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炼铅鼓风炉
,主要涉及的是一种双排风眼椅形炼铅炉。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中小炼铅炉厂使用的铅鼓风炉(如图2所示)其炉体为直筒形,风眼为单排结构,这种冶炼炉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产量低、焦比大、渣含铅高,特别是炉结形成块,一般在24小时就会在风眼的上部形成中炉结;在三天左右就会在渣和铅的内平面间形成下炉结;还会在位于炉体内风口上两米左右形成上炉结。炉结是铅鼓风炉最常见的故障,炉结对鼓风炉熔炼危害很大,它使炉子有效容积缩小,阻碍炉气上升和炉料下降,以致使正常的熔炼制度遭到破坏,造成送风困难,引起炉顶“上火”和“喷风”,严重时甚至出现下料终止,造成“死炉”。为此,铅鼓风炉基本上每天都要打炉结,最多不能超过三天,否则无法冶炼,不仅影响生产,增加生产成本,而且劳动强度大,给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皮里港式双排风眼椅形炉全加在水套上,不能按小炉的尺寸比例缩小,无法直接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即由此产生,提出一种双排风眼椅形炼铅炉,从而可在中小炼铅炉上使用,并可延长炉结的形成时间,提高单产量,降低劳动强度,使焦比、渣含量降低。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排风眼椅形炼铅炉,包括炉缸(1)、水套(5)及炉体(8)构成,炉缸(1)设置在水套(5)的下部,其上设有出铅口(2)、出渣口(3)、冰筒口(9)及安全口(10),炉体(8)设置在水套(5)的上部,在水套(5)上设有风眼及板闸(7),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8)的内径大于水套(5)的内径,其下部为椅形形状;设置在水套(5)上的风眼为两排,即上风眼(6)和下风眼(4)。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