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叶榆多芽长管套接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83 阅读:7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金叶榆多芽长管套接法:在3~10月份,在白榆或榔榆的主干上,根据嫁接培养目标,以目标高度为锯或剪口,选择锯或剪口附近一年生的直径为0.5~1cm的若干个新梢为砧木;选用一年生半木质化的金叶榆未萌芽枝作接穗;选择白榆或榔榆与金叶榆枝条同待粗度的部位,将白榆或榔榆砧木枝条剪断,把一圈树皮由上往下撕下来,撕皮的长度为5~10cm;将接穗与砧木粗细同等处的上段剪断,再在下部与砧木撕皮长度相等处横切一圈,将树皮完全切断,然后拧动接穗,由下而上取出长管状金叶榆芽套;将长管状金叶榆芽套,从上而下套在白榆或榔榆砧木枝条上,嫁接后,将被撕下的白榆或榔榆砧木皮由下往上翻。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延长嫁接操作时间,提高成活率和嫁接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植物嫁接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白榆或榔榆嫁接金叶榆的金叶榆多芽长管套接法。属植物嫁接

技术介绍
金叶榆是乔、灌皆宜的优良彩叶树种,具有叶片金黄艳丽,树冠丰满,高度抗寒冷,抗干旱等特点。金叶榆生长迅速,枝条密集,耐强度修剪,造型丰富,既可培养为黄色乔木,做为园林风景树,又可培养成黄色灌木,广泛应用于绿篱、色带、造型。金叶榆根系发达、耐贫瘠、水土保持能力强,除用于城市绿化外,还可大量应用于山体景观,生态绿化中,营造景观生态林和水土保持林。金叶榆目前常用的繁殖方法有嫁接和扦插两种。由于金叶榆属于极难生根树种,扦插成活率低,所以生产上以嫁接为主。嫁接有枝接和芽接,枝接局限为砧木尚未发芽前树液将开始流动时的3月上旬~中间时段,枝接时间短,且操作繁琐;芽接局限为6月上旬和8月上旬两个时段,芽接时间短,且芽接繁殖成活率低。由此,延长嫁接操作时间,提高嫁接成活率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可以延长嫁接操作时间,提高成活率和嫁接速度的金叶榆多芽长管套接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金叶榆多芽长管套接法,其特征在于其工艺步骤为a)白榆或榔榆作砧木,金叶榆作接穗在3~10月份,在白榆或榔榆的主干上,根据嫁接培养目标,以目标高度为锯或剪口,选择锯或剪口附近一年生的直径为0.5~1cm的若干个新梢为砧木;选用一年生半木质化的金叶榆未萌芽枝作接穗,b)砧木切削选择白榆或榔榆与金叶榆枝条同待粗度的部位,将白榆或榔榆砧木枝条剪断,然后把砧木白榆或榔榆枝条剪断处一圈树皮由上往下撕下来,撕皮的长度为5~10cm,c)接穗切削将接穗与砧木粗细同等处的上段剪断,再在下部与砧木撕皮长度相等处横切一圈,将树皮完全切断,然后拧动接穗,由下而上取出长管状金叶榆芽套,d)套接将长管状金叶榆芽套,从上而下套在被撕下树皮的白榆或榔榆砧木枝条上,完成嫁接,e)包扎嫁接后,将被撕下的白榆或榔榆砧木皮由下往上翻,使其分布在接穗芽套的周围,保护金叶榆接穗芽套,减少水份蒸发。嫁接后一般15~20天腋芽萌动,这时可去除白榆或榔榆砧木的未被嫁接枝条,在嫁接口下的主干上蓄留适当数量的斜生白榆或榔榆嫩枝,这些嫩枝作为辅养枝,使接穗和砧木实现营养互补,以克服接穗的死亡,采用本专利技术嫁接方法,大面积成活率和保存率达95%左右。本专利技术采用多芽长管套接,在生长旺季3~10月份进行,用于芽接难以成活并且接穗枝条通直,芽不隆起的树种,该法砧木与接穗形成层接触面积大,技术熟练者嫁接速度快,成活率高,接后很快萌发多个芽,树形丰满。因此本专利技术可以延长嫁接操作时间,提高嫁接速度和成活率。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金叶榆多芽长管套接法,其主要工艺步骤如下a)白榆或榔榆作砧木,金叶榆作接穗在3~10月份,在生理机能旺盛的白榆或榔榆的主干上,根据嫁接培养目标,以目标高度为锯或剪口,选择锯或剪口附近一年生的直径为0.5~1cm的若干个新梢为砧木;选用一年生半木质化的生理机能旺盛的金叶榆未萌芽枝作接穗,若枝条上部芽已萌发,则选用下部未萌发芽作接穗,在室外进行。b)砧木切削选择白榆或榔榆与金叶榆枝条同待粗度的部位,将白榆或榔榆砧木枝条剪断,然后把砧木白榆或榔榆枝条剪断处一圈树皮由上往下反卷撕下来,撕皮的长度为5~10cm。c)接穗切削将接穗与砧木粗细同等处的上段剪断,再在下部与砧木撕皮长度相等处横切一圈,将树皮完全切断,然后拧动接穗,由下而上取出长管状金叶榆芽套。d)套接将长管状金叶榆芽套,从上而下套在被撕下树皮的白榆或榔榆砧木枝条上,完成嫁接。要求大小合适,如果砧木粗,接穗细则套不进去;如果砧木细,接穗粗,则套进去太松,为了使二者大小合适,在没有经验时,可先选取接穗,再剪砧木,砧木细时,可以往下剪一段,以达到粗细一致,套上正好为止。为了保护形成层不被伤害,当套上芽套后,不要来回转动,适当松一点,紧一点都可以。e)包扎嫁接后,不必塑料条包扎,只需将被撕下的白榆或榔榆砧木皮由下往上翻,使其分布在接穗芽套的周围,保护金叶榆接穗芽套,减少水份蒸发。嫁接后一般15~20天腋芽萌动,这时可去除白榆或榔榆砧木的未被嫁接枝条,在嫁接口下的主干上蓄留适当数量的斜生白榆或榔榆嫩枝,这些嫩枝作为辅养枝,使接穗和砧木实现营养互补,以克服接穗的死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金叶榆多芽长管套接法,其特征在于其工艺步骤为:a)白榆或榔榆作砧木,金叶榆作接穗在3~10月份,在白榆或榔榆的主干上,根据嫁接培养目标,以目标高度为锯或剪口,选择锯或剪口附近一年生的直径为0.5~1cm的若干个新梢为砧木;选 用一年生半木质化的金叶榆未萌芽枝作接穗,b)砧木切削选择白榆或榔榆与金叶榆枝条同待粗度的部位,将白榆或榔榆砧木枝条剪断,然后把砧木白榆或榔榆枝条剪断处一圈树皮由上往下撕下来,撕皮的长度为5~10cm;c)接穗切削将接 穗与砧木粗细同等处的上段剪断,再在下部与砧木撕皮长度相等处横切一圈,将树皮完全切断,然后拧动接穗,由下而上取出长管状金叶榆芽套; d)套接将长管状金叶榆芽套,从上而下套在被撕下树皮的白榆或榔榆砧木枝条上,完成嫁接,e)包 扎嫁接后,将被撕下的白榆或榔榆砧木皮由下往上翻,使其分布在接穗芽套的周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叶榆多芽长管套接法,其特征在于其工艺步骤为a)白榆或榔榆作砧木,金叶榆作接穗 在3~10月份,在白榆或榔榆的主干上,根据嫁接培养目标,以目标高度为锯或剪口,选择锯或剪口附近一年生的直径为0.5~1cm的若干个新梢为砧木;选用一年生半木质化的金叶榆未萌芽枝作接穗,b)砧木切削 选择白榆或榔榆与金叶榆枝条同待粗度的部位,将白榆或榔榆砧木枝条剪断,然后把砧木白榆或榔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有光曹亮朱士国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阳光生态农林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