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红山茶组培快繁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38241 阅读:5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杜鹃红山茶组培快繁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4月至5月,从母株上剪取杜鹃红山茶刚抽出嫩梢不久的茎段;用酒精溶液浸泡,再放入HgCl↓[2]溶液中消毒,再切取茎尖;将茎尖接种在初代培养基上,这样茎尖基部周围逐渐形成丛生芽,当芽丛长至2~3cm时,将其切成单芽苗;将单芽苗移入装有继代培养基的密封容器中,进行继代培养,扩繁试管苗,形成5~6cm长具有4~5个茎节的芽条,将其切成带茎节的切段,以后每40~45天如此继代一次,扩繁试管苗;将扩繁的试管苗取出,移入装有生根培养基的密闭容器中,试管苗在培养基中根长至0.3~0.5cm的新根时,出瓶移栽。本发明专利技术既保护原产地资源,又源源不断地生产杜鹃红山茶种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山茶组培快繁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属植物繁殖

技术介绍
杜鹃红山茶原产中国,1986年在中国广东省阳春县鹅凰嶂省级自然保护区被发现,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栽培名为“四季杜鹃茶”或“杜鹃茶”,为山茶科山茶属红山茶组光果红山茶亚组植物。 杜鹃红山茶是一种十分珍稀的木本花卉,四季开花,叶片比普通的山茶更为光滑,没有锯齿,即使在气温38℃的条件下,依然满树红花,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作为种质资源利用价值。由于其对生存的生态条件要求极高,自然存量较少,在原产地仅生长在一狭小区域,发现时有2000余株。目前不少企业和科研单位正在进行杜鹃红山茶的引种繁育试验。《广东林业科技》2003年03期报道了张燕等“杜鹃红山茶扦插繁育试验”,《广东林业科技》2004年03期报道了黎运枢等“杜鹃红山茶嫁接繁育试验”,温州市云峰山茶研究所、金华市花之海园艺有限公司等也进行了杜鹃红山茶嫁接繁育研究。通过20年来的科研单位攻关,目前嫁接成活率可达90%以上,但扦插成活率仅40%左右。所以目前人工繁殖杜鹃红山茶时,嫁接成了杜鹃红山茶繁殖的主要途径,而嫁接繁殖受接穗、操作水平和嫁接季节等诸多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杜鹃红山茶组培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工艺步骤:步骤一、外植体的选取4月至5月,从母株上剪取杜鹃红山茶刚抽出嫩梢不久的茎段;步骤二、外植体处理用70~75%的酒精溶液浸泡30~40秒,无菌水冲洗多次 沥干水,再放入0.1%~0.15%HgCl↓[2]溶液中消毒8~10分钟,无菌水多次冲洗,再切取茎尖,备用;步骤三、初代培养将步骤二得的茎尖,接种在初代培养基上,进行初代培养,初代培养光照强度1000~1500lx,培养温度 23±2℃,培养时间40±5天,这样茎尖基部周围逐渐形成丛生芽,当芽丛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杜鹃红山茶组培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工艺步骤步骤一、外植体的选取4月至5月,从母株上剪取杜鹃红山茶刚抽出嫩梢不久的茎段;步骤二、外植体处理用70~75%的酒精溶液浸泡30~40秒,无菌水冲洗多次沥干水,再放入0.1%~0.15%HgCl2溶液中消毒8~10分钟,无菌水多次冲洗,再切取茎尖,备用;步骤三、初代培养将步骤二得的茎尖,接种在初代培养基上,进行初代培养,初代培养光照强度1000~1500lx,培养温度23±2℃,培养时间40±5天,这样茎尖基部周围逐渐形成丛生芽,当芽丛长至2~3cm时,将其切成单芽苗,备用;步骤四、继代培养将步骤三切下的单芽苗移入装有继代培养基的密封容器中,进行继代培养,扩繁试管苗,培养温度21±2℃,光照时间14±1小时/天,培养基pH值5.8~6.0,培养40~45天,形成5~6cm长具有4~5个茎节的芽条,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有光刘唤英方建民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阳光生态农林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