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治疗皮肤色素沉着的祛斑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78501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19: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皮肤色素沉着的祛斑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组合物由抗炎剂、皮肤调理剂、润肤剂、乳化剂、保湿剂、防腐剂和水按照重量份组成;所述抗炎剂包括红没药醇、春黄菊油、脂氧素A4、川芎嗪、甘草酸、a‑亚麻酸;所述皮肤调理剂包括生育酚乙酸酯、辛酸/癸酸甘油三酯、神经酰胺1、泛醇、透明质酸钠、乳酸钠;所述的润肤剂包括氢化聚异丁烯、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异硬脂酸0.2‑1份、植物甾醇类;所述的乳化剂包括硬脂醇聚醚‑2、硬脂醇聚醚‑21,以及鲸蜡硬脂醇作为助乳化剂;所述的保湿剂包括丙二醇、丁二醇;所述的防腐剂包括乙基己基甘油、苯氧乙醇、羟苯甲酯。本发明专利技术配方简单、使用方便、能快速的治疗黄褐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治疗皮肤色素沉着的祛斑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护肤品
,尤其涉及用于治疗皮肤色素沉着的祛斑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在自然环境日趋恶劣和生活压力极速增加的现状下,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不当的皮肤护理,黄褐斑成为目前较为常见的一种皮肤色素沉着,因此美白祛斑功效的护肤品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尽管已经知道一些与黄褐斑发病有关以及加重症状的因素,但是根本的病因仍然不清楚。黄褐斑的本质是一种慢性过度刺激性炎症性色素沉着。皮肤炎症后色素沉着(PIH)是一种皮肤炎症后导致的色素合成沉积增加性疾病,破坏正常皮肤的色素量调节机能,局部皮肤呈现出一种色素失调的症状,可归因于影响皮肤的疾病如感染、过敏反应、机械性损伤、药物反应、光毒性药疹及炎症性疾病等因素引发,是正常肤色改变的原因之一。研究发现黄褐斑患者皮损处的炎症相关受体TLR2和TLR4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局部皮肤Toll样受体介导的炎症反应与黄褐斑的发生可能相关。因此应用抗炎阻断炎症相关受体或介质可以作为淡化黄褐斑的一种治疗手段。PIH的特征为①炎症后基底细胞层破坏导致色素失禁,真皮浅层噬黑素细胞增加巨噬细胞吞噬基底层角质形成细胞和黑素细胞,这些黑素在真皮浅层会持续存在一段时间。②表皮炎症反应导致花生四烯酸的释放和氧化后形成前列腺素和白三烯,这些炎症介质通过刺激表皮层的黑素细胞改变黑素细胞和一些免疫细胞的活性,最终导致黑素合成增加,色素转移到周围的角质形成细胞,导致表皮色素增加。PIH这些独特的组织学特征对使用传统药剂治疗色斑产生诸多困难。黄褐斑是皮肤屏障破坏后导致的皮肤敏感,因此治疗应该是修复破坏的屏障减少刺激。目前化学剥落术和局部外用药联合使用治疗PIH有一定的效果,维A酸及氢醌合用时效果好,但过度的刺激可能导致更多PIH的发生。用于治疗黄褐斑的酪氨酸酶抑制剂或皮肤增白剂,诸如氢醌、对苯二酚、壬二酸和曲酸等对于治疗黄褐斑的显著缺点在于使得临近PIH部位的背景肤色变弱进而突出色斑块,并且炎症色素沉着存在于皮肤的更深层(例如乳突真皮层),治疗可见效果需6个月以上的时间。采用激光治疗黄褐斑,即使确切的消除了一些黑色素,还是会引起炎症性色素沉着加重症状。因此针对黄褐斑的特征需更加理想的皮肤屏障修复剂、抗炎剂和皮肤微循环调理剂组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通过修复皮肤屏障、治疗皮肤内部炎症、调节皮肤微环境,进而预防、缓解、减少或治疗过度色素沉着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修复皮肤屏障、治疗皮肤内部炎症、调节皮肤微环境,进而预防、缓解、减少或治疗过度色素沉着的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用于治疗皮肤色素沉着的祛斑组合物,由抗炎剂1.72~10.5份、皮肤调理剂1.95~5.4份、润肤剂3.7~9份、乳化剂1.5~6份、保湿剂5~10份、防腐剂0.13~0.67份和水58.43~86份按照重量份组成。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抗炎剂组成为:红没药醇0.1~0.5份,春黄菊油1~5份,脂氧素A40.01~0.5份,川芎嗪0.01~0.5份,甘草酸0.5~2份,a-亚麻酸0.1~2份。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皮肤调理剂组成为:生育酚乙酸酯0.05~0.5份,辛酸/癸酸甘油三酯1.5~3份,神经酰胺10.05~0.2份,泛醇0.2~0.5份,透明质酸钠0.05~0.2份,乳酸钠0.1~1份;所述的润肤剂组成为:氢化聚异丁烯1.5~3份,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1.5~3份,异硬脂酸0.2~1份,植物甾醇类0.5~2份;所述的乳化剂组成为:硬脂醇聚醚-20.5~2份,硬脂醇聚醚-210.5~2份,以及鲸蜡硬脂醇0.5~2份作为助乳化剂;所述的保湿剂组成为:丙二醇2.5~5份,丁二醇2.5~5份;所述的防腐剂组成为:乙基己基甘油0.05~0.27份,苯氧乙醇0.03~0.2份,羟苯甲酯0.05~0.2份。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祛斑组合物按照以下重量份组成:红没药醇0.5份,春黄菊油2份,脂氧素A40.5份,川芎嗪0.5份,甘草酸1份,a-亚麻酸0.5份、生育酚乙酸酯0.2份,辛酸/癸酸甘油三酯3份,神经酰胺10.2份,泛醇0.2份,透明质酸钠0.05份,乳酸钠0.2份,氢化聚异丁烯3份,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3份,异硬脂酸0.5份,植物甾醇类2份,硬脂醇聚醚-21.5份,硬脂醇聚醚-211.5份,鲸蜡硬脂醇2份,丙二醇5份,丁二醇5份,乙基己基甘油0.27份,苯氧乙醇0.03份,羟苯甲酯0.1份,水67.25份。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用于治疗皮肤色素沉着的祛斑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根据上述的重量份称取各原料,分组备用;(2)将水相料放入均质乳化锅的水相锅内,以20r/min的转速搅拌溶解,并加热至80-85℃;(3)将油相料放入均质乳化锅的油相锅内,以20r/min的转速搅拌溶解,并加热至80-85℃;(4)将水相料和油相料混合,均质5-10min,然后在温度为80-85℃的条件下保温15-20min;(5)以10r/min的转速继续搅拌降温至45℃以下,依次加入活性添加剂,以10r/min的转速搅拌20-25min;(6)均质3-5min,降温至40℃以下出料。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步骤(2)中所述水相料包括水、丙二醇、丁二醇、透明质酸钠、羟苯甲酯、乳酸钠。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步骤(3)中所述油相料包括硬脂醇聚醚-2、硬脂醇聚醚-21、鲸蜡硬脂醇、辛酸/癸酸甘油三酯、氢化聚异丁烯、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异硬脂酸、植物甾醇类、春黄菊油、生育酚乙酸酯。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步骤(5)中所述活性添加剂包括乙基己基甘油、苯氧乙醇、神经酰胺1、泛醇、红没药醇、脂氧素A4、川芎嗪、甘草酸、a-亚麻酸。在本专利技术配方中:红没药醇、春黄菊油、脂氧素A4、川芎嗪、甘草酸、a-亚麻酸作抗炎剂;生育酚乙酸酯、辛酸/癸酸甘油三酯、神经酰胺1、泛醇、透明质酸钠、乳酸钠作皮肤调理剂;氢化聚异丁烯、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异硬脂酸、植物甾醇类作润肤剂;硬脂醇聚醚-2、硬脂醇聚醚-21作乳化剂,鲸蜡硬脂醇作助乳化剂;丙二醇、丁二醇作保湿剂;水作填料。各抗炎剂的抗炎作用机制如下:红没药醇是从菊类植物中提取出来的,有抗炎抑菌的作用,该成分稳定性好,和皮肤有很好的相容性,能降低皮肤炎症,减轻皮肤粉刺,防止暗疮产生,提高皮肤的抗刺激能力,修复有炎症受伤的皮肤,有明显的抗炎和抗痉作用,在此功能上,天然红没药醇的作用是合成品的二倍,有止痛、缓和刺激和抗过敏功能,对过敏性皮肤或儿童皮肤均有护肤效应;有广谱的抗菌性;红没药醇在皮肤皮层有高渗透性,作用是常用渗透剂的几十倍。春黄菊油可以分离出27种具有抗炎作用的三萜类化合物,可治疗皮炎,对皮肤的诱导性过敏有抑制作用;可增强毛细血管的抵抗力,抑制毛细血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用于治疗皮肤色素沉着的祛斑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用于治疗皮肤色素沉着的祛斑组合物,由抗炎剂1.72~10.5份、皮肤调理剂1.95~5.4份、润肤剂3.7~9份、乳化剂1.5~6份、保湿剂5~10份、防腐剂0.13~0.67份和水58.43~86份按照重量份组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治疗皮肤色素沉着的祛斑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用于治疗皮肤色素沉着的祛斑组合物,由抗炎剂1.72~10.5份、皮肤调理剂1.95~5.4份、润肤剂3.7~9份、乳化剂1.5~6份、保湿剂5~10份、防腐剂0.13~0.67份和水58.43~86份按照重量份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皮肤色素沉着的祛斑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炎剂组成为:红没药醇0.1~0.5份,春黄菊油1~5份,脂氧素A40.01~0.5份,川芎嗪0.01~0.5份,甘草酸0.5~2份,a-亚麻酸0.1~2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治疗皮肤色素沉着的祛斑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皮肤调理剂组成为:生育酚乙酸酯0.05~0.5份,辛酸/癸酸甘油三酯1.5~3份,神经酰胺10.05~0.2份,泛醇0.2~0.5份,透明质酸钠0.05~0.2份,乳酸钠0.1~1份;
所述的润肤剂组成为:氢化聚异丁烯1.5~3份,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1.5~3份,异硬脂酸0.2~1份,植物甾醇类0.5~2份;
所述的乳化剂组成为:硬脂醇聚醚-20.5~2份,硬脂醇聚醚-210.5~2份,以及鲸蜡硬脂醇0.5~2份作为助乳化剂;
所述的保湿剂组成为:丙二醇2.5~5份,丁二醇2.5~5份;
所述的防腐剂组成为:乙基己基甘油0.05~0.27份,苯氧乙醇0.03~0.2份,羟苯甲酯0.05~0.2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治疗皮肤色素沉着的祛斑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祛斑组合物按照以下重量份组成:红没药醇0.5份,春黄菊油2份,脂氧素A40.5份,川芎嗪0.5份,甘草酸1份,a-亚麻酸0.5份、生育酚乙酸酯0.2份,辛酸/癸酸甘油三酯3份,神经酰胺10.2份,泛醇0.2份,透明质酸钠0.05份,乳酸钠0.2份,氢化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奶寿罗海浪徐佳洁陈明玉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臻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