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贴膜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贴膜方法、贴膜装置及显示屏;包括基座,所述基座顶部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顶部安装有顶板,所述顶板底部安装有液压杆;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压紧板与顶板之间连接有弹性件,在压紧完成后,弹性件复原而通过连接绳将压紧板一端抬升,进而使压紧板另一端绕着转轴转动而下移,对新的光学膜压紧时,使压紧板较低的一端先与光学膜接触,进而压紧板逐渐由倾斜状态向水平状态移动时,压紧板由较低的一端对光学膜进行挤压,慢慢的压紧板与光学膜的挤压面积变大,最终压紧板与光学膜完全接触,对光学膜的挤压由一端逐渐向另一端挤压,将光学膜与显示屏之间的空气完全赶走,降低了气泡的形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贴膜方法、贴膜装置及显示屏
本专利技术属于贴膜
,具体的说是一种贴膜方法、贴膜装置及显示屏。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电子设备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电子设备的屏幕是所述电子设备与用户信息交互的主要装置之一。在屏幕出厂使用前都需要在其表面进行不同种类的光学膜的贴合操作或对屏幕进行表面处理,以便使所述屏幕表面具有防眩光、防反射、防污等功能中的一种或几种,而在其表面贴合光学膜的方法以方便快捷的优点成为主流的屏幕处理方法。由于现有的贴膜装置在进行贴膜时,都是采用整体按压的方式对显示屏上的光学膜进行按压,后续还需要通过手工的方式将形成的气泡清除掉,或者在进行按压时对光学膜与显示屏之间的空气进行加热,通过负压原理,降低气泡的形成,此时增加了加热时能量的消耗,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贴膜方法、贴膜装置及显示屏,其能够在对光学膜压紧时,降低人工和能量的消耗。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贴膜方法、贴膜装置及显示屏,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贴膜方法、贴膜装置及显示屏,包括基座,所述基座顶部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顶部安装有顶板,所述顶板底部安装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底部安装有卡块,卡块上沿前后方向插接有转轴,转轴两端均固连有卡板,两个卡板底部均固连有同一个压紧板,液压杆一侧的所述压紧板顶部固连有连接绳,连接绳顶部连接有弹性件,弹性件顶部与顶板下表面固连;工作时,由于现有的贴膜装置在进行贴膜时,都是采用整体按压的方式对显示屏上的光学膜进行按压,后续还需要通过手工的方式将形成的气泡清除掉,或者在进行按压时对光学膜与显示屏之间的空气进行加热,通过负压原理,降低气泡的形成,此时增加了加热时能量的消耗;因此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是如何在对光学膜压紧时,降低人工和能量的消耗;具体采取的措施及使用过程如下:通过在压紧板与顶板之间连接有弹性件,在压紧完成后,弹性件复原而通过连接绳将压紧板一端抬升,进而使压紧板另一端绕着转轴转动而下移,当对新的光学膜压紧时,使压紧板较低的一端先与光学膜接触,进而在液压杆推动压紧板下移时,压紧板逐渐由倾斜状态向水平状态移动时,压紧板由较低的一端对光学膜进行挤压,慢慢的压紧板与光学膜的挤压面积变大,最终压紧板与光学膜完全接触,对光学膜的挤压由一端逐渐向另一端挤压,将光学膜与显示屏之间的空气完全赶走,降低了气泡的形成;贴膜完成后,通过液压杆提升压紧板,此时弹性件再次通过连接绳将压紧板一端抬升,使压紧板处于倾斜状态,进行下一次的贴膜准备。优选的,所述压紧板内部中空设置,且压紧板顶部沿左右方向粘接有主凸条,主凸条与压紧板连通,主凸条位于压紧板中部,且主凸条内表面靠近底部的位置处连接有多个支撑杆,多个支撑杆顶部固连有同一个主横板,且主横板两端有弹性材料制成,主横板顶部安装有弹性伸缩筒,弹性伸缩筒顶部与压紧板内壁连接;在压紧板逐渐有倾斜状态变成水平状态时,液压杆下压压紧板,使压紧板完全压紧光学膜,由于压紧板中部有主凸条,进而使主凸条与光学膜中部接触,使中部不易压出的空气在主凸条的作用下向光学膜边缘处挤压,降低气泡的残留,同时压紧板初始挤压时,主凸条的一端也是先与光学膜接触,主凸条的一端受到液压杆的下压力时,主凸条内部的气体逐渐向另一端压动,使主凸条另一端膨胀较多,此时,当倾斜的压紧板变为水平状态后,主凸条膨胀的一端内的气体会向另一端移动,进而移动的空气能够推动主凸条沿与压紧板挤压光学膜相反的方向对光学膜进行反向挤压一次,进一步进而使光学膜与显示屏的贴紧效果更好。优选的,所述主凸条前后侧的压紧板底部均粘接有多个副凸条,副凸条与压紧板连通,副凸条底部的高度逐渐向远离主凸条的方向变小,所述主横板底部固连有纵板,纵板底部安装有副横板,副横板底部固连有多个竖杆,竖杆底部连接在副凸条表面;在主凸条受到压紧板的下压而压缩时,主凸条内部的气体会通过压紧板内部向副凸条内部移动,进而使副凸条内部气体增大,进而使副凸条膨胀,副凸条膨胀时,能够对主凸条无法挤压到的部位进行挤压,使对光学膜的挤压面积变大,同时由于副凸条底部的高度逐渐向远离主凸条的方向变小,因此较低的副凸条会首先压紧光学膜,然后副凸条依次压紧光学膜,即副凸条会逐渐向对光学膜边缘处挤压,将空气从中部压到边缘处,最终使空气从光学膜底部溢出,降低了气泡的形成。优选的,所述副凸条顶部的压紧板壁厚上设置有抬升板,竖杆贯穿抬升板,且抬升板底部的所述竖杆两侧均设置有转辊,转辊通过支撑轴支撑,支撑轴两端均固定在压紧板内壁上,且转辊上安装有多个弹性条;在主横板受到主凸条的推动而向上移动时,主凸条会带动纵板,纵板会到顶副横板,副横板会带动竖杆上升,进而竖杆上升时会与转辊摩擦,使转辊摩擦转动,进而转辊表面的多个弹性条依次与其顶部的抬升板接触,进而使抬升板向上移动,因此抬升板底部的空间变大,进而使副凸条受到的气体膨胀力变小,进而使副凸条对光学膜的挤压力变小,当弹性条与抬升板脱离时,由于抬升板受到自身的重力和主凸条内压出的气体的压力,会使抬升板回到原位,进而使副凸条再次膨胀,副凸条对光学膜的挤压力再次变大,因此通过使抬升板上升和下降,进而使副凸条对光学膜挤压时有间断压紧的效果,使残留在光学膜底部的气体更好的溢出;并且边缘处的副凸条能够对显示屏边缘处曲面的部分压紧效果更好,保证光学膜对曲面显示屏的全覆盖。优选的,所述弹性条远离转辊的一端逐渐倾斜,且倾斜的方向与竖杆上升时转辊的转动方向相反;由于弹性条远离转辊的一端逐渐倾斜,且倾斜的方向与竖杆上升时转辊的转动方向相反,因此在竖杆上升时,弹性条对竖杆的阻力较小,在竖杆下移时,弹性条对竖杆的阻力变大,最终的效果是使主凸条的回位较慢,主凸条对光学膜的下压时间延长,更好的将空气压出。一种贴膜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显示屏放在压紧板7底部,然后在显示屏表面放上一张面积比显示屏略大的光学膜;较大的光学膜能够将显示屏全覆盖;S2:使压紧板下压,将光学膜压紧在显示屏上,使光学膜与显示屏间无气泡产生,并且通过副凸条使光学膜贴紧显示屏边缘的曲面处;压紧板对显示屏水平位置处的光学膜压紧,副凸条能够对显示屏曲面处的光学膜压紧,使显示屏上完整的覆盖光学膜;S3:将压紧板抬升,将压紧后的光学膜与显示屏取下,通过激光器将光学膜的边缘切除,完成对显示屏的贴膜;使用激光器能够快速准确的对对于的光学膜进行去除。一种显示屏,该显示屏包括盖板玻璃,盖板玻璃的边缘处弯曲,所述盖板玻璃底部安装有与其相匹配的触控层,所述触控层底部安装有与其相匹配的显光层,所述显光层底部安装有与其相匹配的背光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贴膜方法、贴膜装置及显示屏,通过在压紧板与顶板之间连接有弹性件,在压紧完成后,弹性件复原而通过连接绳将压紧板一端抬升,进而使压紧板另一端绕着转轴转动而下移,当对新的光学膜压紧时,使压紧板较低的一端先与光学膜接触,进而在液压杆推动压紧板下移时,压紧板逐渐由倾斜状态向水平状态移动时,压紧板由较低的一端对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贴膜装置,包括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顶部安装有支撑架(2),所述支撑架(2)顶部安装有顶板(3),所述顶板(3)底部安装有液压杆(4),所述液压杆(4)底部安装有卡块(5),卡块(5)上沿前后方向插接有转轴(6),转轴(6)两端均固连有卡板,两个卡板底部均固连有同一个压紧板(7),液压杆(4)一侧的所述压紧板(7)顶部固连有连接绳(8),连接绳(8)顶部连接有弹性件(9),弹性件(9)顶部与顶板(3)下表面固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贴膜装置,包括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顶部安装有支撑架(2),所述支撑架(2)顶部安装有顶板(3),所述顶板(3)底部安装有液压杆(4),所述液压杆(4)底部安装有卡块(5),卡块(5)上沿前后方向插接有转轴(6),转轴(6)两端均固连有卡板,两个卡板底部均固连有同一个压紧板(7),液压杆(4)一侧的所述压紧板(7)顶部固连有连接绳(8),连接绳(8)顶部连接有弹性件(9),弹性件(9)顶部与顶板(3)下表面固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贴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板(7)内部中空设置,且压紧板(7)顶部沿左右方向粘接有主凸条(10),主凸条(10)与压紧板(7)连通,主凸条(10)位于压紧板(7)中部,且主凸条(10)内表面靠近底部的位置处连接有多个支撑杆(11),多个支撑杆(11)顶部固连有同一个主横板(12),且主横板(12)两端有弹性材料制成,主横板(12)顶部安装有弹性伸缩筒(13),弹性伸缩筒(13)顶部与压紧板(7)内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贴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凸条(10)前后侧的压紧板(7)底部均粘接有多个副凸条(14),副凸条(14)与压紧板(7)连通,副凸条(14)底部的高度逐渐向远离主凸条(10)的方向变小,所述主横板(12)底部固连有纵板(15),纵板(15)底部安装有副横板(16),副横板(16)底部固连有多个竖杆(17),竖杆(17)底部连接在副凸条(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宇祥,王军,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沃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