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用减缓神经衰弱的助眠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85486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19: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用助眠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医疗用减缓神经衰弱的助眠设备,包括连接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带的内部活动连接有伸缩杆,伸缩杆的表面活动连接有扇叶,扇叶的表面活动连接有拉绳,拉绳远离扇叶的一端活动连接有往复弹簧,往复弹簧远离扇叶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推杆,推杆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齿板,齿板远离推杆的一端活动连接有传导片,传导片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磁仪,电磁仪的表面活动连接有管控件,所述齿板的表面活动连接有齿轮。故齿板也做往复运动驱动齿轮稳定旋转,齿轮旋转经螺杆将此运动传递在按摩轴表面,故按摩轴做螺旋运动,故可模仿人体手部对患者的头部穴位进行按摩,从而达到了仿生按摩平复患者情绪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疗用减缓神经衰弱的助眠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用助眠
,具体为一种医疗用减缓神经衰弱的助眠设备。
技术介绍
神经衰弱在中国属于神经症的诊断之一;是由于长期处于紧张和压力下,出现精神易兴奋和脑力易疲乏现象,常伴有情绪烦恼、易激惹、睡眠障碍、肌肉紧张性疼痛等;为了帮助神经衰弱患者更好的休息,现有技术专利技术出各种睡眠仪。现有的睡眠仪多采用电磁刺激仿生物波等技术来帮助人们睡眠,这种设备虽然具有一定的助眠效果,但其并不能根据患者的情绪进行自我调节,只能机械式的发出生物波,故会引起患者的不适感;此外,现有的助眠仪虽具有定时关闭功能,但不能在患者入睡之后立即关闭,导致患者在睡着时易被睡眠仪工作的亮度或者噪音而吵醒,因此一种医疗用减缓神经衰弱的助眠设备应运而生。
技术实现思路
为实现上述仿生按摩平复患者情绪、利用患者呼吸力度控制生物波工作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医疗用减缓神经衰弱的助眠设备,包括连接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带的内部活动连接有伸缩杆,伸缩杆的表面活动连接有扇叶,扇叶的表面活动连接有拉绳,拉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疗用减缓神经衰弱的助眠设备,包括连接带(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带(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伸缩杆(2),伸缩杆(2)的表面活动连接有扇叶(3),扇叶(3)的表面活动连接有拉绳(4),拉绳(4)远离扇叶(3)的一端活动连接有往复弹簧(5),往复弹簧(5)远离扇叶(3)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推杆(6),推杆(6)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齿板(7),齿板(7)远离推杆(6)的一端活动连接有传导片(8),传导片(8)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磁仪(9),电磁仪(9)的表面活动连接有管控件(10);/n所述齿板(7)的表面活动连接有齿轮(11),齿轮(11)的表面活动连接有螺杆(12),螺杆(12)远离齿轮(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疗用减缓神经衰弱的助眠设备,包括连接带(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带(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伸缩杆(2),伸缩杆(2)的表面活动连接有扇叶(3),扇叶(3)的表面活动连接有拉绳(4),拉绳(4)远离扇叶(3)的一端活动连接有往复弹簧(5),往复弹簧(5)远离扇叶(3)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推杆(6),推杆(6)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齿板(7),齿板(7)远离推杆(6)的一端活动连接有传导片(8),传导片(8)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磁仪(9),电磁仪(9)的表面活动连接有管控件(10);
所述齿板(7)的表面活动连接有齿轮(11),齿轮(11)的表面活动连接有螺杆(12),螺杆(12)远离齿轮(11)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按摩轴(13),按摩轴(13)的表面活动连接有柔性套(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疗用减缓神经衰弱的助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导片(8)的表面开设有排气槽(15),排气槽(15)的表面开设有孔洞,孔洞的直径大于人体毛发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疗用减缓神经衰弱的助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夷欣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承隆健康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