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淡化黄褐斑的护肤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78501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19: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淡化黄褐斑的护肤霜及其制备方法,基于抑制雌激素受体而设计的,由以下各组分按照质量百分比组成:鲸蜡硬脂醇1.0%~3.0%、乳木果油0.5%~2.0%、异硬脂酸异丙酯1.0%~4.0%、植物甾醇类0.5%~2.0%、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2.0%~4.0%、辛酸/癸酸甘油酯1.0%~3.0%、羟乙基纤维素0.02%~0.08%、透明质酸钠0.02%~0.08%、羟乙基脲1.0%~3.0%、甘油1.0%~4.0%、丁二醇1.0%~4.0%、半乳糖2.0%~4.0%、5‑羟基色氨酸2.0~5.0%、乳化剂2.0%~3.0%、防腐剂0.2%~0.6%、水补足至100%。本发明专利技术配方简单,使用方便,效果好,无毒副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淡化黄褐斑的护肤霜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护肤品
,尤其涉及一种淡化黄褐斑的护肤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黄褐斑是一种典型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疾病。该病常见于女性,与月经不调、睡眠不佳和内分泌紊乱等因素有关[1]。临床和基础研究均证实,黄褐斑的发病与雌激素受体(ER)升高有一定相关性[2]。雌激素主要由卵巢和胎盘产生,雌激素可分为雌二醇、雌酮及雌三醇,其中雌二醇作用最强,图1为雌二醇的结构式,其中酚羟基和环羟基对其与雌激素受体结合起关键作用[3]。雌激素受体(ER)分为ERα和ERβ两种,其中ERβ在皮肤组织中具有优势地位[4]。利用免疫组化对ERβ进行分析,发现ERβ在培养的人类黑素细胞的胞浆和胞核中表达,并且雌激素能促进体外培养的上皮黑素细胞的增殖活性和酪氨酸酶活性[5]。进一步对黄褐斑皮肤中ERβ表达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色素斑处表皮层各层都显示阳性,基底层表达最强,从基底层向上表达逐渐减弱。而皮肤黑色素细胞也定位于基底细胞层,黑色素细胞中的黑素是决定皮肤颜色的主要因素。黄褐斑患者在雌激素的刺激下皮肤色素合成过多,也可能是由于雌激素刺激黑色素细胞增殖或者加强了酪氨酸酶的活性[5]。此外,临床研究发现怀孕期间会使体内激素水平会发生变化,如雌激素、孕激素水平增高,可能促使黑色素细胞活性增加,黑色素增多,出现黄褐斑;而口服避孕药也可能引起体内雌激素变化,进而导致皮肤色素沉着,出现黄褐斑;因此雌激素水平的变化在黄褐斑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6]。此前提出的许多对黄褐斑的治疗是基于抑制络氨酸酶活性,促进微循环和还原美白等方向出发,而本专利技术就基于可利用类雌激素化合物,如异黄酮类、木脂素类、香豆素类与雌激素受体结合从而抑制其活性,来防止骨质疏松等的研究[7],和雌激素与ERβ的结合的关键基团—酚羟基和环羟基的基础上,经不断选择、配伍和临床试验,筛选出5-羟基色氨酸和半乳糖,协同作用与雌激素(主要为雌二醇)共同竞争受体ERβ,从而抑制雌激素受体ERβ活性,为治疗黄褐斑提供一种思路,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5-羟基色氨酸是一种色氨酸衍生物,其结构式如图2,与雌二醇含相似的酚羟基,而半乳糖的结构式(如图3)中含环羟基,本研究正是利用这两种化合物与雌二醇具有相似的基团结构,将其作为化妆品原料,加入祛斑霜。通过5-羟基色氨酸和半乳糖的协同作用可能与雌二醇竞争ERβ,进而抑制皮肤黑色素细胞受雌激素刺激而分泌更多黑色素。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能基于抑制雌激素受体而设计的,使用效果好,无毒副作用的祛斑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能基于抑制雌激素受体而设计的,使用效果好,无毒副作用的祛斑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淡化黄褐斑的护肤霜,由以下各组分按照质量百分比组成:鲸蜡硬脂醇1.0%~3.0%、乳木果油0.5%~2.0%、异硬脂酸异丙酯1.0%~4.0%、植物甾醇类0.5%~2.0%、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2.0%~4.0%、辛酸/癸酸甘油酯1.0%~3.0%、羟乙基纤维素0.02%~0.08%、透明质酸钠0.02%~0.08%、羟乙基脲1.0%~3.0%、甘油1.0%~4.0%、丁二醇1.0%~4.0%、半乳糖2.0%~4.0%、5-羟基色氨酸2.0~5.0%、乳化剂2.0%~3.0%、防腐剂0.2%~0.6%、水补足至100%。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乳化剂包括蔗糖硬脂酸酯、鲸蜡硬脂基葡糖苷、鲸蜡醇,三者在所述淡化黄褐斑的护肤霜组分中所占比例分别为:蔗糖硬脂酸酯0.4%~0.6%、鲸蜡硬脂基葡糖苷0.6%~0.9%、鲸蜡醇1.0%~1.5%;所述防腐剂包括苯氧乙醇、乙基己基甘油,二者在所述淡化黄褐斑的护肤霜组分中所占比例分别为:苯氧乙醇0.18%~0.54%、乙基己基甘油0.02%~0.06%。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淡化黄褐斑的护肤霜由以下各组分按照质量百分比组成:鲸蜡硬脂醇2.0%、乳木果油1.0%、异硬脂酸异丙酯2.0%、植物甾醇类2.0%、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3.0%、辛酸/癸酸甘油酯2.0%、羟乙基纤维素0.05%、透明质酸钠0.05%、羟乙基脲2.0%、甘油3.0%、丁二醇3.0%、半乳糖4.0%、5-羟基色氨酸4.0%、乳化剂2.5%、防腐剂0.25%、水69.15%。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淡化黄褐斑的护肤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根据上述的质量百分比称取各原料备用;(2)将水相原料投水相锅内,以20~30r/min的转速搅拌并加热溶解,待温度升至80~85℃,停止加热;(3)将油相原料投入油相锅内,以20~30r/min的转速搅拌并加热溶解,待温度升至80~85℃,停止加热;(4)将水相和油相混合,均质机30Hz均质10~14min,在80~85℃的条件下,以10~20r/min保温搅拌10~20min;(5)开启冷却水,以10~20r/min的转速搅拌降温至50~55℃,加入5-羟基色氨酸和半乳糖;(6)继续搅拌降温至45℃以下,加入防腐剂并继续以10~20r/min的转速搅拌25~30min;出料。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步骤(2)中所述水相原料包括水、丁二醇、甘油、羟乙基纤维素、透明质酸钠、羟乙基脲。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步骤(3)中所述油相原料包括乳化剂、鲸蜡硬脂醇、乳木果油、异硬脂酸异丙酯、植物甾醇类、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辛酸/癸酸甘油酯。本专利技术中5-羟基色氨酸和半乳糖协同作用,可能与雌激素(主要为雌二醇)竞争受体ERβ,并抑制其活性,从而抑制黑色素细胞的分泌过多的黑色素。羟乙基纤维素具有增稠作用,在本专利技术中作为增稠剂试用,而透明质酸钠兼具增稠剂和保湿剂的功能,甘油、丁二醇和羟乙基脲均具有保湿效果。鲸蜡硬脂醇作为助乳化剂,而乳木果油、异硬脂酸异丙酯、植物甾醇类、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辛酸/癸酸甘油酯作为皮肤调理剂。本专利技术的淡化黄褐斑的护肤霜,主要可以淡化人体黄褐斑滋养皮肤,其淡斑效果显著。基于前人的研究,推测其淡化黄褐斑机理可能是通过5-羟基色氨酸和半乳糖协同作用与雌激素受体结合,降低雌激素与受体结合从而降低皮肤黑色素细胞受雌激素刺激而分泌更多黑色素。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能够提供一种可能基于抑制雌激素受体而设计的,使用效果好,无毒副作用的祛斑霜。附图说明图1为雌二醇的结构式;图2为5-羟基色氨酸的结构式;图3为半乳糖的结构式。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实施例1:配方:按照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鲸蜡硬脂醇2.0%、乳木果油1.0%、异硬脂酸异丙酯2.0%、植物甾醇类2.0%、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3.0%、辛酸/癸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淡化黄褐斑的护肤霜,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各组分按照质量百分比组成:鲸蜡硬脂醇1.0%~3.0%、乳木果油0.5%~2.0%、异硬脂酸异丙酯1.0%~4.0%、植物甾醇类0.5%~2.0%、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2.0%~4.0%、辛酸/癸酸甘油酯1.0%~3.0%、羟乙基纤维素0.02%~0.08%、透明质酸钠0.02%~0.08%、羟乙基脲1.0%~3.0%、甘油1.0%~4.0%、丁二醇1.0%~4.0%、半乳糖2.0%~4.0%、5-羟基色氨酸2.0~5.0%、乳化剂2.0%~3.0%、防腐剂0.2%~0.6%、水补足至10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淡化黄褐斑的护肤霜,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各组分按照质量百分比组成:鲸蜡硬脂醇1.0%~3.0%、乳木果油0.5%~2.0%、异硬脂酸异丙酯1.0%~4.0%、植物甾醇类0.5%~2.0%、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2.0%~4.0%、辛酸/癸酸甘油酯1.0%~3.0%、羟乙基纤维素0.02%~0.08%、透明质酸钠0.02%~0.08%、羟乙基脲1.0%~3.0%、甘油1.0%~4.0%、丁二醇1.0%~4.0%、半乳糖2.0%~4.0%、5-羟基色氨酸2.0~5.0%、乳化剂2.0%~3.0%、防腐剂0.2%~0.6%、水补足至1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淡化黄褐斑的护肤霜,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剂包括蔗糖硬脂酸酯、鲸蜡硬脂基葡糖苷、鲸蜡醇,三者在所述淡化黄褐斑的护肤霜组分中所占比例分别为:蔗糖硬脂酸酯0.4%~0.6%、鲸蜡硬脂基葡糖苷0.6%~0.9%、鲸蜡醇1.0%~1.5%;
所述防腐剂包括苯氧乙醇、乙基己基甘油,二者在所述淡化黄褐斑的护肤霜组分中所占比例分别为:苯氧乙醇0.18%~0.54%、乙基己基甘油0.02%~0.0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淡化黄褐斑的护肤霜,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各组分按照质量百分比组成:鲸蜡硬脂醇2.0%、乳木果油1.0%、异硬脂酸异丙酯2.0%、植物甾醇类2.0%、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3.0%、辛酸/癸酸甘油酯2.0%、羟乙基纤维素0.05%、透明质酸钠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永勤罗海浪何思金张敏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臻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