成型;d)于1500℃~1600℃下烧结成瓷;e)根据初始收缩率相应地调整板状/粒状氧化铝的配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板状氧化铝与粒状氧化铝相复合的方式,有效地调整了陶瓷材料的生坯密度以及烧结收缩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陶瓷材料烧结收缩率调整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高温共烧陶瓷材料制作领域,涉及一种陶瓷材料烧结收缩率调整方法。
技术介绍
在高温共烧陶瓷技术中,导体通过丝网印刷的方式在陶瓷生带上形成图案,而后与陶瓷一同烧结。共烧时要求陶瓷和导体的烧结收缩行为相匹配,当发生失配时,两种材料的界面处会产生应力,从而导致陶瓷基板产生变形,电路的尺寸精度难以控制。如果导体的收缩率大于陶瓷的收缩率,瓷带可能承受较大的张力,界面间将会出现裂纹,产生开裂;如果导体的收缩率小于陶瓷的收缩率,瓷带可能承受较大的压力,界面将会出现翘曲,产生变形。为了减少烧结收缩的失配,在导体材料的组成和颗粒尺寸固定的情况下,必须通过调节陶瓷材料的参数,使得两者的收缩行为尽量接近。传统的高温共烧技术通常采用单一粉体来制作陶瓷材料,其粒度分布、比表面积、粉体形貌等参数既已确定,相应的烧结收缩率的调整空间有限。因此当共烧收缩率出现失配时,难以通过单一粉体实现有效的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基于
技术介绍
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陶瓷材料烧结收缩率调整方法。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陶瓷材料烧结收缩率调整方法,所用原材料包括板状氧化铝、粒状氧化铝、烧结助剂,其中氧化铝占比95%、烧结助剂占比5%。进一步的,所述板状氧化铝为α相、纯度大于99.8、中位粒径为2~5μm。进一步的,所述粒状氧化铝为α相、纯度大于99.8、中位粒径为3~6μm。进一步的,所述烧结助剂包括高岭土、滑石粉、氧化钇。r>进一步的,具体包括以下步骤:a)设定板状/粒状氧化铝的初始比例;b)将原料中各组分混合均匀;c)加入有机添加剂干燥成型;d)于1500℃~1600℃下烧结成瓷;e)根据初始收缩率相应地调整板状/粒状氧化铝的配比。进一步的,所述步骤c)中有机添加剂包括分散剂、溶剂、粘结剂。进一步的,所述步骤c)中干燥温度为25℃~105℃。进一步的,所述步骤e)中调整方向为当收缩率偏小,适当提高板状/粒状氧化铝的配比;当收缩率偏大,适当降低板状/粒状氧化铝的配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采用板状氧化铝与粒状氧化铝相复合的方式,其中板状氧化铝具有二维平面结构,能够增加裂纹反射和桥梁作用,提高陶瓷的断裂韧性;2、本专利技术采用板状氧化铝与粒状氧化铝相复合的方式,其中粒状氧化铝流动性好,堆积密度高,具有较好的成型和烧结特性;3、本专利技术采用板状氧化铝与粒状氧化铝相复合的方式,有效地调整了陶瓷材料的生坯密度和烧结收缩率。附图说明图1为陶瓷材料生坯密度与板状/粒状氧化铝配比的关系;图2为陶瓷材料烧结收缩率与板状/粒状氧化铝配比的关系;图3为陶瓷材料成瓷密度与板状/粒状氧化铝配比的关系;图4为陶瓷材料抗弯强度与板状/粒状氧化铝配比的关系。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案例1:所用原材料包括板状氧化铝、粒状氧化铝、烧结助剂,其中氧化铝占比95%(板状氧化铝与粒状氧化铝之和)、烧结助剂占比5%a)设定板状/粒状氧化铝的配比为1:9;b)将原料中各组分混合均匀;c)加入有机添加剂于25℃~105℃干燥成型;d)于1500℃~1600℃下烧结成瓷;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板状氧化铝为α相、纯度大于99.8、中位粒径为2~5μm。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粒状氧化铝为α相、纯度大于99.8、中位粒径为3~6μm。。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烧结助剂包括高岭土、滑石粉、氧化钇。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有机添加剂包括分散剂、溶剂、粘结剂。所制陶瓷材料的主要技术指标如下:生坯密度:2.284g/cm3烧结收缩率:15.1%成瓷密度:3.656g/cm3抗弯强度:439MPa实施案例2:所用原材料包括板状氧化铝、粒状氧化铝、烧结助剂,其中氧化铝占比95%(板状氧化铝与粒状氧化铝之和)、烧结助剂占比5%。a)设定板状/粒状氧化铝的配比为3:7;b)将原料中各组分混合均匀;c)加入有机添加剂于25℃~105℃干燥成型;d)于1500℃~1600℃下烧结成瓷;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板状氧化铝为α相、纯度大于99.8、中位粒径为2~5μm。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粒状氧化铝为α相、纯度大于99.8、中位粒径为3~6μm。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烧结助剂包括高岭土、滑石粉、氧化钇。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有机添加剂包括分散剂、溶剂、粘结剂。所制陶瓷材料的主要技术指标如下:生坯密度:2.243g/cm3烧结收缩率:15.9%成瓷密度:3.652g/cm3抗弯强度:452MPa实施案例3:所用原材料包括板状氧化铝、粒状氧化铝、烧结助剂,其中氧化铝占比95%(板状氧化铝与粒状氧化铝之和)、烧结助剂占比5%。a)设定板状/粒状氧化铝的配比为5:5;b)将原料中各组分混合均匀;c)加入有机添加剂于25℃~105℃干燥成型;d)于1500℃~1600℃下烧结成瓷;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板状氧化铝为α相、纯度大于99.8、中位粒径为2~5μm。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粒状氧化铝为α相、纯度大于99.8、中位粒径为3~6μm。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烧结助剂包括高岭土、滑石粉、氧化钇。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有机添加剂包括分散剂、溶剂、粘结剂。所制陶瓷材料的主要技术指标如下:生坯密度:2.195g/cm3烧结收缩率:16.5%成瓷密度:3.654g/cm3抗弯强度:467MPa实施案例4:所用原材料包括板状氧化铝、粒状氧化铝、烧结助剂,其中氧化铝占比95%(板状氧化铝与粒状氧化铝之和)、烧结助剂占比5%。a)设定板状/粒状氧化铝的配比为7:3;b)将原料中各组分混合均匀;c)加入有机添加剂于25℃~105℃干燥成型;d)于1500℃~1600℃下烧结成瓷;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板状氧化铝为α相、纯度大于99.8、中位粒径为2~5μm。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粒状氧化铝为α相、纯度大于99.8、中位粒径为3~6μm。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烧结助剂包括高岭土、滑石粉、氧化钇。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有机添加剂包括分散剂、溶剂、粘结剂。所制陶瓷材料的主要技术指标如下:生坯密度:2.121g/cm3烧结收缩率:17.1%成瓷密度:3.654g/cm3抗弯强度:477MPa实施案例5:所用原材料包括板状氧化铝、粒状氧化铝、烧结助剂,其中氧化铝占比95%(板状氧化铝与粒状氧化铝之和)、烧结助剂占比5%。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陶瓷材料烧结收缩率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原材料包括板状氧化铝、粒状氧化铝、烧结助剂,其中氧化铝占比95%、烧结助剂占比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陶瓷材料烧结收缩率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原材料包括板状氧化铝、粒状氧化铝、烧结助剂,其中氧化铝占比95%、烧结助剂占比5%。


2.根据权利1要求所述的陶瓷材料烧结收缩率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状氧化铝为α相、纯度大于99.8、中位粒径为2~5μm。


3.根据权利1要求所述的一种陶瓷材料烧结收缩率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粒状氧化铝为α相、纯度大于99.8、中位粒径为3~6μm。


4.根据权利1要求所述的一种陶瓷材料烧结收缩率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烧结助剂包括高岭土、滑石粉、氧化钇。


5.一种陶瓷材料烧结收缩率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设定板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明川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宜兴电子器件总厂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